-
牙源性上颌窦分隔感染致眶蜂窝织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6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右眼反复眼红肿疼痛,5个月前有右上第二磨牙拔牙史,4个月前有多次右侧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史。眼眶CT提示右侧上颌窦、眼眶下部眶下孔处骨膜下窦腔形成伴积液脓肿形成。诊断为“牙源性上颌窦分隔感染致眶蜂窝织”。先后行“眼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右眼眶脓肿清除引流+鼻内镜下上颌骨内壁部分切除+上颌窦分隔引流+上颌窦开放”术。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鼻部疾病引起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探讨儿童鼻部疾病引起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收住的7例鼻源性眶内并发症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相关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等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患儿中6例因急性鼻窦炎引起眶并发症,1例则因鼻前庭炎、鼻疖引发眶内及眶周病变.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眼周红肿、疼痛、眼球及眼睑活动受限等表现,其中患有急性鼻窦炎的5例患儿均有发热,最高体温38~40 ℃,部分伴咳嗽、头痛、鼻塞流涕.CT示:眼睑和眶周软组织肿胀,眶内结构清晰(3例);眶内结构边缘模糊、正常结构消失,眶间隙密度局限或弥漫性增高,眼球突出程度不等,内直肌影增粗(4例).入院后本组所有病例均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质子泵抑制剂护胃及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其中1例鼻前庭炎、鼻疖患儿行鼻疖切排术后予上述药物,1例鼻窦炎并眶蜂窝织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鼻内镜术.在住院3~13 d后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人体鼻腔鼻窦与眼眶结构相邻,且儿童机体结构仍处在发育阶段,故鼻病在儿童更易侵犯眶组织,若不及时诊治将走向严重后果.该病治疗原则上早期应积极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及通畅引流,必要时需行鼻窦开放术、眶减压术,请眼科医师协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其诊治重心在于预防疾病的进展,防止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和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3-07/2016-06就诊的上泪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102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60例74眼.采用高频电上泪道浚通成形并环形硅胶引流管置入,结合中医针灸加口服自制中药治疗30d,术后跟踪随访6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选取102眼共治愈86眼(84.3%),好转12眼(11.8%),无效4眼(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并发症情况:(1)眶内出血:2眼术中出现眶内出血,考虑系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可能损伤筛前血管所致,经按压后出血停止,停止手术,5d后顺利完成手术.(2)泪小管豁裂,共3眼,系手术操作不慎、患者配合不佳所致,虽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泪小管豁裂.(3)行置管困难3眼,均形成医源性假道,建议去上级医院在内窥镜指导下完成浚通置管术.术后并发症情况:(1)泪小点豁裂3眼(2.9%),因无泪溢,故未予以处理.(2)人工泪小管脱落、部分脱出5眼(4.9%),从鼻腔拉出后鼻前庭固定,完全脱出4眼(3.9%),1眼重新置管,3眼因置管已达3mo,无明显溢泪等症状,未予处理.(3)内眦部刺激症状11眼(10.8%),因轻微,对症处理后无特殊情况.(4)泪小管肉芽组织增生2眼(2.0%),1眼位于泪小点周围,剪除增生组织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后消失,1眼位于泪小管内,拔出环形管后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后未继续增生,但泪道冲洗不通,归为失败.结论: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6例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0~67岁,中位年龄54.5岁,均采用经眶-额窦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中5例肿瘤位于前颅底嗅沟区,其中1例累及筛窦;1例肿瘤位于鞍结节、鞍隔.6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均在4cm内.4例肿瘤获Simpson Ⅱ级切除,2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5d后患者脑脊液鼻漏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可,未出现发热及感染征象.结论 经眶-额窦入路是一种便捷、有效而且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手术入路,因其可早期处理前颅底硬脑膜来源的血供,尤其适用于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鼻腔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提高对鼻腔多形性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7年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确诊鼻腔多形性腺瘤9例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男女比例、病程、临床症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治疗,随访时间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分析患者病理结果 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鼻内窥镜下完整切除,术后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形性腺瘤,患者住院平均10 d,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出血、脑脊液鼻漏、颅内与眶内相关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鼻腔多形性腺瘤属于良性病变,多源于鼻中隔,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需长期定期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眶感染性病变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眼眶感染性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1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眼眶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病因、感染类型、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21例患者伴有眼眶脓肿形成,13例为单纯眼眶蜂窝组织炎,未形成脓肿.眼眶感染性病变病因主要为副鼻窦炎症,其他包括皮肤疖肿、泪囊炎、外伤、眼内炎、牙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全身因素等.22例经手术联合抗感染治疗,12例单纯抗感染保守治疗.30例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1例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视功能明显受损,3例因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视功能永久丧失.眼眶感染性病变CT表现为受累眼眶软组织肿胀、炎症弥散,边界不清,伴有脓肿形成者,占位效应明显,见低密度脓腔,MR一般显示炎症为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眼眶感染性病变病因较多,病程进展迅速,借助影像学检查可准确定位感染位置、类型及范围.抗感染、对因治疗是关键,必要时手术及多科室联合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面部美容注射后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面部美容注射后发生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面部美容注射后眼动脉及脑动脉阻塞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女性18例18只眼,男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29.8±1.4)岁.就诊时间3.5~480.0 h,就诊中位数时间40 h.均于院外美容机构进行面部美容注射;注射后1~10 min出现视力障碍伴眼眶疼痛.右眼12例12只眼,左眼8例8只眼.注射材料,玻尿酸、自体脂肪分别为18、2例.注射部位,双颞部13例、鼻部4例、额部3例.注射填充剂浓度及剂量不详.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视野、FFA、OCT检查,以及颅脑C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患眼视力无光感~0.6.20只眼中,单纯眼动脉阻塞3只眼(15%);眼动脉阻塞合并脑动脉阻塞4只眼(20%)、眼动脉眼肌动脉阻塞1只眼(5%);单纯视网膜动脉阻塞(RAO)7只眼(35%),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CRAO)、半侧动脉、分支动脉阻塞分别为4、1、2只眼;CRAO伴睫状后长动脉阻塞1只眼(5%);睫状后长动脉阻塞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只眼(5%);CRAO合并鼻背动脉阻塞2只眼(10%);CRAO、睫状后长动脉阻塞合并右大脑中动脉阻塞1只眼(5%).20例中,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睑皮肤发绀4例(20%);合并面部疼痛、鼻部皮肤缺血坏死2例(10%).MRA检查发现颅内新发缺血灶6例(30%).其中,玻尿酸注射5例,表现为无症状的小血管栓塞;自体脂肪注射1例,表现为眼动脉阻塞、脑动脉阻塞,同侧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运动障碍伴对侧肢体偏瘫.结论 面部美容注射可并发RAO、睫状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动脉阻塞、脑动脉阻塞等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导航辅助经鼻内外联合入路微创化切除额眶筛沟通性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例右眼外斜视4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眼眶CT检查考虑为起源于颅底(额筛窦顶壁)的右眼额眶筛沟通性骨瘤,行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将切除肿瘤过程中的危险操作转移至鼻窦腔内,微创化切除肿瘤.术后患者右眼眼位恢复正常,眶壁缺损区解剖复位,未发生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面部自由式穿支蒂皮瓣的解剖基础及其修复眶睑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3种自由式穿支蒂皮瓣修复眶睑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及应用方法.方法 ①选用5具新鲜明胶氧化铅灌注的新鲜尸头,制备3种自由式穿支蒂皮瓣模型,观察源血管及穿支的分布和来源;②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应用自由式穿支蒂皮瓣修复眶睑部缺损患者25例,缺损面积1.5 cmx1.0 cm~4.0cmx3.0 cm不等,分别采用的自由式类型为鼻唇沟.内眦动脉穿支蒂皮瓣、颞部-颧眶动脉穿支蒂推进皮瓣、眉间-滑车动脉穿支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①解剖学结果:眶睑外侧缘颞浅动脉向眶睑部发出颧眶动脉支配眼轮匝肌的血管,并形成大量的吻合支.眶睑部下缘中面部从面动脉开始,游离出内眦动脉,鼻背动脉及与眼轮匝肌吻合的血管,三者之间在眶睑部有丰富的吻合支;眶睑中内侧游离出滑车上动脉发出多个穿支营养上睑内侧区域,测量上述动脉发出穿支直径为(0.63±0.18)mm.②25例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经1~2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眶周形态恢复良好,未见眼睑外翻等并发症,未见癌种复发.结论 根据眶睑部缺损部位及大小选择3种自由式皮瓣修复.自由式穿支蒂皮瓣切取简单、损伤小,是修复眼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较适宜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鼻源性眶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儿童鼻源性眶并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8例鼻源性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患儿中,眶蜂窝织炎16例,眶骨膜下脓肿10例,眶内脓肿1例,海绵窦血栓静脉炎1例.16例眶蜂窝织炎患儿中2例行手术治疗,10例眶骨膜下脓肿患儿中4例行手术治疗,1例眶内脓肿和1例海绵窦血栓静脉炎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治愈,临床随访均超过半年,未出现复发.结论:鼻源性眶并发症以眶蜂窝织炎最为常见,经3~7 d保守治疗后绝大多数患儿可获得良好效果,一旦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感染加重、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时,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