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诊断45,X男性患者中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片段,探讨隐匿性Y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使用PCR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其Y染色体上的 SRY、 AZF等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本研究通过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快审-科研-2021-061)。 结果: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5例纯合45,X核型男性患者中,4例14号染色体短臂和1例15号染色体短臂发现了Y染色体序列,其中1例的FISH检测结果显示核型为45,X,der(14).ish psu dic(14;Y)(p12;q11.23)( SRY+, DYZ3+)[29]/46,X,mar.ish psu idic (Y)(q11.23)( DYZ3++)[1] nuc ish ( DYZ3)×1[98]/( DYZ3)×2[2]。在8例嵌合45,X核型的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物质分别以标记染色体(mar)、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Y)]、环状Y染色体[r(Y)]、Y染色体缺失[del(Y)]等形式出现。 结论:联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利于发现45,X男性患者隐匿的Y染色体成分。 SRY基因的存在是其男性化的关键, AZFa~ d区缺失将导致精子生成障碍,Y染色体长臂缺失可能与身材矮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核型的成因、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2月15日于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嵌合型4号环状染色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对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儿为足月小样低体重儿,具有特殊面容、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mos 46,XY,r(4)(p16.3q35.2)[259]/45,XY,-4[25]/47,XY,r(4)(p16.3q35.2),+r(4)(p16.3q35.2)[8]/46,XY,der(4)del(4)(p16.3)inv(4)(p16.3q31.1)[6]/46,XY,dic?r(4;4)(p16.3q35.2;p16.3q35.2)[4]/48,XY,r(4)(p16.3q35.2),+r(4)(p16.3q35.2)×2[3]/46,XY,r(4)(p1?q2?)[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4p16.3(68 345-2 981 614)×1;FISH检测结果为45,XY,-4[12]/45,XY,-4×2,+mar1.ish r1(4)( WHS-, D4Z1+)[1]/46,XY,-4,+mar1.ishr1(4)( WHS-, D4Z1+)[73]/46,XY,-4,+mar2.ishr2(4)( WHS-, D4Z1++)[1]/47,XY,-4,+mar1×2.ishr1(4)( WHS-, D4Z1+)×2[4]/46,XY,del(4)(p16.3).ish del(4)(p16.3)( WHS-, D4Z1+)[9]。 结论:患儿的4号环状染色体为新发变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细胞系,形成同源嵌合体。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临床表型多变,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是否存在嵌合体核型、是否伴有缺失/重复及其范围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5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常规应用G和C显带分析患者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然后采用单核苷酸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 SNP-array)技术进一步确诊,并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验证。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 XX, r(15)(p11.2q26.3)[92]/45, XX,-15[9]/46, XX, dic r(15)(p11.2q26.3;p11.2q26.3)[4];SNP-array提示arr[hy19]15q26.3(98 957 555-102 429 040)×1,考虑染色体15q26.3区存在约3.4 M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片段中包含致病性明确的 IGF1R等7个Morbid基因;qPCR验证结果为15号染色体 IGF1R基因第3、10和20外显子引物扩增区存在缺失,考虑系包含了 IGF1R基因的片段杂合性缺失所致。患者父母核型正常。 结论:15q26.3区域的微缺失导致 IGF1R等基因单倍剂量不足以及环状染色体的不稳定,这可能与患者生长发育迟缓等临床特征相关,细胞分子水平的检查为病因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的产前诊断病例。孕妇38岁,经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受孕,因高龄于孕18周 +5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mos 46,XX,r(15)[88]/45,X,-15[11]/46,XX,r(15;15)[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提示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明确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31周 +6 再次行羊膜腔穿刺,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提示未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培养后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nuc ish(15q)×1[15]/(15q)×3[5]/(15q)×2[80]。综合以上产前检测结果,提示该胎儿为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因夫妇双方外周血染色体均未见异常,产前超声检查及外院系统超声均未提示明显异常,经遗传咨询,孕妇决定继续妊娠并于孕41周分娩一女婴。随访至7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环状RNA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环状RNA (circRNA)在可变剪接、转录调控和来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旨在分析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中肠circRNA的数量、种类、结构特征和作用,并通过构建和分析circRNA的调控网络探索circRNA的调控功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饲养意大利蜜蜂工蜂,利用circRNA-seq技术对意大利蜜蜂7和10日龄成年工蜂中肠样品进行深度测序.利用find_circ软件从质控后的数据中预测circRNA.通过BLAST比对GO和KEGG数据库,对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功能和代谢通路注释.利用TargetFinder软件预测circRNA靶向结合的miRNA及miRNA靶向结合的mRNA,通过Cytoscape v.3.2.1软件对circRNA-miRNA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进行构建及可视化.通过设计背靠背引物和线性扩增引物RT-PCR对预测出的circRNA进行验证.[结果]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样品的测序平均得到136 463 071条clean reads,去除rRNA后各样品的anchor reads均在136 779 122条及以上.共预测出10 833个circRNA,长度主要介于15~1 000 nt;上述circRNA的类型丰富,其中已注释的外显子circRNA数量最多,分布在西方蜜蜂1号染色体的circRNA数量最多,其次为8号染色体.CircRNA的来源基因可注释到包括结合、细胞进程和细胞在内的45个GO条目,以及包括内吞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及核糖体在内的121条KEGG代谢通路,表明circRNA在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细胞生命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构建circRNA-miRNA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部分circRNA可能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吸附结合microRNA,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对随机选择的3个circRNA的RT-PCR结果验证了其真实存在.[结论]本研究对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中的circRNA进行预测、分析及鉴定.研究结果提供了中肠circRNA的数量、种类、结构特征、作用和调控网络的信息,揭示了circRNA可能通过作用于来源基因和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意大利蜜蜂工蜂中肠的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中发挥作用,为深入研究circRNA在意大利蜜蜂中肠发育及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oIf-Hirschhorn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1例W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WHS染色体改变诊断标准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就诊年龄中位数为4月龄.15例患儿的染色体检测均有4p结构畸变,主要为单纯4p缺失(46.6%),其他还存在臂间倒位、重复或插入、衍生染色体、环状染色体.其中3例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认缺失片段大小.15例中11例资料完整,临床表现明确.首诊原因包括癫痫5例,生后反应差、低体质量5例,肺炎1例.主要核心临床表现为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希腊武士头盔面容,还可能存在多系统异常.3例在1岁内因肺炎/惊厥死亡,存活者均存在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 WHS为4号染色体的结构畸变,4p16.3上的关键基因缺失,导致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特殊面容、多系统异常,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15号环状染色体嵌合核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女,36岁,以“结婚3年未孕”就诊.平素月经规律,5~6天/30天、量中等,无痛经.性激素六项:促卵泡生成激素8.70 U/L,促黄体生成激素3.15 U/L,雌二醇257.81 pmol/L,孕酮1.55 nmol/L,泌乳素5.42 μmol/L,睾酮228.11 nmol/L.子宫附件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约4.4 cm×4.1 cm×3.3 cm,形态正常,子宫内膜厚约0.7 cm,回声不均匀,宫颈长约2.8 cm,内见少许囊性回声,右侧卵巢大小约2.7 cm×1.6 cm,左侧卵巢大小约2.2 cm×1.7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5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5号环状染色体缺失并重复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1例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伴左侧足内翻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寻找病因.方法 胎儿系统彩超、羊水穿刺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CMA)分析.结果 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为15号环状染色体(r15),CMA结果显示胎儿染体15q26.1q26.2约5.31 Mb的重复,15q26.2q26.3约5.26 Mb的缺失,父母染色体核型和CMA均未见异常.结论 综合超声检查、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结合既往r15病例,分析推测胎儿出生后可能有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生长激素缺乏等临床表现.孕妇及家属经遗传咨询后优生选择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