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1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 ADAR1基因变异所致的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DSH)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手背不规则色素斑疹"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的1例DS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进一步采用SWISS-MODEL预测野生型及变异型蛋白的三级结构。结果:患儿为13岁男性,手背存在对称性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临床诊断为DSH。WES及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亲 ADAR1基因第10外显子均存在c.2858dup(p.T954Dfs*20)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1+PP3)。 结论:ADAR1基因c.2858dup(p.T954Dfs*20)变异可能是该DSH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 ADAR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的外周血样,应用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别对先证者和母亲的 ADAR基因进行变异分析,确定疑似致病变异。同时以100例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结果:该病例符合DSH的典型表现,表现为发生在手背,脚和面部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斑、色素异常斑。Sanger测序显示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携带 ADAR基因第9外显子c.2762+1G>T杂合变异,10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 ADAR基因c.2762+1G>T剪接变异被判定为致病性(PVS1+PM2+PP4)。 结论:ADAR基因c.2762+1G>T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上述结果丰富了 ADAR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家系的 ADAR1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家系(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 ADAR1基因的变异位点。 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应用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法对两家系的先证者 ADAR1的外显子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待疑似致病变异确定后,对其他家系成员进行相应位点的验证。同时选取10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及先证者父亲 ADAR1基因存在第11外显子c.3002G>C(p.Asp968His)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及先证者儿子 ADAR1基因存在第12外显子c.3145C>T(p.Gln1049Ter)杂合变异。检索文献发现,两种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10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变异。 结论:ADAR1基因c.3002G>C(p.Asp968His)和c.3145C>T(p.Gln1049Ter)变异可能分别为两个DSH家系的疑似致病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 ADAR基因变异导致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和 ADAR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可能的遗传病因。 方法:对先证者的 ADAR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交界区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针对检出的可疑致病变异在该家系中进行验证。 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 ADAR基因(NM_001111)存在c.1352delA(p.Asn451Metfs*13)缺失移码杂合变异;经验证,其症状相似的母亲、妹妹的 ADAR基因均存在c.1352delA缺失移码杂合变异,家系中未受累的父亲及舅舅该位点为野生型。同时对100名正常人DNA进行 ADAR基因c.1352delA变异筛查均未发现相同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ADAR基因c.1352delA(p.Asn451Metfs*13)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1+PP3)。 结论:ADAR基因c.1352delA(p.Asn451Metfs*13)缺失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罹患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遗传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伴发育迟缓一个家系的 ADAR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伴发育迟缓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5月28日因"四肢末端皮肤色素异常伴生长发育落后2年余"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1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2岁7月龄男性,手足以及颜面部对称分布绿豆大小的色素脱失斑和雀斑样色素沉着,其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其家系成员具有DSH的典型表现。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及其母亲、大姐均携带 ADAR基因第8外显子c.2657G>A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2657G>A变异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 结论:ADAR基因c.2657G>A变异可能是该DSH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肿瘤科治疗的116例I~III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分析确诊。分析患者胃癌组织中ADAR1、AZI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qPCR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 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表达。分析ADAR1和AZIN1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ADAR1和AZIN1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DAR1和AZIN1在未分化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和较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qPCR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R1 mRNA表达分别为1.96±0.18、1.12±0.03,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ZIN1 mRNA表达分别为1.85±0.16、1.04±0.02,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升高( P<0.05)。ADAR1和AZIN1阳性患者与更低的3年生存率相关( P<0.05)。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胃癌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ADAR1阳性表达及AZIN1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了胃癌不良预后的风险( 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AUC值都高于ADAR1、AZIN1单独检测( P<0.05)。 结论:ADAR1和AZ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特别是在未分化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诊断效能。ADAR1和AZIN1作为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例ADAR基因突变分析及家系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并基因检测。方法:收集2家系DSH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突变,再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例1男,双手背、足背5岁时出现散在粟粒大小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母亲有类似表现。患者及母亲ADAR基因5号外显子检测到1个新的c.1970dupT(p.F657fs)杂合移码突变,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例2男,面颈部、腰背部、臀部、双下肢及双手足背夹杂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父亲有类似表现,患者及父亲ADAR基因7号外显子检测到1个已知c.2433_2434delAG(p.T811fs)杂合移码突变,母亲未检测到该突变。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本研究在DSH患者中检测到1个新的ADAR突变位点c.1970dup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检测ADAR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DAR1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获得了胃癌和正常胃组织样本ADAR1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情况,在17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和配对组织芯片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ADAR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DAR1的表达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胃癌的RNAseq数据(level3)和相应的临床信息,用于分析ADAR1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潜在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平台获得ADAR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分析预测,结合组织芯片的评分和临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结果:ADAR 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44);性别(HR=2.082,95%CI=1.160-3.736,P=0.014)、淋巴结肿大(HR=1.582,95%CI=1.003-2.496,P=0.049)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ADAR1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预后差;ADAR1的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呈正相关(P=0.002),具有评估胃癌患者免疫治疗价值的潜力.结论:ADAR 1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具有较大的判断患者预后与评估免疫治疗价值的潜力,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的临床诊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索腺苷脱氨酶1对宫颈癌细胞的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使用RNA-seq技术分析腺苷脱氨酶1(ADAR1)在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情况,并为揭示ADAR1在宫颈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正常和ADAR1敲低的Hela细胞株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 Pathway、GO cellular和GSEA富集分析,分析ADAR1在Hela细胞株中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结果 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TNF-α/NF-κB、NIK/NF-κB、Jak/Stat-IL-6)、Hippo信号通路、TGF-β等信号通路上,参与了干扰素应答、细胞氨基酸代谢调控、蛋白质泛素化/去泛素化、病毒转录等生物过程;对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ADAR1敲低后,NF-κB1和TRAF5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ADAR1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调控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1例Aicardi-Goutiere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总结我国经基因测序诊断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icardi-Goutières syndrome,AG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G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1例我国AGS患者,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90.0%)、运动障碍(89.5%)、肌张力障碍(73.7%)和小头畸形(70.6%)等;头颅影像学多表现为基底节双侧对称钙化、进行性脑萎缩(95.2%);皮肤表现以冻疮样皮疹为主(84.2%).21例患者中,TREX1基因突变8例,RNASEH2C基因突变5例,IFIH1基因突变4例,ADAR基因突变2例,RNASEH2A和RNASEH2B基因突变各1例,未涉及SAMHD1基因突变.84.2%为家系遗传,父母携带者均无症状,15.8%为新发突变.结论:建议产前加强对胎儿生长受限、小头畸形和侧脑室增宽等软指标异常胎儿的重视,加强产检管理,及时多学科讨论和产前诊断,减少AGS患儿的出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