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的1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1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3年总体生存率,次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随访方式主要以门诊、电话等方式开展。随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CT检查以及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评估疾病情况,随访期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逐步法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 OR=4.341,95% CI:2.498~7.545, P=0.000)、肿瘤大体类型( OR=3.626,95% CI:1.425~9.228, P=0.007)及脉管内癌栓( OR=2.888,95% CI: 1.106~7.544, P=0.03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Ⅱ/Ⅲ型AEG患者均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2、3、4、7、11组淋巴结为主。Ⅲ型AEG患者易出现第5、6组淋巴结转移,而其在Ⅱ型AEG中转移率低。与Ⅲ型AEG相比,Ⅱ型AEG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10和111组淋巴结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和3.0%。3年随访发现无淋巴结转移(82.1%比46.1%, P=0.046)和接受辅助化疗(60.6%比39.4%, P=0.007)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和脉管内癌栓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AEG患者远期预后差,但是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端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虽然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食管胃结合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和贲门癌等近端胃腺癌的发病率却有明显上升 [1]。研究发现近端胃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等诸多方面与远端胃癌存在差异 [2],但是尚缺乏诊断近端胃癌的明确共识,本文梳理了近端胃癌的定义、诊断及多学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初步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 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脾门淋巴结清扫与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5年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489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AEG患者的资料。男性383例,女性106例,年龄≥65岁者225例,<65岁者264例。接受脾门淋巴结清扫270例(清扫组),未接受脾门淋巴结清扫219例(未清扫组)。组间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脾门清扫与术后总体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总体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8.0个月(范围:74.0~85.0个月),随访率为95.5%(467/489)。清扫组患者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12.6%(34/270)。与未清扫组相比,清扫组年龄<65岁比例更高、术前合并症更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更高(χ 2∶5.644~6.744,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脾门淋巴结清扫是此类型AEG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 HR=0.68,95% CI:0.52~0.88, P=0.004),术前CA19-9、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辅助化疗和术后并发症亦是该类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 P值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iewert Ⅱ型患者中,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相当(57.3%比53.7%,χ 2=3.031, P=0.805);Siewert Ⅲ型患者中,清扫组优于未清扫组(62.4%比39.2%,χ 2=17.983, P=0.006)。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经验成熟的中心,对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Ⅲ型AEG行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99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8例,女81例;年龄为66(19~87)岁。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和生存情况。(3)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采用电话、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临床病理特征。399例患者中,SiewertⅡ型198例,SiewertⅢ型201例;手术方式经胸入路AEG根治术、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TAP)、经腹入路全胃切除术(TAT)分别为130、172、97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年龄,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经胸入路AEG根治术、TAP、TAT),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65±10)岁,(5.1±2.4)cm,102、68、28例,17(12~22)枚,20、57、117、4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2±12)岁,(6.3±3.2)cm,28、104、69例,18(14~27)枚,16、41、134、10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3、-3.82, χ2 =66.97, U=17 407.05、17 532.00, 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39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2~160)个月。Siewert Ⅱ型AEG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9.3%,Siewert Ⅲ型为3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46, P>0.05)。行经胸入路AEG根治术、TAP、TAT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0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4~34.6个月)、43.0个月(95%可信区间为33.9~52.1个月)、54.0个月(95%可信区间为37.6~70.4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2.9%、34.7%、44.3%,3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81, P<0.05)。198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中,行经腹入路手术和经胸入路手术分别为96例和102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4.6%和35.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10, P>0.05)。201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中,行经腹入路手术和经胸入路手术分别为173例和28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6.1%,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1.32, P<0.05)。(3)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M分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68,1.25,2.18,95%可信区间0.54~0.86,1.15~1.36,1.28~3.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为经胸入路、病理学N分期为N2~3期,病理学M分期为M1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4,1.25,2.18,95%可信区间为0.51~0.80,1.16~1.35,1.28~3.70, P<0.05)。 结论:Siewert Ⅱ型AEG与Siewert Ⅲ型比较,前者肿瘤长径更短,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少,手术方式多选择经胸入路,预后更差。手术入路为经胸入路、病理学N分期为N2~3期,病理学M分期为M1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同手术径路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手术径路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1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42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2例,女80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1~85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手术情况:442例患者均行AEG根治术,其中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04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38例。患者行D 2淋巴结清扫术391例,行D 2+淋巴结清扫术51例。(2)随访情况:4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442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2~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2%、42.0%、30.0%。(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Lauren分型、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χ2=4.028,4.885,19.435,17.014,34.449,9.707,11.866,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255,0.486,1.454,95%可信区间为1.024~1.539,0.325~0.728,1.096~1.928, P<0.05)。(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04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21例Siewert Ⅱ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83例Siewert Ⅲ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54, P>0.05)。(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38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83例Siewert Ⅱ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55例Siewert Ⅲ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5, P>0.05)。(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304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中,121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183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06, P>0.05)。(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138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中,83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55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0, P>0.05)。 结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Siewert分型、手术径路均不是影响AEG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1,-2.49,-2.22, 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 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45,7.30, 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 P<0.05)。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和M2型丙酮酸激酶在骨软骨瘤组织和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资料完整的21例骨软骨瘤和71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EG-1和PKM2的表达水平,并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骨肉瘤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0.56%(43/71),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AEG-1阳性表达率19.05%(4/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78, P<0.01),AEG-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 χ2=4.461、6.277, P<0.05)。骨肉瘤组织中PKM2阳性表达率66.20%(47/71),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PKM2阳性表达率28.57%(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95, P<0.01),PKM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和软组织浸润明显相关( χ2=6.552、5.253、5.591, P<0.05)。 结论:AEG-1和PKM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AEG-1和PKM2可能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以及骨肉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