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者13例,位于茎突后间隙者10例。肿瘤体积最小为7.3 ml,最大为80.2 ml。分析所有病例术前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该径路在进行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特点、风险,并探索可行的手术模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8.3 ml,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75.4 min,切口长度2~4 cm、平均3.0 cm,术后疼痛评分2~4分、平均3.2分,术后住院天数4~9 d、平均6.7 d。术后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未出现术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口内镜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微创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析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随访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7岁,总结分析其病变分型、手术方式、面听神经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先天性岩部胆脂瘤5例,获得性岩部胆脂瘤34例。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100%,39/39)、耳溢液/流脓(89.7%,35/39)以及面神经麻痹(46.2%,18/39)。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岩部胆脂瘤14例,其中3例采用耳蜗径路、6例采用耳囊径路、5例采用迷路径路;迷路下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8例采用岩骨次全切、1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采用迷路径路;广泛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7例采用耳蜗径路、3例采用耳囊径路;迷路下-岩尖型岩部胆脂瘤5例,其中2例采用耳蜗径路、2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行耳内镜辅助颞下窝B型径路。面神经受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泛型(6/10)、迷路上型(8/14)、迷路下-岩尖型(2/5)、迷路下型(2/10)。19例术中涉及面神经手术操作,3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行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移位者7例。18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受累,术后14例面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7.8%(14/18)。手术多采用颞侧入路,骨导听力保存率为50.0%(14/28)。术中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肌肉填塞并封腔处理;2例因病变粘在乙状窦和颈静脉球表面较难剥离,术中予以填塞并结扎乙状窦。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肌联动。术后随访40~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应根据病变类型及面听神经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改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中改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对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选用传统神经刺激器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研究组选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手术相关指标(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更平稳,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一针穿刺成功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低( P<0.05)。 结论:TURBT中改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还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胸交界处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15~74岁,平均48岁,中位年龄51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慢性疾病15例,吸烟20例,0.1~2.0包/天。无症状查体发现43例,≥1个症状者20例。术式包括开放性手术36例,胸腔镜根治性切除手术22例,胸腔镜探查联合锁骨上切口3例,胸腔镜探查联合后外侧切口1例,胸腔镜探查联合半蛤壳(Hemiclamshell)切口1例。其中开放性手术包括前路术式24例(锁骨上切口13例,经胸骨切口8例,经锁骨切口2例,胸骨正中劈开1例)、前外侧术式8例(Hemiclamshell切口6例,天窗切口2例)、后路术式1例、后外侧术式2例、锁骨上切口联合后外侧切口1例。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径路、切除程度及肿瘤类型等。结果:术后病理显示R0切除61例(96.8%),R1切除2例。神经鞘瘤27例,纤维组织来源肿瘤6例。总体3年生存率88.9%(56/63),总体5年生存率84.1%(53/63)。结论:颈胸交界处肿瘤位置特殊,解剖复杂,病理类型多样。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有助于颈胸交界处肿瘤治疗的安全性、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99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8例,女81例;年龄为66(19~87)岁。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和生存情况。(3)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采用电话、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临床病理特征。399例患者中,SiewertⅡ型198例,SiewertⅢ型201例;手术方式经胸入路AEG根治术、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TAP)、经腹入路全胃切除术(TAT)分别为130、172、97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年龄,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经胸入路AEG根治术、TAP、TAT),阳性淋巴结数目,肿瘤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65±10)岁,(5.1±2.4)cm,102、68、28例,17(12~22)枚,20、57、117、4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2±12)岁,(6.3±3.2)cm,28、104、69例,18(14~27)枚,16、41、134、10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3、-3.82, χ2 =66.97, U=17 407.05、17 532.00, 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39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2~160)个月。Siewert Ⅱ型AEG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9.3%,Siewert Ⅲ型为3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46, P>0.05)。行经胸入路AEG根治术、TAP、TAT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0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4~34.6个月)、43.0个月(95%可信区间为33.9~52.1个月)、54.0个月(95%可信区间为37.6~70.4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2.9%、34.7%、44.3%,3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81, P<0.05)。198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中,行经腹入路手术和经胸入路手术分别为96例和102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4.6%和35.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10, P>0.05)。201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中,行经腹入路手术和经胸入路手术分别为173例和28例,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6.1%,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1.32, P<0.05)。(3)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M分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68,1.25,2.18,95%可信区间0.54~0.86,1.15~1.36,1.28~3.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为经胸入路、病理学N分期为N2~3期,病理学M分期为M1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4,1.25,2.18,95%可信区间为0.51~0.80,1.16~1.35,1.28~3.70, P<0.05)。 结论:Siewert Ⅱ型AEG与Siewert Ⅲ型比较,前者肿瘤长径更短,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少,手术方式多选择经胸入路,预后更差。手术入路为经胸入路、病理学N分期为N2~3期,病理学M分期为M1期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喉副神经节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的喉副神经节瘤(laryngeal paraganglioma,LP)。患者女,34岁,因“咽部异物感3个月”就诊。喉镜检查提示声门上区以左侧杓会厌壁为中心可见一紫红色黏膜下肿物;增强MR检查和颈部CT血管造影(CTA)提示肿物血供丰富。考虑为动脉型血管瘤,不除外副神经节瘤。术前行血管造影并放置弹簧圈阻塞供血动脉后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大部切除,残余部分肿瘤行博来霉素注射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遂二次手术行全身麻醉下颈外径路喉副节瘤切除术,术后1周顺利出院,出院半年复查显示肿瘤无复发,双侧声带运动对称,闭合良好,患者发音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既往手术史、肿瘤数量、肿瘤长径、切除范围、面神经游离、肿瘤部位切除次数、筋膜保留情况等),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接受颌后径路治疗,发生并发症者38例(27.14%),其中暂时性面瘫7例,面部凹陷10例,弗莱氏(Frey)综合征11例,涎瘘2例,耳大神经感觉异常8例。经logistic多因素结果发现,肿瘤数量≥2个( OR=2.856)、切除范围(全切)( OR=2.477)、手术次数≥3次( OR=5.637)、面神经游离( OR=3.526)、筋膜未保留( OR=2.551)均是腮腺后下极肿瘤患者颌后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临床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有关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同手术径路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手术径路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1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42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2例,女80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1~85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手术情况:442例患者均行AEG根治术,其中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04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38例。患者行D 2淋巴结清扫术391例,行D 2+淋巴结清扫术51例。(2)随访情况:4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442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2~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2%、42.0%、30.0%。(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Lauren分型、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χ2=4.028,4.885,19.435,17.014,34.449,9.707,11.866,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255,0.486,1.454,95%可信区间为1.024~1.539,0.325~0.728,1.096~1.928, P<0.05)。(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04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21例Siewert Ⅱ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83例Siewert Ⅲ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54, P>0.05)。(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38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83例Siewert Ⅱ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55例Siewert Ⅲ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5, P>0.05)。(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304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中,121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183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06, P>0.05)。(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138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中,83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55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0, P>0.05)。 结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Siewert分型、手术径路均不是影响AEG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腔镜手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腔镜手术数量逐年提升,其手术径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技术要点也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新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进展期AEG采用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方案也逐步为大多数外科和肿瘤科医师所接受。欧洲国家的学者较早地开展了针对食管癌和AEG在新辅助治疗后腔镜手术的探索和尝试,国内学者也通过胃肠外科和胸外科医师的合作,对新辅助治疗在AEG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体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趋势。但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是否还能选择腔镜手术以及新辅助治疗后患者的腔镜手术技术操作要点、消化重建模式、近期和远期安全性等问题,尚无统一的标准,相关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争议的热点和探讨的方向。本文从目前AEG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以及欧美和东亚地区包括我国,在新辅助治疗后实施腔镜手术的现状、相关研究和未来前景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鼓楼径路"手术切除上纵隔肿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颈胸结构被胸廓入口隔断,疾病处理按各部位的切口介入。基于纵隔腔镜食管外科手术的经验积累,自颈部切口可深度解剖上纵隔结构,深达主动脉弓下/奇静脉弓层面,宽度拓展可进入双侧胸腔,被总结为"鼓楼径路"。此径路深度/宽度足以处理很大一部分上纵隔肿瘤,具有全程直视下操作的优势,并简化了手术流程,不经胸,降低了手术创伤。该方法学习曲线相对较长,需熟练掌握上纵隔局部解剖,积累相应的手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