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23B亚型1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1例ABO血型A亚型B先证者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探讨氨基酸变异影响糖基转移酶(GT)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先证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式法和试管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的血清学鉴定。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SSP)及 ABO基因扩增技术对先证者的 ABO基因进行血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3D分子同源模型,对α-(1→3)-D-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GTA)的稳定性进行预测。 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亲属(母亲和2个弟弟)红细胞与抗-A呈现弱凝集,与抗-B呈现强凝集,血清与Ac凝集达1~2+,与Bc不凝集,血清学定为AwB亚型,家系分析提示其异常基因遗传自母亲。PCR-SSP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为A223B型, ABO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其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杂合变异和c.1055insA插入变异,推测其基因型为 ABO* A223/ ABO* B.01,与 ABO* A1.01相比存在c.467C>T和c.1055insA变异,与 ABO* A1.02相比存在c.1055insA变异。同源建模结果显示A223型GT的C末端明显延长,且局部氨基酸及氢键网络均有改变。 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A223B亚型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先证者存在的c.1055insA变异可能影响了GT的酶活性,最终导致A抗原减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205cisAB01亚型1例无偿献血者的分子遗传学分析及家系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205cisAB01亚型先证者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家系调查与遗传学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1日于日照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时,因血型复检正反定型不符需进一步血型确认的1例先证者及其姐姐、妻子、女儿和儿子为研究对象。先证者为男性,48岁,汉族,既往体健,无输血史。采用试管法对受试者的ABO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受试者 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和单克隆测序,确定其 ABO基因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该亚型等位基因在家系中的遗传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卫生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例先证者及其姐姐、女儿的血清学分型一致,均为cisAB型;先证者妻子和儿子的血清学分型分别为AB和AwB型。②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 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3个突变位点:c.467C>T纯合、c.803G>C杂合和c.1009A>G杂合突变。单克隆测序结果确认其 ABO基因型为A2.05/cisAB.01。③先证者姐姐、妻子、女儿、儿子的 ABO基因型分别为 A2.05/cisAB.01、A1.02/B.01、A1.02/cisAB.01、cisAB.01/B.01。④家系调查结果显示,先证者的 ABO*cisAB.01等位基因稳定遗传至其女儿和儿子。 结论:对 ABO基因直接测序能够明确碱基突变位点,单克隆测序可确认其基因型。 ABO*cisAB.01等位基因的表达受不同等位基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血清学表现。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家系调查有助于准确鉴定ABO亚型,明确血清学表型的分子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多位点突变导致的罕见B(A)型的血清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标本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此例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应用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的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此例样本血型血清学结果显示,其正定型为AwB型,反定型为B型;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最终结果显示,其中一条等位基因为O01,另一条等位基因与A101标准序列相比,存在c.297A>G、c.657C>T、c.796C>A、c.803G>C及c.930G>A碱基突变。结论:经基因测序证实,此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样本基因型为O01/B(A)new型,此突变类型的B(A)型既往未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A)亚型2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B(A)亚型个体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2月15日和2023年2月16日,因血型分型困难,送聊城市中心血站进行血型鉴定的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1为女性、27岁;受试者2为男性,40岁。采用试管法对受试者的ABO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对受试者的 ABO基因进行分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受试者 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进行测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受试者1血清学表型符合AwB或B(A)亚型,受试者2血清学表型符合A 2B或B(A)亚型。②受试者1的 ABO基因为 B(A)02和 O杂合,第7外显子存在关键核苷酸杂合突变c.700C>G,其 ABO基因分型为 B(A).02/O.01.01。受试者2的 ABO基因为 B(A)04和 O杂合,第7外显子存在关键核苷酸杂合突变c.640A>G,其 ABO基因分型为 B(A).04/O.01.01。 结论:仅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鉴定B(A)亚型困难,ABO基因测序可以为血清血清学试验结果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例ABO*AW.37等位基因增强现象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 20 例携带ABO*AW.37 等位基因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等位基因增强现象.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表型,对ABO基因 1~7 外显子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20 例测序均存在ABO*AW.37 的特征性变异c.940A>G(p.Lys314Glu).9 例ABO*AW.37 与B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正定型抗-A均有凝集,血清学表型均为AwB.而11 例ABO*AW.37 与O基因同时遗传时正定型抗-A均无凝集;吸收放散5 例弱阳性,血清学表型为Ael;6 例吸收放散结果阴性,血清学表型为O型.结论 ABO*AW.37 基因与B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存在等位基因增强现象.ABO*AW.37 基因与O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血清学表型为Ael或O型,血型鉴定时需注意避免误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青岛市胶州地区B(A)亚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及基因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调查并分析青岛市胶州地区某三级医院就诊患者B(A)亚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2019 年11 月至2023 年2 月,12 名患者血液标本经微柱玻璃珠法和盐水试管法ABO血型检测疑为AB亚型,进一步对其ABO基因第 6、7 外显子进行直接扩增、测序和分析,确定ABO等位基因型别.结果 青岛市胶州地区 26 065名患者中共检测发现9 例B(A)亚型,检出率为0.345‰(9/26 065);9 例B(A)亚型中,8 例血清学反应表现AwB,基因检测为BA.04 基因与O基因杂合,1 例血清学反应表现为ABw,基因检测为BA.04 基因与A基因杂合.结论 血型血清学结合基因检测可准确鉴定ABO血型,在ABw血清学反应的个体中,有可能存在B(A)亚型等位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罕见B(A)02亚型的血清学特性及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留取临床血清学表现为AwB的血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基因序列检测,探讨其基因表达机制,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试管凝集法检测ABO正反定型,采用PCR-SSP法进行其基因分型并测序.结果 3例样本常规血清学表现红细胞与抗-Aw~2+凝集,与抗-B4+凝集,与抗-A1不凝集,反定型含有抗-A抗体;PCR-SSP法检测标本基因型均为B(A)型,测序发现均在700位核苷酸发生C>G的单碱基突变.结论 经血清学和基因测序证实,3例为B(A)表现型,并携带有B(A)02等位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B(A).06亚型的分子机制及家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1个B(A).06亚型家系ABO血型的血清学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该家系的ABO血型表型,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5例标本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直接测序和TA克隆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测序提示该家系4代12名成员中有5人为AwB表型,其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均存在c.803C>G突变,等位基因为B(A).06.B(A).06/O.01.01亚型在血清学初检时血清中抗-A抗体很弱,容易漏检.结论 鉴定了1个B(A).06亚型家系,携带B(A).06等位基因的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可能受另一条DNA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A)02亚型一例分子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一例B(A)02亚型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一例孕妇ABO血型;对其ABO基因第1~7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克隆后进行单倍型分析;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其亚型基因在家族中的遗传方式.结果与结论:血清学试验显示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为AwB或B(A)亚型,反定为B型.测序结果显示,其基因中存在c.297A>G、c.526C>G、c.657C>T、c.700C>G、c.703G>A、c.796C>A、c.803G>C、c.930G>A杂合突变及c.261delG.结合单倍型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为ABO?BA.02/O.01.01.家系分析表明其BA.02等位基因遗传自父亲而非自然突变.其等位基因是在B.01的基础上发生了c.700C>G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个新的ABO*A等位基因导致的AwB亚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1例血型A wB亚型个体进行血清学鉴定和基因检测,探讨血型A wB亚型发生的分子学机制.方法:使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对1例血型AwB亚型个体进行ABO血清学定型,并对其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采用Chimera软件进行ABO基因编码糖基转移A酶(glycosyl trans-ferase A,GTA)突变体构建,用PyMOL软件作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该个体为AwB亚型.DNA克隆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的A基因为一个A1.02与A3.03顺式表达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BO*Avar/B.01.在国际输血协会数据库中查询,发现该变异A等位基应为一种新等位基因,其存在c.467C>T和c.838C>T错义突变,导致GTA发生p.P156L和p.L280F氨基酸置换.对GTA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后认为,导致该表型的p.L280F未导致GTA蛋白整体结构的改变,但改变了GTA 280位氨基酸与周围氨基酸残基的氢键网络,导致局部构象改变.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个新的A等位基因导致的AwB亚型,其形成机制为A1.02等位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存在p.L280F突变,可能改变了邻近氨基酸间的作用力,从而导致A酶活性减弱,在与B等位基因共表达时形成AwB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