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肿瘤治疗的新兴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将针对肿瘤抗原的单链可变区与共刺激分子的基因片段(CAR)整合至T细胞基因组并在T细胞上表达,CAR蛋白的胞外结构特异识别肿瘤抗原,并启动下游信号通路,使CAR-T细胞增殖、活化,发挥靶向肿瘤杀伤效应 [ 1] 。2017年8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全球首个商业化CAR-T细胞产品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儿童及年轻成人r/r B-ALL完全缓解(CR)率达85%,1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达72%及51% [ 2]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国内医疗机构共开展209项CAR-T细胞治疗r/r B-ALL的临床研究,其中8项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的新药临床研究,其余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目前CAR-T细胞在r/r B-ALL的常用靶点为CD19和CD2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细胞受体可变区亚家族检测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TCR)可变区亚家族(Vβ 和Vδ)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TCL)中的表达模式特点,以及TCRVβ 和TCRVδ分析在TC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住院或门诊αβ型TCL 199例,非TCL 398例,采用TCRVβ流式试剂盒检测αβ Τ细胞Vβ亚群的表达,其中185例αβ型TCL和355例非TCL同时进行TCRβ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收集2017—2020年住院或门诊γδTCL患者24例、正常对照10名和反应性γδΤ细胞增多患者15例,采用10色TCRVδ流式染色方案检测γδΤ细胞Vδ亚群的表达,其中24例γδTCL和15例反应性γδΤ细胞增多病例同时进行TCRβ、TCRγ和TCRδ基因重排检测。采用四格表的诊断性试验分析和McNemar检验分析Vβ 和Vδ亚群检测方法与TCR基因扫描方法在检测T细胞恶性克隆性中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4种TCRVβ亚家族在αβ型TCL中,91.5%(182/199)的病例呈限制性表达或阴性表达,其中克隆性T淋巴细胞发生率最高的亚家族成员是TCRVβ13.2(12.6%,23/182)和TCRVβ3(8.2%,15/182);TCRVβ亚家族在99.0%(394/398)的非TCL中未见克隆性表达。TCRVδ亚家族在γδTCL中,100%(24/24)的病例呈Vδ1和Vδ2亚群异常分布模式,其中19例呈Vδ1限制性表达,余5例Vδ1和Vδ2均阴性表达,Vδ1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Vδ2细胞阳性率(79.9%±10.8%比0.7%±0.3%, P<0.001);TCRVδ亚家族在25名正常对照和15例反应性γδΤ细胞增多病例中均呈正常分布模式,即Vδ2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Vδ1细胞阳性率(73.7%±6.7%比15.6%±4.2%, P<0.001)。在诊断TCL效能上,流式细胞术检测TCR可变区亚家族与TCR基因扫描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分别为92.4%(206/223)和91.4%(191/209),特异度分别为99.0%(409/413)和95.9%(355/370), P=0.065],2种诊断方法一致度较高( Kappa=0.809, P<0.001)。 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TCR可变区亚家族能够快速有效地诊断成熟TC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分析人结直肠癌白细胞抗原D受体抗原高表达CD209和CD163低表达型巨噬细胞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直肠癌(CRC)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促进趋化因子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CL3)的分泌引导免疫负调节的机制。方法:获取人CRC和正常组织(CON)中的scRNA-seq(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降维、聚类、细胞注释,分析不同表型TAM、调节T细胞(Tregs)UMAP分布;分析CRC-TAM基因差异表达和富集通路情况。String分析免疫负调控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免疫负调控相关基因之间pearson相关性,基于celltalker和cellphoneDB工具评估TAM分泌CCL3与Tregs之间的相互作用。卡方检验和Wilcoxon检验用于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CRC-TAM中CCL3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2.566±1.877比0.000±0.000 log 2TPM, P<0.01),且是免疫负调节途径( P<0.01)的核心基因;与免疫负调控基因包括IRF1(2.550±1.882比0.605±0.802 log 2TPM, t=13.221, r=0.82, P<0.05)、TNFAIP3(2.550±1.882比1.037±1.039 log 2TPM, t=22.419, r=0.90, P<0.01)、IFI16(0.451±0.671比0.605±0.802 log 2TPM, t=5.914, r=0.80, P<0.05)等的表达呈中强正相关。CCL3主要在Mf1(100%,CD14 hiHLA-DR loCD209 loCD163 lo)和Mf2(93%,CD14 hi/loHLA-DR hiCD209 loCD163 lo)表达。CCL3阳性Mf2(CCL3 +Mf2)与Treg表面配体-受体对IL1B-IL1R2/ICAM1-IL2RA/FN1-CD79A/CD14-ITGB1/CD14-ITGA4(R>3, P<0.01)有强相互作用。 结论:CRC中CD14 hi/loHLA-DR hiCD209 loCD163 lo型TAM可能分泌CCL3募集Tregs,诱导免疫负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OVID-19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分子分型及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进行分子分型,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收集GeneCard数据库中COVID-19相关基因,分析其在肝细胞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量差异,通过一致聚类分析进行分子分型.使用limma包计算不同分子亚型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软件包"ESTIMATE"评估不同分子亚型的免疫评分.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asso回归构建多基因预后模型,并在其他数据库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基于28个COVID-19相关基因将TCGA的365个肝细胞癌(LIHC)样本分成3个亚型,预后较差的C2亚型具有更高的免疫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说明5基因模型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细胞周期、同源重组等肿瘤相关通路随着风险评分的升高而增加,提示高风险组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结论:构建了基于C0VID-19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分子亚型,并开发了预后相关的5基因模型(VEGFA、CD14、CD209、REN、PSMD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生物信息与机器学习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方法探求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特征基因与免疫浸润表现,并寻找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RA相关芯片,利用R语言分析基因差异,并对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即LASSO回归与SVM-RFE法筛选疾病特征基因,运用ROC曲线与样本芯片检测特征基因准确性,利用CIBERSORT算法分析RA免疫浸润情况,并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GSE12021和GSE55235共获得90个差异基因,包含64个上调和26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共得到主要条目209个,主要涉及机体白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活化、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KEGG分析显示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通路与RA密切相关;机械学习方法筛选出IGHM、SLAMF8、CXCL10、FNDC4、AIM2、EGR1、AKR1B10等10个关键基因,ROC曲线与样本芯片检测疾病特征基因为IGHM、SLAMF8、CXCL10、AIM2、AKR1B10;免疫浸润结果显示RA滑膜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浆细胞、CD8 T细胞、CD4 T细胞、T细胞滤泡辅助器等9种免疫细胞存在明显差异,且通过分析疾病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相关性发现5个特征基因与部分免疫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RA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为后续深入研究RA针对性诊疗提供了前期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输注贮存红细胞在炎症条件下对巨噬细胞调节作用的动物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射铜绿假单胞菌200 μL/只,并使用吸入式麻醉剂异氟烷(1%~3%)麻醉后,通过小鼠眼后静脉丛,实验组输注鼠源贮存悬浮红细胞(>14d)400 μL/只、对照组每只输注等量新鲜悬浮红细胞(贮存<24 h);于输注后2、4、8 h脱就猝死各结束2组小鼠生命5只,摘取鼠肝,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μL/只)小鼠的股骨、胫骨骨髓来源的BMDMs,流式细胞术检测BMDMs中分化簇86(CD86)、分化簇197(CD197)[巨噬细胞1型(M1)基因特异性标志物]、分化簇209(CD209)[巨噬细胞2型(M2)基因特异性标记]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F4/80、M1、M2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BMDMs中CD86和CD197的表达(%)分别为86 88±1.01vs79.24±2.65、38.59±3.73 vs25.95±0.86(P<0.05),CD209(%)为 23.88±2.23 vs 21.91±3.58(P>0.05).输注红细胞后 2、4 h,小鼠肝F4/80 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83±0.11 vs 0.75±0.06、0.46±0.06 vs 0.33±0.06(P<0.05),8 h 后分别为 0.33±0.03 vs 0.35±0.05(P>0.05);输注红细胞2、4、8 h,小鼠肝M1基因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3.44±0.20vs2.46±0.08、9.25±0.55 vs 2.67±0.12、2.80±0.08 vs 2.39±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69±0.22vs 1.13±0.03、1.44±0.24vs 0.96±0.09、1.31±0.05 vs 0.96±0.0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为 4.96± 0.08 vs 4.28±0.27、4.63±0.04 vs 2.07±0.09、2.28±0.19 vs 1.33±0.03(P<0.05);M2 基因中精氨酸 1(Arg1)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81±0.21 vs 0.82±0.18、0.66±0.11 vs 0.58±0.09、0.39±0.17 vs 0.37±0.15,甘露糖受体 C 型 2(Mrc2)分别为 0.99±0.91 vs0.97±0.08、0.98±0.12vs 1.02±0.11、0.59±0.19 vs 0.57±0.08,重组蛋白 163(CD163)分别为1.75±0.20 vs 1.69±0.18、0.22±0.02 vs 0.21±0.01、0.04±0.01 vs 0.03±0.01(P>0.05).结论 实验小鼠输注贮存红细胞明显促进其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朝向M1表型的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局部巨噬细胞功能变化及潜在调控靶点.方法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合并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中的各类细胞表型及其功能变化.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及巨噬细胞抗原呈递功能标志物表达水平,利用油红染色观察NASH肝脏局部脂肪组织堆积情况.体外利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干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转录组测序验证体内试验结果.结果 与健康肝脏中的巨噬细胞相比,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NASH小鼠肝脏巨噬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其高表达包括C1qb、C1qc、Mafb、Apoe和Cd14在内的多个炎症基因,但与抗原提呈功能相关的基因Cd209a、H2-Aa、H2-Ab1和H2-DMb1等的表达相对较低.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表明,这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可能是由于局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的积累和诱导造成的.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可能是牙周炎致病菌感染促进NASH炎症和发病的关键机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巨噬细胞在NASH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几个潜在的调控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疫区人群树突状细胞CD209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登革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深圳疫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CD209启动子(-139、-336)多态性与登革病毒(DEN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疫区DEN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PCR扩增CD209启动子区基因判断,采用Spe I酶切 、错配PCR及DNA测序等方法对-139及-336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Fisher′s检验分别计算CD209-139位点及-336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与DEN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以深圳市人群为对象,登革病毒感染者在CD209启动子-139位点出现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74.5%(76/102),显著高于健康人群(43.8%,89/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疫区人群CD209-139A与DENV感染明显相关(OR=1.659,95%CI:1.017~2.706,P<0.05);-336基因多态性则与DENV易感性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疫区人群CD209启动子-139A可能会增加DENV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D209、CD209L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D209、CD209L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乙肝大三阳孕妇90例,分为观察组(宫内感染)41例和对照组(无宫内感染)49例,检测两组CD209 SNP位点(rs2287887)和CD209L SNP位点(rs11260029)多态性.结果 CD209 SNP位点(rs2287887)基因型分别为AA型、AC型和CC型;CD209L SNP位点(rs11260029)基因型分别为CC型、CT型和TT型;观察组和对照组CD209 SNP位点(rs228788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比例分别为39.02%和57.32%;观察组和对照组CD209L SNP位点(rs1126002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比例分别为26.83%和45.12%.结论 CD209 SNP位点(rs2287887)和CD209L SNP位点(rs1126002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BV宫内感染有一定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控作用,为完善哮喘发病机制及发现新的防治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纳入2017年8月26日至2018年1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的哮喘息儿(哮喘组)及我院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分离2组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RT-qPCR检测LINC01503在两组中的表达;LPS与IL-4分别诱导巨噬细胞向M1及M2方向极化,采用RT-qPCR检测LINC01503的动态变化;脂质体转染siRNA敲低LINC01503表达,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INC0150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 哮喘组28例,健康对照组46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INC01503在哮喘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LINC01503在M1巨噬细胞中明显下调,而在M2巨噬细胞中明显上调.siRNA敲低实验发现,LINC01503促进M1巨噬细胞的极化,上调M1标志基因如IL-6、TNF-α和CXCLI0等的表达;LINC01503抑制M2巨噬细胞的极化,下调M2标志基因如CD206和CD209的表达.Western blot发现LINC01503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而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结论 LINC01503在哮喘患儿中高表达,通过负反馈调控巨噬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