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PM2.5长期暴露对人群糖尿病影响及饮食因素调节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值,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饮食因素对大气PM2.5 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宁夏农村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大气PM2.5 长期暴露和饮食情况对糖尿病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宁夏队列的基线调查资料,排除缺失协变量信息者,共纳入研究对象 13917人.本研究以 2014-2018年大气PM2.5 年均浓度作为长期暴露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之间的关联;按照研究对象的食用蔬菜频率、食用水果频率和咸口味进行分层,分析其对大气PM2.5 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1391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6.8±10.0)岁,糖尿病患病率为 9.8%.2014-2018年大气PM2.5 年均浓度为(38.10±4.67)μg·m-3.大气PM2.5 浓度每升高 1 μg·m-3,糖尿病患病风险的OR为 1.018(95%CI:1.005~1.032),空腹血糖值升高 0.011(95%CI:0.004~0.017)mmol·L-1.与食用蔬菜频率<1 次·周-3 相比,食用蔬菜 1~3 次·周-1 和≥4 次·周-1 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 27.1%(OR=0.729,95%CI:0.594~0.893)和 16.8%(OR=0.832,95%CI:0.715~0.971);与食用水果频率<1 次·周-1 相比,食用水果频率 1~3 次·周-1 和≥4 次·周-1 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16.4%(OR=0.836,95%CI:0.702~0.998)和 18.2%(OR=0.818,95%CI:0.700~0.959)食用蔬菜频率 1~3次·周-1 的人群空腹血糖值降低 0.202(95%CI:-0.304~-0.101)mmol·L-1;尚未发现咸口味对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的影响.饮食因素及PM2.5 浓度的分层分析显示,与PM2.5 低浓度-高蔬菜摄入频率组相比,PM2.5 低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PM2.5 高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 3.987(95%CI:2.943~5.371)和 1.433(95%CI:1.143~1.796).与PM2.5 低浓度-高水果摄入频率人群相比,PM2.5 高浓度-低水果摄入频率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 50.1%(OR=1.501,95%CI:1.171~1.926).尚未发现咸口味与PM2.5对糖尿病影响的交互作用.[结论]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宁夏农村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和空腹血糖值升高有关;增加每周食用蔬菜、水果的频率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大气PM2.5 长期暴露相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和空腹血糖值具有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及微生物种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制药企业CNC(controlled not classified)区域(即受控但未分级区域)微生物数据库,与洁净区微生物分布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洁净区尤其是核心无菌操作区域的良好微生物控制,提升制药企业的无菌保障水平.方法 以1个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的CNC区域为研究对象,按照人员、物料进入洁净区的路线,逐个对CNC区域进行浮游菌、沉降菌、人员和环境表面微生物取样.微生物经培养、纯化后,采用16S rRNA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别.利用Microbiomeanalyst在线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共收集到4 080株微生物,分布在47个属内.革兰阳性菌占比达84.4%,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微杆菌属;革兰阴性菌占比达15.6%,不动杆菌属是分布数量最大的革兰阴性菌.以Alpha多样性指数表征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浮游菌、沉降菌的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最高,环境表面次之,人员表面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最低.人员帽兜和胸腹部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脚底和手部微生物数量较多.人员表面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且葡萄球菌占据绝对优势.CNC区域微生物分布与同生产车间B、C级洁净区微生物分布进行关联分析,B、C级洁净区收集到的微生物绝大部分包含在CNC区域微生物种群中.B、C级洁净区与CNC区域类似,均以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为主.不动杆菌属在B、C级洁净区的分布比例较CNC区域有所下降.结论 建立了制药企业CNC区域微生物数据库,确定了易进入洁净区的微生物种群,为洁净区的良好微生物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人A549肺癌细胞NPF2基因的稳定敲除及其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CNC-bZIP是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近羧基端一个亮氨酸拉链结构,该区域是DNA结合以及NRF2与小分子肌腱纤维肉瘤(small ma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sMaf)蛋白结合形成二聚体所必需的区域,随后该区域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结合,激活NRF2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增加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构建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获得了A549细胞中NRF2基因稳定敲除株并进行了功能研究.方法:针对该结构上下游设计一对sgRNA,与pLenti CRISPR v2载体连接,通过包装慢病毒的方式构建A549稳定敲除细胞系.根据测序图谱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敲除效果.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Western blot检测、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比较A549细胞株RF2敲除与不敲除的功能表达.结果:显示A549肺癌细胞中NRF2基因稳定敲除株构建成功;NRF2敲除株下游靶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明显减少,且能明显降低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获得了高效永久NRF2基因敲除的肺癌细胞系,该基因敲除后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都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膳食习惯影响慢性牙周炎的多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对慢性牙周炎结局产生影响的膳食类别及饮食方式.方法:膳食数据来自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China Northwest Cohort,CNC)项目数据库,选取CP人群1000例.根据美国CDC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将研究人群分为4组:健康、轻、中和重度CP组.使用lasso回归从47个膳食变量筛选纳入单因素回归分析,再综合单因素回归和lasso回归二次筛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动物内脏每天摄入40~75 g发生CP的风险是摄入量小于40 g的1.70倍(95%CI:1.16~2.48,χ2=7.372,P=0.007).与不食用葵花籽油相比,食用葵花籽油的OR值是1.58(95%CI:1.12~2.22,χ2=6.809,P=0.009).以不吃油炸食品为对照,食用频率为1~3次/月的OR值是0.66(95%CI:0.43~1.01,χ2=3.605,P=0.058).结论:选择以动物内脏为单一肉类食物、葵花籽油过量摄入以及频率为1周1次以上的油炸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与CP的进展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Let-7b靶向抑制树突状细胞Bach1通过激活HO-1调控肠黏膜的损伤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炎症性肠病(IBD)小鼠模型中Let-7b的表达特征,分析Let-7b对树突状细胞(DCs)中血红素加氧酶1/TB和CNC同源性1(Bach1/HO-1)轴的调控机制,从而探讨其对肠黏膜上皮细胞(MCEC)伤口修复的机制.方法 建立IBD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培养DCs细胞和小鼠MCEC.将DCs细胞分为7组,其中包括Ⅰ:空白对照组;Ⅱ:Let-7b拟似物阴性对照组;Ⅲ:Let-7b拟似物转染组;Ⅳ:Let-7b抑制剂阴性对照组;Ⅴ:Let-7b抑制剂转染组;Ⅵ:Let-7b抑制剂联合Bach1抑制剂盐酸表小檗碱(EC)干预组;Ⅶ:Let-7b抑制剂、EC、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共处理干预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和DCs中Let-7b的表达及DCs培养物上清液中Bach1和HO-1表达水平.并将各组DCs培养物上清液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随后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试剂盒法检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率.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Let-7b与Bach1的3′UTR区域的直接结合作用.结果 Let-7b在模型小鼠中表达降低(P<0.05),与Bach1表达呈负相关(P<0.05),而与HO-1呈正相关(P<0.05).DCs中成功过表达了Let-7b或抑制了Let-7b,发现细胞培养物上清液Bach1受到Let-7b的负调控(P<0.05),而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HO-1受到正调控(P<0.05).机制研究显示了DCs中Bach1是Let-7b的靶基因,而HO-1是下游靶基因.另外,各组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观察到Let-7b拟似物可以明显抑制Bach1向细胞外表达并促进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HO-1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伤口愈合(均P<0.05).结论 Let-7b靶向抑制DCs的Bach1并激活HO-1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表明调控Let-7b/Bach1/HO-1轴可能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