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NM2基因杂合突变致低镁血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1例CNNM2基因杂合突变致低镁血症-癫痫-精神发育迟滞(HOMGSMR1)[MIM:616418]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随访并回顾性分析浏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例CNNM2基因杂合突变致HOMGSMR1病例临床特点,通过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查阅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ClinVar、gnomAD、GeneReviews、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及文献资料,采用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锁定CNNM2基因杂合缺失变异进行评级。结果:患儿,男,3个月18 d,母亲孕1产1,反复抽搐10余天,多次查血镁均低于正常水平,波动于0.51~0.55 mmol/L,予以口服"奥卡西平""硫酸镁"治疗后抽搐好转,血镁浓度有提高,但仍低于正常,最高为0.61 mmol/L。家系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CNNM2基因外显子区域(c.838_843delATGGCCp.M280_A281del)杂合缺失突变,该变异未在其父母体内检出,提示为新发突变,大规模人群频率数据库gnomAD未收录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该变异,根据ACMG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该基因的致病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HOMGSMR1,符合遗传模式。结论:CNNM2基因c.838_843delATGGCC(p.M280_A281del)是该患儿的疑似致病性变异,基因型与表型相符、杂合突变符合遗传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该患儿临床表现的分子病因,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镁血症、癫痫和智力障碍综合征患儿1例的 CNNM2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1例儿童低镁血症、癫痫和智力障碍(HSMR)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7月9日因"反复抽搐2个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HSMR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确定候选变异位点,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SWISS-MODEL对蛋白质结构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患儿为男性,就诊时为1岁7月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全面性发育迟缓,血清学检测提示低血清镁。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 CNNM2基因存在c.1448delT (p.Val483GlyfsTer29)杂合变异,考虑为新发变异。该变异使 CNNM2基因第1 448位核苷酸T发生缺失,导致第483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成甘氨酸,且下游第29位氨基酸变为终止密码子。SWISS-MODEL软件分析提示该变异位点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截短蛋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与分类指南,c.1448del T (p.Val483GlyfsTer29)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PP4)。 结论:CNNM2基因c.1448delT杂合变异考虑为HSMR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该变异的发现丰富了 CNNM2基因表型-基因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6A阅读蛋白IGF2BP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TIM-ER2.0数据库、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IGF2BP1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siRNA敲低IGF2BP1在KYSE30和TE-1细胞中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IGF2BP1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2BP1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利用STRING、GEPIA数据库筛选出与IGF2BP1蛋白互作的其余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酶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RM2Target、SRAMP数据库预测下游靶基因及其m6A修饰位点.结果显示,IGF2BP1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或P<0.001);敲低IGF2BP1后KYSE30和TE-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5或P<0.001),细胞凋亡增多(P<0.05或P<0.001),同时促进E-cadherin的表达(P<0.05或P<0.01),抑制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P<0.05或P<0.01)以及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P<0.05或P<0.01);锌指CCCH结构域蛋白13(zinc finger CCCH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3,ZC3H13)与 IGF2BP1 蛋白互作且在 ESCC 中的表达水平与 IGF2BP1 正相关;ZC3H13 和IGF2BP1共同调控的潜在靶基因CNNM2、KIAA1549、SP3均具有高可信度的m6A修饰位点.本研究提示,IGF2BP1可能通过m6A依赖的方式与其余m6A甲基化酶协调作用,激活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而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EMT进程,发挥致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过表达LncRNA LOC100360491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LOC100360491(后简称LOC 10036049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①通过慢病毒转染大鼠H9c2心肌细胞构建过表达及抑制LOC 100360491的心肌细胞系,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过表达LOC 100360491组、抑制LOC100360491组及空载体组,qRT-PCR检测各组LOC 100360491的表达.②将慢病毒转染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进行缺氧24 h复氧6h处理以观察LOC 100360491对该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过表达LOC 100360491组、抑制LOC100360491组及空载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与凋亡中期线粒体活性氧释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效应蛋白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促凋亡蛋白Bax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③采用qRT-PCR检测各组PAK3及CNNM2基因的表达以探讨LOC 100360491的潜在调控机制.结果 ①qRT-PCR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LOC 100360491组LOC 100360491表达显著上调(P<0.05),抑制LOC100360491组LOC 100360491表达显著下调(P<0.05).表明细胞系构建成功.②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过表达LOC100360491组H9c2细胞早期凋亡、活性氧的释放均显著下降(P<0.05),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下调,Bcl-2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抑制LOC 100360491组则与之相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q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OC 100360491组PAK3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CNNM2则无明显变化(P>0.05).抑制LOC 100360491组PAK3及CNNM2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LOC 100360491可通过线粒体活性氧途径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上调控PAK3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明原因的癫(癎)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及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的癫(癎)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E-ID/D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阳性的不明原因的E-ID/D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儿中,男21例(65.6%),女11例(34.4%);癫(癎)首次发病年龄2日龄至11岁;E-ID/DD严重程度以中、重度为主(68.8%);呈药物难治性癫(癎)(46.9%).28/32例为基因突变,4/32例为基因拷贝数(CNVs)变异,主要涉及动作电位形成、突触传递、转录调节、信号传导,等.本研究共检测出22个基因突变,包括10个离子通道相关基因(SCN1A、SCN2A、SCN8A、KCNQ2、KCNT1、CACNA1A、CLIC2、CLCN4、GRIN2A、ATP1A3),2个转录相关基因(ZMYND11、ATN1),3个突触相关基因(DLG3、DLG4、CNKSR2),2个细胞间相互作用基因(PCDH19、RELN),2个酶相关基因(PPP2R5D、CDK13),2个细胞功能相关基因(SHROOM4、CNNM2),1个蛋白激活相关基因(OPHN1).结论 E-ID/DD临床表型呈多样性,离子通道基因变异最为常见;转录调控、细胞代谢、酶调节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参与E-ID/DD的共同发病机制.本研究发现了多个未报道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及CNVs变异,丰富了E-ID/DD患儿的基因型及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0q24.3缺失导致全面性发育迟缓的诊断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10q24.3缺失导致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和患儿父母家系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的检测结果.[结果]患儿为10月龄男性,四大能区均有发育落后,并伴有特殊面容(眼距增宽、斜视、鼻梁低平、前额凸出、腭裂、高腭弓等),四肢肌张力低下等表现,CNVseq和WES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存在10q24.3新发杂合缺失,该区间包含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基因SUFU和低镁血症、癫痫及智力发育迟滞关联基因CNNM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伴神经发育综合征TRIM8基因,推测患儿发病的原因与SUFU基因和CNNM2基因以及TRIM8基因缺失高度相关.[结论]对全面性发育迟缓、特殊面容表现的患儿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有利于判断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TXBP1基因和CNNM2基因突变导致儿童大田原综合征伴低镁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儿,男,2个月,因"反复抽搐1个月余"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抽搐表现为上肢前臂前举内收抖动,双眼上翻或凝视,四肢强直、抖动,持续数秒后可自行缓解,抽搐后精神反应可,间断惊厥发作,每天3~4次,无嘴角歪斜,无口吐白沫,面部及口唇无发绀、苍白,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大小便失禁等不适.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可,全身皮肤红润、弹性可,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红润,咽无充血;颈软,无抵抗;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未及包块,全腹按压无哭闹,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肢端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