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文本分类算法的皮肤病辅助诊疗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对当前皮肤病辅助诊断中生物医学特征建模规模较小且耗费巨大人工成本,而患者疾病特征的时间序列同样无法准确描述等难点,本研究运用融合文本分类算法,融合常用的文本分类模型TextLSTM、TextCNN、RCNN得到皮肤疾病辅助诊疗模型(TLNN模型),通过提取图像传感器医学特征向量化后进行预处理减少焦块数量以及消除偏差较大的特征信息,提高决策数据精度.在ISIC2018和PH2数据集进行对照实验,TLNN模型的准确率为72.36%,高于其余3种文本分类模型.在与医生主观诊断对比实验中,模型诊断准确率为92%,接近于医生94%的平均准确率,而有效诊断效率(1.17 min/例)明显高于医生人工诊断(4.57 min/例),整体效率提升幅度达290%,结果表明对比传统人工诊断,融合文本分类算法模型能以更短时间获得精确的诊断.TLNN模型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辅助医生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智能诊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其中包括腹腔脏器胚胎发育及膜解剖概念、右半结肠手术相关膜解剖原理、D 3切除和内侧界定等。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基于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进行再认识,强调手术需要层面优先、血管导向及充分理解筋膜间隙,提出手术界面在壁-肾前筋膜间隙进行解剖,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旁1 cm切开壁腹膜筋膜,手术应遵照规范化操作流程及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确定D 3清扫范围需要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或术中应用吲哚菁绿、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指导精准淋巴结清扫。目前仍有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内侧界,从而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的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构建手术室设备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提升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方法:构建手术室设备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优选方法对手术室设备进行评估管理.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山首康医院手术室在用的40台手术室仪器设备,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和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简称改进证据模式)进行管理,每种模式20台.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及时性、设备管理缺陷率和设备成本效益增幅的差异.结果: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故障预警时长、工程师维修时长和设备信息推送时长分别为(2.36±0.11)s、(4.25±1.25)d和(0.89±0.11)min,均少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9、9.209、8.686,P<0.05).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分装错误、设备损坏和设备维修比率分别为5%(1/20)、5%(1/20)和10%(2/20),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5、8.533、7.619,P<0.05).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运行收益、保障费用、诊治收费和科研费用增幅分别为(3.36±0.35)%、(4.25±0.87)%、(4.25±0.56)%和(4.11±0.56)%,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9、8.906、10.301、12.361,P<0.05).结论: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在医院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应用,能够实现手术室设备的集中维护和管理,提高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提升设备应用成本效益,降低设备使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NaCl浓度改变对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结构的影响:来自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据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是一个含有高电荷的蛋白,对溶液温度极其敏感,但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否能够改变蛋白结构,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尚未发现相关研究.目的:探讨溶液中NaCl浓度的微小改变对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结构动力学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原子计算机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将蛋白质数据库中ID为2LCP的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前两个能量最低的结构作为初始结构,能量最小化后,将蛋白置于NaCl浓度分别为0.1,0.3和1 mol/L的水溶液中,以高速摄像速度(ps,10-12s)记录蛋白在模拟体系中的运行和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溶液中NaCl浓度升高,①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柔性增加,整体结构和局部的疏水口袋体积增大;②蛋白C端尾部L3蜷缩,首尾氨基酸D176和V190之间的次联系路径数量明显减少,导致两者之间的联系减弱;③蛋白N段和C段氨基酸之间的联系削弱,但两段段内氨基酸联系明显增强;④蛋白正负电荷间形成的盐桥数量和百分比均降低,尤其在0.3 mol/L NaCl水溶液中的减少更为明显.⑤结果说明,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对溶液NaCl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NaCl 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够引起蛋白关键结构的改变,从原子-分子的视角,为人类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结构变化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核糖体多肽Surugamides生物合成基因簇镶嵌式结构的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多肽化合物Surugamides (sgm)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4个非核糖体多肽合酶(NRPS)基因surA-D,负责2个NRPS生物合成途径.已有报道确认surA基因与Surugamide A产物相关,而surB基因与sgm F产物相关,但对surC和surD基因功能的归属尚没有实验证据.本工作拟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surA和surD负责Surugamide A产物生物合成,为基因工程改造Surugamides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研究其NRPS蛋白之间的识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海绵中分离放线菌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其分类单元.通过在线数据库antiSMASH分析基因组序列,发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UPLC-Q-TOF-MS和13C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把构建完成的同源重组双交换质粒导入链霉菌宿主后筛选基因缺失或替换突变株.[结果]从胄甲海绵来源链霉菌S.albidoflavus LHW3101基因组中发现了Surugamides生物合成基因簇,确认了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化合物sgm A和sgm F.构建了surB和surC基因同时缺失的突变株RJ9,发现RJ9不再产sgm F而仍然产Surugamide A.在缺失突变surB和surC基因的同时在surD基因前引入了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p*,结果发现R J9产Surugamide A水平是野生型菌株的约2倍.[结论]确认了surB和surC基因与sgm A产物无关.在surD基因前引入强启动子后显著提高了Surugamide A的产量,提示surD基因与sgm A产物相关,结合已报到surA基因与Surugamide A产物相关的证据,进一步确认了surA和surD基因负责Surugamide A生物合成的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数学模型优化补阳还五汤中多目标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新颖数学模型优化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芒柄花素3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对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芒柄花素3种成分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各自提取率.利用D-S证据理论对3种成分提取率进行归一化,得到综合评价值,再运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方法,对综合评价值及相应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目标寻优和预测.结果 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7 h、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90℃、液料比16∶1,在此条件下寻优得到的综合评价值为77.20,平均验证真实值为76.47,两者RSD为1.49%.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7 h,乙醇浓度53%,提取温度91℃,液料比14∶1,在此条件下寻优得到的响应面结果为66.75,平均验证真实值为70.82,两者RSD为2.64%.上述结果可知,响应面法的综合评价值预测结果较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低,且低于30组实验中的第3组,故寻优结果较劣;响应面法的验证试验真实值也较差于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的,故D-S证据理论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响应面法.结论 将D-S证据理论与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应用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多目标提取工艺优化、分析和预测,预测与验证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可行性较好,这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双目标甘草提取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确定甘草的工艺条件,使三萜皂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综合最优.方法:根据熵权法和理想算法分别得到甘草提取含量评分,并利用D-S证据理论糅合两评分得到综合评价值.运用遗传神经网络,对提取工艺和综合评价值进行回归,得到它们的关系网络,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寻求关系网络中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甘草的综合最佳提取条件为:氨浓度0.64%,乙醇浓度62%,回流时间2.06h,液固比11.2:1.在此条件下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0.044,模型预测值为0.042,两者相对误差为4.55%,且所得综合评价值远高于实验组,故优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将遗传神经网络应用于优化甘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具有可行性,可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政府管理和患者感知视角,建立医疗服务可提供性、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经济可负担性和体系有效性4个维度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模型.方法:利用模糊粗糙集方法对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指标进行筛选,得到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D-S证据理论合成AHP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建立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模型.结果: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医疗服务水平居于全省首位的是泰州市,医疗服务水平最低的地区是徐州市.结论: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测度模型能准确识别出医疗服务水平较好的地区,从不同维度比较和分析各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情况,为各地区制定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方法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提出一种系统性、综合化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方法体系.方法 该方法体系确立了相关概念的定义,构建了一个三层架构的基本框架,在信息源层充分利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工作中的可能数据和信息,在信息处理层借鉴德尔菲法和证据理论挖掘,整合专家意见,利用金字塔法和贝叶斯法对小子样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信息进行分析,在信息融合层基于证据理论使用D-S合成规则把各个信息源经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融合.使用真实案例作为算例进行半仿真分析,以验证本方法体系.结果 该案例对应于风险命题1的评估结果:辖区内同型号在用加速器出现靶损坏的可能性评定为2级(BPA=0.98077,U=0.01897);靶损坏所造成的损害程度评定为3级(BPA=0.98732,U=0.01213).结论 该方法体系实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区间估计和分级估计,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全身振动干预的健康和功能结局:基于WHO-FICs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的理论与方法 ,构建脑瘫儿童青少年全身振动训练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研究架构,系统综述脑瘫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全身振动训练的干预方案以及振动干预的健康和功能结局.方法 基于WHO-FICs方法 ,构建系统综述的PICO架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关于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英文7篇,中文1篇,分别来自5个国家,主要来源于临床康复、神经康复、物理医学与康复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以后,涉及227例参与者(3~12.3岁).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平均6分.诊断ICD-11编码涉及08神经系统疾病、8D20痉挛型脑瘫、8D20.1痉挛型双侧脑瘫、8D20.10痉挛型四肢瘫脑瘫、8D2Z未特指的脑瘫.主要功能障碍在身体功能方面表现为肌肉痉挛、骨骼发育异常、关节畸形和肌肉无力,选择性运动控制下降以及步态异常;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表现为行走障碍、活动能力和负重能力下降、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主要干预方式为全身振动训练,体位包括卧位、蹲位或站立位,以站立位为主;振动模式以垂直振动为主.频率5~30 Hz,振幅≤9 mm;每周3~5次,持续8周~6个月;干预场所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和家庭;干预属性为治疗性康复和恢复性康复.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的健康效益体现在s7与运动有关结构、b710关节活动功能、b730肌肉力量功能、b735肌张力功能、b760随意运动控制、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50步行、d455到处移动、d420移动自身,如改善神经肌肉骨骼和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提高静态平衡能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行走能力,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患者自理能力.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是治疗脑瘫有效的干预方式.治疗体位主要为站立位,频率5~30 Hz,振幅≤9 mm;每周3~5次,持续8周~6个月.干预结局主要体现在改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活动和参与水平两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