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借鉴NbS的标准与方法在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实施,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协同增效.目前我国正处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领域.为此,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NbS全球标准的八项准则,首先梳理了 NbS的各项准则对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进而结合NbS的八项准则,以及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即:(1)如何科学建设国家公园(准则1,应对社会挑战;准则2,根据不同尺度设计);(2)国家公园如何有效治理/管理(准则5,基于包容、透明和赋权的治理过程;准则7,基于证据进行适应性管理);(3)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如何(准则3,带来生物多样性净增长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准则6,在首要目标和其他多种效益间公正地权衡);(4)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准则4,具有经济可行性;准则8,具可持续性并在适当的辖区内主流化).最后,充分借鉴NbS的各项准则,研究就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启示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推动将NbS纳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行动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试述"寒气生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度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积证提供思路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西药物联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化研究基本处于数据库构建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西药相互作用类别及途径信息不完整,相关数据来源单一,检索结果缺乏证据评价;存在信息分散、缺乏统一语义参照等问题,难以满足本领域理论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背景下,探讨基于本体推理和语义网检索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发现方法.首先,解析中西药相互作用领域概念及关系,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本体;其次,在中西药联合使用时,根据设定的中西药相互作用规则发现隐含的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知识,利用语义检索获得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制定评价指标,通过对中西药相互作用结果的证据等级推荐,对中西药联用场景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最后,构建中西药相互作用知识图谱并开发应用示范系统.同时,积极探索借助大语言模型的多任务处理功能,辅助信息抽取、结构化和知识表示,知识发现结果智能输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的证据审查与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了解加强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干预证据的临床应用现状,使用鱼骨图分析法中的4M1E因素分析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制定变革策略,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依据.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指导,检索、评价,及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3年6-7月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ICU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和ICU医护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定变革策略.结果 共制定35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结果显示,仅8条审查指标执行率超过60%,11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障碍因素主要包括科室广、人员多、难度大、科室培训内容尚无拔管后吞咽障碍相关内容,以及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等.促进因素主要包括科室学习氛围浓厚、实践科室具备示教及电子投影仪等培训设备等.变革策略主要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及制定拔管后吞咽障碍课程培训计划等.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证据与临床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全面地评估实践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变革策略,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每日步数及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体力活动不足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步行是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然而目前缺乏支持步行可以改善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威证据。南丹麦大学的Borja del Pozo Cruz教授团队利用迄今为止关于步行与健康的最大队列研究发现每天累计步行10 000步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该研究是基于英国生物银行大数据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英国共纳入78 500例年龄40~79岁的成年人,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通过佩戴手腕加速度计精准测量受试者7 d的步行参数,并在2021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对受试者进行随访。利用Cox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步数和步行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的关系。该研究发现每多走2 000步(每天最多10 000步)癌症死亡率(MRC:-0.10,95% CI:-0.15~-0.06)、心血管疾病发病率(MRC:-0.10,95% CI:-0.15~-0.06)以及全因死亡率(MRC:-0.08,95% CI:-0.11~-0.06)随之进一步降低。提高步行强度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关疾病和死亡风险。该研究是目前关于步行与健康关系的最大人群样本,利用佩戴手腕加速度计和机器学习算法克服以往研究局限,精准分析每日步行参数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等健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从流行病学角度为每日步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证据,为临床运动指导提供权威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感觉神经系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疼痛(DPNP)是促使患者就医的最普遍因素,且疼痛的形式多样,以双下肢烧灼样疼痛较为常见,其病理学机制复杂,是当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DPN和DPNP,周围神经减压术为下肢DPNP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其临床应用尚有争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DPNP的病理学机制、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DPNP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证据、手术适应证的把握以及基础研究的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推进实施性研究在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医学实践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将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有机地结合,循证公共卫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然而,仅有约50%的循证医学证据能够真正转化成常规的卫生保健服务,且转化过程耗时长。为了弥合从最佳证据到临床或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实施性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实施性研究的产生背景、发展、理论和方法,并讨论其在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BNK淋巴细胞检测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即TBNK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检测其水平变化能提示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目前TBNK淋巴细胞检测已成熟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疗,为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健康管理中开展TBNK淋巴细胞检测,有助于监测机体免疫状态,评估机体健康风险,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疾病进展风险,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为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2030”国家行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方针,提高医学工作者对TBNK淋巴细胞检测应用于健康管理的意识,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健康管理和临床检验领域多位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共识介绍了健康管理中开展TBNK淋巴细胞检测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判读,总结了TBNK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健康管理人群的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管理的临床研究证据,重点归纳了应用TBNK淋巴细胞检测进行健康管理的随访路径,并介绍了相应的免疫调节措施。本共识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健康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早日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健康管理核心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放射性溃疡中细胞衰老的特征及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放射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呈进行性进展,且皮损易向非照射区域扩展、迁延难愈。然而,现有的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放射性溃疡的进展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衰老细胞的积累可能与放射性溃疡相关。陆军军医大学史春梦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in radiation ulcer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该研究团队首先采用40 Gy X线照射大鼠局部皮肤,建立了具有临床患者特征的放射性溃疡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连续超过260 d的观察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辐照组织中不断积累,并在后期保持较高的衰老水平。其中,衰老的巨噬细胞主要出现在放射性溃疡的早期阶段,而衰老的真皮Fb和内皮细胞则在辐射后呈持续增加。此外,该研究证实向放射性溃疡中注射外源性衰老细胞,会显著加重皮损的进展。接着,该研究团队通过体外研究观察到,辐照诱导的原发性衰老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CM)诱导的继发性衰老细胞均可通过旁分泌功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衰老。最后,该研究团队将标准化制备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M(uMSC?CM)以2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至放射性溃疡大鼠模型中,观察到经uMSC?CM处理后,皮损部位的渗出、结痂和溃疡等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中IL?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管生成素?1水平显著恢复(P<0.05),衰老相关基因(p16、p21 和p5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uMSC?CM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衰老,有效缓解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放射性溃疡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或许是治疗放射性溃疡的一个有效靶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因子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中存在巨大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脑雄激素印迹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大脑雄激素印迹对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存在持久的影响,众多的动物模型研究既是大脑雄激素印迹的理论基础,也为性别分化的过程提供了证据。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导致大脑雄激素印迹部分障碍或缺失,从而引起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异常。生殖器及雄性化行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远期出现性别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应该结合大脑雄激素印迹进行性别分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