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 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 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 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 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 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 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诊科体外心肺复苏术快速反应医护团队的建立和实施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科ECPR快速反应医护团队的建立和实施效果,以探索更加高效的抢救工作模式。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自2017年11月至2022年9月启动实施ECPR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急诊科主导的ECPR快速反应医护团队救治的1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心外科主导的MDT模式的ECPR团队救治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团队ECPR启动的时间、管路预冲的时间、ECPR启动到ECMO成功上机运转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治成功率。结果:两组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但急诊科快速反应医护团队实施ECPR的总用时(min)更短(20.86±10.86 vs. 23.04±11.40),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救治成功率也更高(28.57 % vs. 25.93 %)。 结论:建立成熟的以急诊科医护为主导的ECPR快速反应团队有助于提高抢救配合度和工作效率,从而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全链条的应急保障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启动和终止的时间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启动和终止的时间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2015年4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ECPR患者的资料,以90 d存活/死亡、院内心脏骤停/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OHCA)比例、日间/夜晚时段启动、是否程序性终止进行分组,比较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院际联动、初始心律、ECPR初始血气pH和乳酸值、无灌流时间、心脏骤停至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转流时间(CA-Pump On时间)、ECPR启动/终止和ECMO治疗时间、90 d存活率等的差异。结果:200例ECPR患者纳入分析,心源性病因占70.5%,男性多于女性,90 d存活68例(34.0%),其中61例(89.7%)神经功能预后良好。90 d存活组的无灌流时间显著低于死亡组,ECPR初始血气pH值高、乳酸值低,且IHCA和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高。OHCA组的无灌流时间显著高于IHCA组,ECPR初始血气pH值低、乳酸值高,77.4%为非程序性终止,90 d存活率16.1%。⑷各时间段均有ECPR启动,IHCA-ECPR随机启动,OHCA-ECPR凌晨启动少,启动时间对ECPR结局无明显影响。有75.5%的ECPR在日间时段终止ECMO,56.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ECPR后的3 d内,程序性终止组有19.0%的患者因综合因素死亡。结论:对IHCA、初始可电击心律和无灌流时间短的患者实施ECPR具有潜在高获益。ECPR启动时间无规律且对结局无影响,死亡事件易发生在ECPR启动后的早期,ECPR终止时间多集中在日间工作时段,应加强全天候ECPR团队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冠外伤性动脉瘤致心脏骤停多院协作ECPR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性,55岁,2021-08-21 06:50被卡车撞击并挤压胸腹部,当即感胸腹部剧烈疼痛,伴有胸闷气急,无昏迷,无头痛,无咯血,无呕吐呕血,无便血,无血尿,无肢体活动障碍等,30 min后送入入当地医院急诊科,查体示意识模糊,体温36.8 ℃,血压52/31 mmHg,呼吸19次/min,脉搏78次/min,双侧瞳孔2.5 mm,对光反射迟钝,胸背部可见散在淤青,胸廓无明显畸形,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不齐,心音偏低,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2~3次/min,骨盆挤压痛阴性,余查体正常。查血气分析示pH 7.248,PCO 2 29 mmHg(1 mmHg=0.133 kPa),PO 2 145 mmHg,Lac 6.3 mmol/L,AB -13 mmol/L。高敏肌钙蛋白Ⅰ(cTnI)1 041.70 ng/L。血常规示WBC 7.6×10 9 /L,HGB 146 g/L,PLT 217×10 9 /L。胸腹部增强CT示心包少量积液,胸腔未见明显积液,肝右叶造影剂积聚,腹腔积液,肠系膜挫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T明显改变,胸导联低电压,电轴左偏,下壁心肌梗死可能。诊断为胸腹部挤压伤、失血性休克、心脏挫伤、心包积液、肺挫伤、肝挫伤、肠系膜挫伤、腹腔积液,入院后予以重症监护并补液、输血、血管活性药物升血压等治疗,但患者血压难以维持,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针维持下血压仅90/60 mmHg左右,心率65次/min左右。床旁超声监测示胸、腹腔积液较前增多,复查血常规HGB由146 g/L下降至95 g/L,凝血酶原时间由12.4 s升高至27.3 s,均提示有活动性失血,心脏超声示心肌收缩力逐渐减弱。受伤后4 h患者频繁出现心室颤动,予以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等抢救后恢复自主心律(ROSC),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加至极限量但血压仍难以维持,当天15:23启动多院协作创伤救治(MHT)机制,区域创伤中心派出多学科团队(MDT)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小组赴创伤救治点医院。持续胸外按压状态下进行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ECPR)抢救,在右股静、动脉分别置入22 Fr引血导管和19 Fr回血导管,V-A模式,使用QUADROX PLS氧合器及ROTAFLOW离心泵,转速3 600 r/min,血流量3.5 L/min,氧流量4 L/min,转机后2 min患者再次恢复ROSC,19:32呼吸机支持及ECMO转机状态下护送至本院(区域创伤中心医院),转入后患者频繁发生心室颤动共约30余次,予以胺碘酮针、艾司洛尔针等抗心律失常及电击除颤治疗均能恢复ROSC,转入24 h后患者心电活动逐步转稳定,胸、腹腔积液每日引流量逐渐减少,ECMO无肝素运行3 d后尝试小剂量肝素抗凝,但使用后患者血色素下降明显而停用,5 d后患者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EF)由23%上升至48%,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予以撤离ECMO,撤离过程中发现右股动脉置管远端有血栓形成,予以取栓治疗。9 d后患者神志转清拔除气管插管,15 d后转普通病房,期间行经皮冠脉造影见右冠开口假性动脉瘤伴开口处80%狭窄,继续抗凝治疗,未予以抗血小板治疗,26 d后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救治过程中共计输注悬浮红细胞8U,血浆1 860 mL。患者HGB、PT、肌钙蛋白T(cTnT)变化趋势及冠脉造影见图1、2。ECMO技术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LS2019-1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治疗成人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治疗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3年4月120例成人SCD-ECPR的资料,以90 d存活/死亡、OHCA/I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和心脏骤停至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转流时间(CA-Pump On时间)60 min为界进行分组,比较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IHCA/OHCA、初始心律、无灌流时间、CA-Pump On时间、ECMO撤离成功率、90 d存活率、ECMO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①114例SCD-ECPR患者纳入分析,90 d存活45例(39.5%),其中40例(88.9%)神经功能预后良好。②90 d存活组的年龄和无灌流时间显著低于死亡组,且IHCA和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高。③IHCA组的无灌流时间显著低于OHCA组,且90 d存活率高。④OHCA和院际联动延长CA-Pump On时间,降低90 d存活率。⑤AMI组的年龄大且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90天存活率显著低于非AMI组。结论:ECPR改善SCD患者的预后,健康预期寿命长、IHCA、初始可电击心律、无灌流时间短的患者高获益。流畅的SCD-ECPR生命救治链提高存活率,筛选OHCA、ECPR启动延迟或需要院际联动的高获益人群,尽管CA-Pump On时间>60 min,仍有生存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县级医院独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治疗成人心脏骤停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县级医院独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天台县人民医院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23例成人CA-ECPR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ECMO启动时间、CA-Pump On时间(即心脏骤停至ECMO开始转流的时间)、ECMO启动-Pump On时间(即ECMO启动至ECMO开始转流的时间)、ECMO置管-Pump On时间(即ECMO穿刺置管至ECMO开始转流的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预后、病死率、存活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收集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33例具有ECPR指征但仅接受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CPR)的成人CA患者的病死率、存活率,与CA-ECPR进行比较。结果:23例CA-ECPR患者,自主心律恢复16例,死亡15例,好转出院8例,其中6例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CA-CCPR相比,CA-ECPR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65.21% vs. 90.91%, P=0.017),存活率明显提升(34.78% vs. 9.09%, P=0.017)。在ECPR流程逐渐优化后,2022—2023年组与2020—2021年组相比,存活率显著提升(46% vs. 20%),ECMO启动-Pump On时间[41( IQR 36.5~44.5)min vs. 43( IQR 32.75~58.5)min, P=0.709]、ECMO置管-Pump On时间[30( IQR 24.0~37.0)min vs. 33( IQR 27.25~55.00)min, P=0.575],均有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初始可电击心律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75% vs. 20%),CA-Pump On时间[61( IQR 49.25~69.25)min vs. 69( IQR 58.0~89.0)min, P=0.287]、ECMO启动-Pump On时间[39( IQR 29.25~51.75)min vs. 43( IQR 34.0~52.0)min, P=0.539)]均低于死亡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县级基层医院独立开展ECPR治疗成人心脏骤停,有利于提高县域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在县级医院推广心脏骤停ECPR抢救技术,可使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及较高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本系统综述旨在总结有关儿童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可用文献以描述其应用,实践和预后现状,同时强调当前认知差距。数据来源: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研究选择:本文检索经同行评议的关于儿童ECPR(<18岁)的原始研究发表物,包括所有出版年份。数据抽取:本系统综述利用了结构化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于2019年2月11日进行初次文献检索,于2019年8月28日进行更新检索。三名医师评审员独立评估了检索到的研究报告以确定是否纳入系统综述综合分析。使用选定的搜索词共检索到4 095份发表物,其中96份被纳入最终综合分析。使用非随机化研究偏倚风险干预工具(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 tool,Robins-I)评估纳入研究中的偏倚风险。数据综合:没有儿童ECPR的随机对照研究。绝大多数儿童ECPR发表物都是报道院内心跳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已发表文献中大多数儿童ECPR用于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中IHCA患儿ECPR后出院存活率从8%~80%不等且在心脏病患儿中与预后改善有关。31项研究报告了ECPR后的神经系统预后,其中仅有6项为前瞻性随访研究。本文总结了以下方面的可用文献:候选资格确认,ECPR启动时机,人员配备/后勤,置管策略,预后以及模拟培训的应用。结论:本篇综述突出描述了我们对儿童ECPR最佳实践理解上的差距。本文总结了现有可用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了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肾脏不良事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治疗急性心肺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90 d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kidney events, MAKE)。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3年4月75例AMI-ECPR的资料,以90 d存活/死亡、有/无RRT(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是否AKI(acute kidney injury)原因启动RRT进行分组,比较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IHCA/O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Gensini评分、ECPR初始血气pH和乳酸值、无灌流时间、心脏骤停至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转流时间(CA-Pump On时间)、ECMO和RRT治疗时间、90 d存活率等的差异,并随访幸存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①68例AMI-ECPR患者纳入分析,90 d存活22人(32.4%),共有54人(79.4%)联合RRT,90 d MAKE有48人(70.6%)。②与死亡组相比,90 d存活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高,Gensini评分低,且ECPR初始血气pH值高、乳酸值低。③RRT组冠状动脉病变、ECPR初始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非RRT组,非RRT组悉数存活。④AKI-RRT组与非AKI-RR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人AKI 1期启动RRT,存活5人,其中1人90 d仍需要RRT,7人AKI 2~3期启动RRT均死亡。结论:AMI-ECPR患者90 d MAKE的发生率高达70.6%,合并AKI的AMI-ECPR幸存者90 d肾功能恢复不良率高达20.0%,积极启动RRT避免发生AKI或在AKI早期启动RRT,可能改善AMI-ECPR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在急诊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3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出院存活组( n=12)及死亡组( n=19),分析两组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联合治疗措施。按照CCPR时间分为≤ 60 min、>60 min两组,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出院存活率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CPC)评分。 结果:存活组CCPR时间显著小于死亡组( P=0.002),ECMO辅助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78)。院内呼吸心搏骤停(In-hospital of cardiac arrest, IHCA)患者和院外呼吸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716),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患者和无IABP治疗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4),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于无CRRT治疗患者( P=0.032)。CCPR ≤ 60min的患者ROSC率及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CPR >60 min的患者( P <0.001,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ECMO能够为CA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CA患者存活率,启动ECPR前CCPR时间不建议超过60 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当前体外心肺复苏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体外心肺复苏(ECPR)是指在传统心肺复苏(CCPR)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此种心肺复苏(CPR)称为ECPR。ECPR能使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受益,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如ECPR患者的实施地点,ECPR启动前选择机械按压还是人工按压?ECPR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主动脉夹层以及免疫抑制的患者中能否应用?ECPR的年龄限制问题和相关的伦理问题等,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希望能为国内广大从事CPR的同道对ECPR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