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其中2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半侧骨盆离断术;13例患者行保肢手术,其中3例行外固定架手术,1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根据Matta影像学骨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根据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3.2 h;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平均768.4 ml。18例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个月。6例截肢患者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94.7%(18/19),截肢率31.6%(6/19)。18例存活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8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4±1.9)分(范围0~6分),其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6例。13例保肢患者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10/13);Majeed功能评分(81.8±11.9)分(范围53~95分),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保肢治疗中4例患者腰骶神经损伤致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减弱,经神经松解及营养支持治疗,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早期判断肢体损伤情况,及早介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重,必要时选择髋关节离断术或半骨盆离断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并联组合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治疗伴血运障碍肢体环形热压伤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并联组合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治疗伴血运障碍肢体环形热压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6年4月—2022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伴血运障碍的肢体环形热压伤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4~48岁,累及小腿者2例、前臂者2例。急诊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0 cm~44 cm×20 cm。患者胫前、后动脉缺损长度为13~18 cm,尺、桡动脉缺损长度为9~12 cm。设计并切取血流桥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面积为20 cm×9 cm~24 cm×21 cm,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长度为8~18 cm)、血流桥接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21 cm×13 cm、20 cm×14 cm,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长度分别为14、17 cm,大隐静脉长度分别为22、21 cm)。采用血流桥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与血流桥接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并联组合修复伴血运障碍小腿环形热压伤创面,采用双侧血流桥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并联组合修复伴血运障碍前臂环形热压伤创面,同时重建损伤的主干血管。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腹部中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及远端患肢血运、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情况,患肢外观、血运及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价,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腕、手功能评价。结果:4例患者术后皮瓣及远端患肢均血运良好并顺利成活。3例患者受区创面顺利愈合,但1例前臂环形热压伤患者受区创面后期出现渗出,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供区创面均愈合,皮片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皮瓣稍臃肿,肢体外观良好、血运正常、功能恢复较佳。末次随访时,2例小腿环形热压伤患者足、踝功能评定为良者1例、可者1例,2例前臂环形热压伤患者腕、手功能评定为优者1例、良者1例。结论:并联组合血流桥接穿支皮瓣可同时重建受损主干血管及修复创面,既可有效保肢,又能恢复患肢部分功能,是治疗伴有血运障碍的肢体环形热压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生存预测评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一种能提供循环和氧合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目前应用于心源性休克(CS)、肺栓塞、心搏骤停(CA)等疾病的救治。但VA-ECMO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如果在使用VA-ECMO前,利用预测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制定最佳的临床策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关于VA-ECMO预测评分的综述鲜有报道,本文旨在对多种VA-ECMO评分工具〔VA-ECMO辅助后生存率评分(SAVE)、VA-ECMO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的预后评分(ENCOURAGE)、未包含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Ⅺ)、心脏外科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评分(PC-ECMO)、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行VA-ECMO的死亡预测评分(REMEMBER)、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行VA-ECMO辅助后死亡风险预测评分、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评分(ECPR)、经体外生命支持的低体温结局预测评分(HOPE)〕的预测性能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8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 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 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 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 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 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 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MR检查并行SWI序列扫描且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118例,其中男75例、女43例,年龄23~100(66±14)岁。采用MATLAB的randperm函数将118例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96例,测试集22例。另外收集MR-STARS研究招募的同一中心的47例AIS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16~75(58±12)岁。将SWI图像和滤波相位图像合并为复值图像作为全采样参考图像。对全采样参考图像进行回顾性欠采样以模拟实际欠采样过程,获得欠采样SWI图像,欠采样倍数为5倍,可节省80%的扫描时间;然后基于复值卷积神经网络(ComplexNet)的深度学习模型重建快速SWI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或Kappa检验比较全采样SWI和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检出AIS患者磁敏感血栓征(SVS)、微出血、深部髓质静脉(DMVs)不对称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中全采样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5±0.6)分,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图像质量评分为(4.6±0.7),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86, P<0.05);全采样SWI与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检出AIS患者SVS(Kappa=0.79, P<0.05)、微出血(Kappa=0.86, P<0.05)、DMVs不对称(Kappa=0.82, P<0.05)一致性较好。外部验证集中,全采样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1±1.0)分,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图像质量的评分为(4.0±0.9)分,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97, P<0.05);全采样SWI与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检出AIS患者SVS(Kappa=0.74, P<0.05)、微出血(Kappa=0.83, P<0.05)和DMVs不对称(Kappa=0.74, P<0.05)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深度学习技术可显著加快SWI速度,且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与全采样SWI的图像质量及检出AIS征象的一致性好,可应用于AIS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在住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东方医院住培全程导师(72人)、住培管理人员(65人)、住院医师(92人)共229人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使用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住培全程导师、住培管理人员、住院医师对管理系统使用方便程度[70名(97.2%)比63名(96.9%)比90名(97.8%), P=0.398]与满意程度[72名(100.0%)比65名(100.0%)比92名(100.0%), P=0.453]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培全程导师、住培管理人员、住院医师对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势评价中,可无纸化管理节约成本[(91.24±12.89)分比(90.98±12.75)分比(87.92±16.61)分, P=0.263]、流程清晰利于全程管理[(88.14±12.65)分比(87.80±13.16)分比(84.15±17.16)分, P=0.158]、操作简捷提高管理效率[(88.49±12.67)分比(86.20±13.11)分比(84.61±16.93)分, P=0.245]、师生自动匹配取得满意结果[(87.13±12.24)分比(87.06±11.69)分比(88.04±16.52)分, P=0.881]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管理系统后的2022年度住院医师(81名)结业综合考核合格率[78名(96.3%)比57名(87.7%), P=0.049]与出科考核成绩[(91.58±5.72)分比(90.90±10.60)分, P=0.045]均高于建立管理系统前的2019年度(65名)。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的年度考核中,71名(98.6%)导师完成了和住院医师的月度访谈。 结论:管理系统得到用户的较高评价和一致认可,在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系统自动匹配师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东方医院住院医师结业综合考核合格率和出科考核成绩,有助于提高住培管理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ERAS理念护理)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给予ERAS理念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与节省住院费用,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模式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ACE)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南山医院老年科因急性疾病入院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随机入ACE模式干预组(160例)及传统对照组(77例)。纳入标准为疾病严重程度、衰弱评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等。干预时间1~3周,结局指标包括ADL、住院日数、住院费用、药占比、人力资源投入、不良事件发生、30 d再入院率、1年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衰弱指数、ADL评分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E组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在出院时(81.71±14.23比70.9±23.89, P<0.001)及出院30 d(85.84±15.25比68.29±30.91, P<0.001)均有提升。住院费用[(12 735.81±6541.41)元比(16 391.54±12 962.34)元, P=0.002]、药占比(21.34%比28.93%, P=0.036)及出院30 d再入院率(13.1%比23.4%, P=0.037)ACE组低于对照组。人力资源投入[(32.97±6.72)次比(25.03±5.31)次, P=0.008]及患者满意度(98.23%比90.66%, P=0.031),ACE组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误吸(0.63%比20.8%, P<0.001)、跌倒(0比10.4%, P<0.001)、失禁性皮炎(0比3.9%, P=0.033)、1年死亡率(6.3%比24.7%, P<0.001)方面,ACE组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8.98±4.25)d比(10.03±5.32)d, P=0.101]、压疮风险评分(13.01±4.77比13.27±4.89, P=0.364)、深静脉血栓(DVT)风险评分(8.53±2.79比8.89±2.76, P=0.340)及医护人员满意度(73%比80%, P=0.240)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ACE模式有助于减少老年衰弱患者的失能率、住院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节省药物费用,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老年医学科推广使用,但其本土化的管理细节和流程仍面临许多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院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院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学会注册数据库(CSECLS)中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入组接受静脉-动脉ECMO(VA-ECMO)支持的2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登记材料。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资料、VA-ECMO支持相关参数和并发症及患者院内结局,患者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结果:① 2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2.7±16.4)岁;男性12例(57.1%),女性9例(42.9%);院内存活16例(76.2%),院内死亡5例(23.8%)。②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中有创呼吸机支持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更高〔3/16(18.8%)比4/5(80.0%),3/16(18.8%)比4/5(80.0%)〕,VA-ECMO辅助后生存率评分(SAVE)更低〔分:-5.0(-5.0,-3.0)比1.0(-6.0,5.0)〕,VA-ECMO支持期间血肌酐(SCr)水平更高〔μmol/L:248.0(144.0,447.0)比83.0(71.7,110.9)〕、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更低〔×10 9/L:60.0(31.5,96.5)比100.0(71.0,139.3)〕,ECMO初始支持流量更高(L/min:3.2±0.7比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存活组患者出院时心脏超声指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54.0±6.7比30.0±7.2、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SV,mL):55.7±27.5比85.9±28.7、心排血指数(CI,L·min -1·m -2):2.6±0.4比1.9±0.6、心排血量(CO,L/min):4.5±0.7比3.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④ 16例存活患者出院随访中位时间9(2,14)个月,随访期间有5例(31.3%)因心衰再入院(1例出院后心源性死亡),因心衰再入院5例患者住院期间ECMO支持时间明显短于未发生心衰的11例患者〔h:82.0(47.0,99.0)比116.0(98.0,156.0), Z=-2.381, P=0.017〕。 结论: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在免疫调节等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VA-ECMO可明显提高院内生存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患者出院后发生心衰可能与住院期间VA-ECMO支持时间较短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特征及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初筛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特征及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初筛中的价值,寻找提升OSAHS初筛效果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临床诊断思路及辅助检查决策。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4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SG结论分为OSAHS组(349例)和非OSAHS睡眠障碍组(116例),根据OSAHS严重程度分为OSAHS亚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OSAHS组以及OSAHS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人工智能分类算法在OSAHS初筛中的性能。结果:在OSAHS组、非OSAHS组和OSAHS亚组中,OSAHS组与非OSAHS组相比,年龄、BMI、颈围以及Epworth嗜睡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SAHS亚组三组之间相比,性别、BMI、颈围以及Epworth嗜睡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OSAHS亚组中,女性BMI和颈围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 r=0.67, P<0.01),而在男性中具有弱相关性( r=0.36, P<0.01)。多特征联合在OSAHS初筛任务中准确率达到81%,优于使用单特征预测。同时,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最近邻结点算法进行OSAHS初筛的准确率分别为77.08%、79.17%、81.25%和89.58%。 结论:性别、BMI、颈围对OSAHS初筛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及年龄预测效果较低。几种人工智能算法中,最近邻结点算法相比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同时优于传统基于统计的OSAHS方法。中国西北地区人群在更低的BMI值有罹患OSAHS的可能,建议对女性患者采用更低的颈围测量标准,综合评估OSAHS的可能诊断,进而选择简易睡眠监测,提高诊断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