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无人机在院外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院外心搏骤停(OHCA)是常见致死原因,急救无人机携带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快速到达OHCA患者身旁,交付AED,缩短心肺复苏(CPR)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急救无人机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急救无人机的优缺点,为未来我国急救无人机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遵义市乡村医生心肺复苏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遵义市乡村医生心肺复苏(CPR)知识、态度、行为(KAP)及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乡村医生急救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对"遵义市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学员进行在线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 411 份,回收有效问卷 411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乡村医生CPR知晓率平均为 89.4%,99.0%的研究对象对学习CPR知识持积极态度,98.7%的乡村医生有为他人实施CPR的行为意向,对实施CPR有较好的自我效能者占 7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效能四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参加过CPR培训、遇到过需要CPR的人、听说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及会使用AED是乡村医生CPR KAP及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遵义市乡村医生对CPR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施救行为,但CPR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效能仍有待提高,建议根据不同特征乡村医生学习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复训,注重KAP和自我效能的综合培养,进一步提高其急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外膜氧合支持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进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13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6例,女57例;年龄范围为0~18岁,ECMO辅助支持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4.2个月;身高为(71.33±28.53 )cm,体重为(9.06±11.38) kg。需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为:大动脉转位占17.29%(23/133),右心室双出口占9.77%(13/133),肺动脉闭锁占9.02% (12/133)、瓣膜病变占8.27%(11/133)、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弓缩窄均占7.51%(10/133)。观察患儿的一般资料、诊疗情况及检查指标,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患儿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221.00± 161.78) min,阻断时间为(100.31±68.09 )min,ECMO转流时间为(114.87±84.39 )h,ECMO整体撤机率为63.91 %(85/133),患儿生存率为49.62%(66/133)。有42例患儿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ECPR撤机率为54.76% (23/42 ),患儿存活率为40.48%(17/42)。48.87%(65/133)的患儿ECMO辅助天数为3~5 d,该辅助天数的患儿存活率达64.62% (42/65 ),高于ECMO支持辅助天数<3 d和>5 d的患儿存活率,分别为64.62%(42/65)比22.73 %(5/22)、64.62%(42/65)比41.30%(1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安置ECMO后24 h的乳酸值与撤机( P=0.036)以及存活( P=0.051 )表现出相关趋势。患儿围辅助时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时期为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18),而消化道出血则与辅助前乳酸的水平相关( P=0.013 )。 结论:ECMO能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辅助天数为3~5 d时患儿整体预后最佳,辅助支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乳酸值、相关凝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氧合患者脑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体外膜氧合在严重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使用显著增加,体外膜氧合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重视,而脑损伤是体外膜氧合治疗期间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影响体外膜氧合患者住院死亡率及远期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镇痛、镇静及肌松药的应用干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使得体外膜氧合治疗期间发生的脑损伤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因此床旁脑监测对于发现体外膜氧合患者脑损伤并提供早期干预指导具有重要价值。由此,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制订了《体外膜氧合患者脑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以体外膜氧合患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基础,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血浆脑损伤生物标记物、颅脑影像、颅内压、脑血流、脑氧、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脑监测技术应用现状为依据,结合体外膜氧合的特殊临床应用场景,整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形成可供重症医学、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病学、急诊医学等专业人员参考的15条体外膜氧合患者脑监测专家共识推荐意见。鉴于重症患者的特殊性、复杂性及个体差异,本专家共识推荐意见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治疗非ICU环境下难治性心脏骤停的不良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在抢救心脏骤停经常规心肺复苏未恢复自主循环患儿的临床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院内不同场所发生的难治性心脏骤停患儿ECPR治疗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9岁、3岁3个月、2岁6个月。病例1、3患儿均以发热、呕吐起病,既往体健,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心脏骤停。病例2患儿既往有肝外型门静脉-体静脉异位引流病史,堵闭术后出现急性门静脉高压综合征,再次取出堵闭塞时出现心脏骤停。3例患儿经常规心肺复苏均未恢复自主循环,后行ECPR治疗,但ECPR治疗下3例患儿预后不佳,出现脑功能障碍、严重渗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非ICU环境下的ECPR受多种环境因素、设备及人员限制的影响。目前国内报道的儿童ECPR生存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住本院接受ECPR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探讨和死亡及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例ECPR患者,出院时死亡62例(65.3%),存活33例(34.7%),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低血流时间[40(30,52.5) min vs. 30(24.5,40)min ]和总停搏时间[40 (30,52.5) min vs. 30 (24.5,40)min]更长、总住院时间[3 (2,7.25) d vs. 19 (13.5,31)d]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时间[26.5 (17,50) vs. 62 (44,80.5),h]更短,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占比人数更多(56.5% vs. 33.3%),ECMO前有自主心律恢复者更少(37.1% vs. 84.8%),初始乳酸值[(14.008±5.188) mmol/L vs. (11.23±4.718) mmol/L]、APACHEⅡ评分[(30.10±7.45) vs.(25.88±7.68)]和SOFA评分[12 (10.75,16) vs. 10(9.5,1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ECMO前无自主心律恢复、初始高乳酸、高SOFA评分是ECPR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患者症状改善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东莞康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用ECMO前患者状态,分析应用时机、置管方法、药物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2 h/48 h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急性爆发性心肌炎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各1例。应用ECMO治疗前6例患者均进行心肺复苏10~180 min,2例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支持治疗。应用ECMO治疗后2 h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pH及乳酸(LA)均出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 h/48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治疗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例患者休克改善、病情稳定后顺利撤机,撤机成功率为83.33%。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2例患者置管位置出血;1例患者发生感染。 结论:心源性休克患者及时应用ECMO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与休克症状,把握ECMO应用时机、合理置管、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加强临床护理都是减少并发症、保证ECMO疗效的关键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开展体外心肺复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研究方法,根据"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美国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等网站及UpToDat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与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相关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年5月20日。研究者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并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2篇类实验研究,从医疗条件、团队组建、物品管理、运行机制、启动前救治及启动判断6个方面总结出18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体外心肺复苏院内启动准备流程的相关证据,可为促进体外心肺复苏推广及实施提供参考。后续研究中仍需要着重关注体外心肺复苏的团队建设、人员培训考核以及管理制度优化,以提高体外心肺复苏的救治效率及准备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患儿术后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收治并行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的354例CCHD患儿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升高( OR=1.113,95% CI:1.055~1.175)、白细胞计数增多( OR=1.140,95% CI:1.044~1.245)、血红蛋白降低( OR=0.973,95% CI:0.949~0.998)、白蛋白减少( OR=0.907,95% CI:0.838~0.983)和术前有心肺复苏史( OR=36.656,95% CI:5.187~259.037)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5项独立危险因素为输入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输出变量为总分,总分值越大,死亡概率越大,反之越小;经计算该模型C-index为0.8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9(95% CI:0.821~0.976),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说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其最佳截取值为36分。 结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白蛋白减少和有术前心肺复苏史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当患儿的列线图总分≥36分时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为积极的诊疗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心肺复苏救治儿童地高辛中毒三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3例服用过量地高辛后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入院后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均抢救成功。国内外尚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救治儿童地高辛中毒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