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村-竹本分型与可操作的胃炎评价系统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癌风险分层中的一致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癌症风险为导向的内镜下木村-竹本分型与可操作的胃炎评价系统(OLGA)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根除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癌风险分层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成功根除 H. pylori的97例慢性胃炎患者。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统一放大内镜检查,应用木村-竹本分型法判断胃黏膜萎缩范围,分为无或轻度萎缩、中度萎缩和重度萎缩。根据新悉尼系统,对内镜下5个部位行活体组织检查的病例进行OLGA分期,分为0、Ⅰ、Ⅱ、Ⅲ和Ⅳ期。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分级系统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胃镜下胃黏膜萎缩分级对高风险组织学分期的预测能力。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两种分级系统一致性的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最终完成随访的病例共97例, H. pylori根除后随访时间为(37.38±13.18)个月。无或轻度萎缩患者OLGA Ⅲ~Ⅳ期比例低于中、重度萎缩患者[21.7%(10/46)比63.0%(29/46)、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7、13.30,均 P<0.001)。中度与重度萎缩患者的OLGA分期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种分级系统胃癌高风险评估的一致率为73.2%(71/97)。木村-竹本分型与OLGA分期的相关性中等( r=0.47),95%置信区间(95% CI)为0.30~0.61( P<0.001)。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分级系统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为0.46(95% CI 0.29~0.64, P<0.001)。对于 H. pylori根除后的慢性胃炎患者,使用木村-竹本分型的中、重度内镜萎缩分级识别OLGA分期高风险的灵敏度为77.21%(95% CI 62.16%~88.53%),特异度为69.81%(95% CI 55.66%~81.66%),AUC为0.735(95% CI 0.636~0.820, P<0.01)。随着 H. pylori根除时间的延长( H. pylori根除后<18、18~36、>36个月),木村-竹本分型与OLGA分期对萎缩评估的一致性降低[7/8、84.4%(27/32)、64.9%(3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 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 pylori根除后>36个月( OR=3.443,95% CI 1.117~10.614, P=0.031)和胃溃疡( OR=3.928,95% CI 1.177~13.110, P=0.026)是木村-竹本分型与OLGA分期一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H. pylori根除后慢性胃炎的内镜与组织学变化一致。在 H. pylori根除后的短期内(≤36个月),内镜下高风险分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中等的特异度,可一定程度上预测高风险的组织学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联合内镜下木村-竹本分类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联合内镜下木村-竹本分类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胃良性病变患者60例(胃良性病变组)和胃癌前病变患者60例(胃癌前病变组),均进行血清PG检测、Hp检测及内镜下木村-竹本分类,评估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胃良性病变组和胃癌前病变组患者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PGR)均明显降低,而PGⅡ水平和Hp感染率[71.67%(43/60)]均明显升高( F=108.14、71.75、38.43,χ 2=6.89,均 P < 0.05)。与胃良性病变组和胃癌前病变组比较,胃癌组的木村-竹本分型明显加重( H=38.91, P < 0.05)。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随病理分期的增高而降低,而PGⅡ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增高而上升( F=65.79、5.66、53.32,均 P < 0.01);但各期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胃癌组各期患者的木村-竹本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GⅠ、PGⅡ、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664、0.881。 结论:血清PG、Hp联合内镜下木村-竹本分类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木村-竹本分类法有助于胃癌患者在内镜筛查中进行风险分层,并与血清PG水平存在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93例内镜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 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分化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选择其中既往有 H. pylori感染病史,并经过规范根除治疗,符合 H. pylori根除后(以下简称除菌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93例,回顾性分析其内镜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93例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为(66.9±8.2)岁。中位 H. pylori根除时间(范围)为3.4年(1.0~7.0年)。共发现109个病变,单发病灶患者79例,多发病灶患者14例(30个病灶);早期胃癌组60例(病变73个);癌前病变组33例(病变36个)。93例患者中,内镜下胃黏膜缩范围木村-竹本分类法为闭合型-2及以上分型病例占89例(95.7%)。109个病变长径为(1.38±0.70) cm,短径为(1.04±0.53) cm,80个(73.4%)病变位于下胃1/3,53个(48.6%)病变位于胃小弯侧;106个(97.2%)病变内镜下表现为表浅型(0-Ⅱ型)病变。除菌后早期胃癌组患者病变长径、短径均大于癌前病变组[(1.54±0.78) cm比(1.06±0.35) cm,(1.16±0.58) cm比(0.78±0.3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3、3.73,均 P<0.001)。除菌后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组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01, P=0.012),除菌后早期胃癌内镜下大体形态以浅表凹陷型(0-Ⅱc型)为主,占45.2%(33/73),癌前病变以浅表隆起型(0-Ⅱa型)和浅表平坦型(0-Ⅱb型)为主,均占38.9%(14/36)。 结论: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萎缩范围多为闭合型-2及以上,病变多位于中胃下1/3,长径<20 mm,以表浅型病变尤其是浅表凹陷型病变居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对胃高危萎缩黏膜癌变的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木村-竹本(Kimura-Takemoto)分类法与OLGA分级系统评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相关程度及影响其一致性的因素,推广应用Kimura-Takemoto分类法评估CAG的严重程度,以达到低创伤、高效率检查高危萎缩黏膜,预防早期胃癌的目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行胃镜检查且镜下评估为CAG的82例患者,应用Kimura-Takemoto分类法进行镜下萎缩程度分级,依据新悉尼系统标准予病理活检后,采用OLGA评估系统,结合胃黏膜萎缩程度进行分期.最后分析2个评估系统的相关性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Kappa一致性检验,Kimura-Takemoto分类法与OLGA系统对CAG的诊断结果具有中度相关性(R =0.541,P<0.001)及中等一致性(Kappa=0.433,P<0.001).其中Kimura-Takemoto分型中O2~O3重度萎缩黏膜对应OLGA分级系统中Ⅲ、Ⅳ期中的CAG患者癌变风险较高,O2~O3(Ⅲ/Ⅳ)组别中27例患者,有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癌(其中1例胃窦部癌浸润至sm2,追加外科手术).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p感染是影响2个系统诊断结果一致性的唯一独立因素(OR=2.955,95%CI1.150~7.592,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家族史等对2个评估系统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Kimura-Takemoto分类与组织学上OLGA系统分期评估CAG的程度,具有中度相关性及一致性,故临床上可应用Kimura-Takemoto分类法低创伤、高效率评估背景黏膜,重视O2~O3(Ⅲ/Ⅳ)期的萎缩黏膜,达到快速筛查上消化道早癌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