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LL12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类似物12(TTLL12)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58.8±8.5)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TLL1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45例患者依据癌组织TTLL12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 n=15)和阳性组( n=30)。分析TTLL1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TTLL12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1, P<0.001)。TTLL12、Ki-67在45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0/45)、77.8%(35/45),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率11.1%(5/45)、15.6%(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5、29.01,均 P<0.0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TTLL12、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 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低的患者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TTLL12癌组织表达阴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4个月,TTLL12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TTLL12癌组织表达阴性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为33.1%,优于阳性组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2, P=0.013)。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TTLL12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癌组织中TTLL12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TLL1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TTLL12可能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时代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预后较差。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疾病周期管理对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疾病周期管理是指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案制定实施、辅助治疗及随访等全程化科学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肝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各阶段中的进展并分享笔者团队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精准支架引流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精准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2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评估高度怀疑为肝门部胆管癌而行ERBD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前行三维胆道重建(重建组),22例患者术前未行三维胆道重建(非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透视时长、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和短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再干预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RBD。重建组手术时长[35.00(25.00,57.50)min]明显低于非重建组[60.00(33.75,6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51, P=0.024)。两组透视时长[10.00(5.00,12.00)min比10.55(9.50,17.5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52, P=0.121)。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重建组临床成功率高于非重建组[70.0%(14/20)比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9, 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4/20)比22.7%(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141, P=0.708)。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重建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非重建组为2.78个月。术后2周内重建组无ERCP再干预,而非重建组4例(18.2%)因胆管炎及术后胰腺炎进行了6次ERCP干预。2周至3个月内重建组2例(10.0%)因胆管炎进行了4次ERCP干预,非重建组2例(9.1%)因胆管炎进行了3次ERCP干预。重建组与非重建组在近期( χ 2=2.183, P=0.140)及短期ERCP再干预率( χ 2=0.000, 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维可视化胆道重建技术通过术前精准规划,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预引流肝体积的测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成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3例,年龄(61.51±7.18)岁。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 n=59)和腹腔镜组( n=3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开腹组1例患者因腹腔出血死亡,余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81.28±102.37)比(296.81±84.74)min]及胆肠吻合时间[(17.81±2.81)比(15.19±2.27)min]均增加,而术后住院时间[(12.34±3.46)比(15.10±4.48)d]、卧床时间[(3.38±0.66)比(5.24±0.88)d]、镇痛时间[(4.31±0.90)比(6.22±1.26)d]及术后进流食时间[(3.91±0.89)比(5.32±0.86)d]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超声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肝门部胆管狭窄行EUS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EUS影像特征和淋巴结情况。结果:最终纳入58例患者,肝门部病变EUS表现为血流不丰富的胆管占位和(或)胆管壁不对称增厚,其中胆管占位45例(77.6%)、胆管壁增厚32例(55.2%),两者并存19例(32.8%)。EUS扫查发现血管侵犯共10例,其中侵犯门静脉3例、肝动脉4例,同时侵犯3例;术后病理发现血管侵犯共14例,诊断符合率为71.4%(10/14)。在53例患者中共扫查到101枚淋巴结,恶性淋巴结表现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与良性淋巴结相比,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形态学评分(11.41±0.6比9.01±0.15, P<0.001),而两者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9±0.90)mm比(11.87±0.56) mm, P= 0.28]。以淋巴结EUS形态学评分≥12分为恶性诊断标准,EUS判断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93/101)、76.5%(13/17)、95.2%(80/84)、76.5%(13/17)、95.2%(80/84)。 结论:EUS可显示整个肝外胆管及部分肝内胆管,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目前对其分期的准确性较低,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选择。腹腔镜技术在HCCA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尚有很多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腹腔镜下HCCA切除术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支架引流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分析: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内镜支架引流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科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且内镜支架成功置入的229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期和总体生存时间。使用Kaplan-Meier曲线估算支架通畅期和患者总体生存期。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支架通畅期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患者的临床成功率为78.2%(179/229)。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早期胆管炎发生率为20.5%(47/229)。患者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5.7(95% CI:4.8~6.7)个月和5.1(95% CI:4.2~6.0)个月。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金属支架( P<0.001, HR=0.452,95% CI:0.307~0.666)和双边造影双边支架( P=0.036, HR=0.644,95% CI:0.427~0.971)是患者支架通畅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总胆红素>200 μmol/L( P=0.001, HR=1.627,95% CI:1.208~2.192)、金属支架( P=0.004, HR=0.636,95% CI:0.467~0.866)和抗肿瘤治疗( P<0.001, HR=0.439,95% CI:0.308~0.626)是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内镜支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较高。使用金属支架和双边造影双边支架可以获得更长的支架通畅期。此外,采用金属支架引流并给予抗肿瘤治疗亦有助于增加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技术要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门部胆管癌(HCCA)恶性程度较高,与肝组织、肝门部血管解剖部位毗邻,易侵犯肝动脉和门静脉。血管切除重建对于HCCA的外科治疗非常重要,是提高R 0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关键。而肝门部血管的切除重建,尤其是肝动脉的切除重建,是外科医生一直以来的挑战。本文旨在讨论HCCA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切除重建的手术要点,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日期范围为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提取的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含634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者275例为腹腔镜组,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者359例为开腹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 MD=58.36,95% CI:13.54~103.18)增加,而术中出血量( MD=-79.70,95% CI:-90.01~-69.39)、住院时间( MD=-3.37,95% CI:-4.29~-2.45)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OR=0.36,95% CI:0.16~0.80)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R 0切除率、术后胆瘘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手术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中心,通过合理选择病例,开展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切缘阳性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26例进展期HCC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5岁。将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任一切缘存在肿瘤残留均为阳性, n=29)与切缘阴性组( n=97)。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将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血管累及、肿瘤径积≥20.94 cm 3、血浆纤维蛋白原≥3.36 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RR)≤0.61与患者切缘阳性相关(均 P<0.05),胆囊切除史与切缘阳性潜在相关( P<0.1)。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累及( OR=4.134,95% CI:1.545~11.060, P=0.005)、肿瘤径积≥20.94 cm 3( OR=2.926,95% CI:1.107~7.733, P=0.030)、DRR≤0.61( OR=3.170,95% CI:1.126~8.928, P=0.029)的进展期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切缘阳性的风险增加。ROC曲线评估上述变量的组合预测切缘阳性的作用,其灵敏度86.2%,特异度65.7%,曲线下面积0.771。 结论:血管累及、肿瘤径积≥20.94 cm 3、DRR≤0.61是进展期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的预测结果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