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 NCOR1:: GLYR1融合基因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1例患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伴 NCOR1:: GLYR1融合基因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遗传学特征。 方法:以2021年5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例伴 NCOR1:: GLYR1融合基因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骨髓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二代测序、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融合序列,验证候选融合基因,并在确诊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 结果:患者为67岁男性,因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就诊,根据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诊断为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给予去甲基化药物、Bcl-2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患者在17个月后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外周血转录组测序检测到 NCOR1:: GLYR1融合基因转录本,并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及Sanger测序验证。患者经地西他滨、阿柔吡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CAG)联合西达本胺方案化疗后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NCOR1:: GLYR1融合基因转录本显著下降。 结论:NCOR1:: GLYR1融合基因考虑为该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伴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DS/MPN-U)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2年5月11日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1例67岁MDS/MPN-U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本例患者的随访截至2022年8月16日。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血小板减少""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unclassifiable""MDS/MPN-U""thrombocytopenia"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伴血小板减少MDS/MPN-U文献,总结与本研究患者相关病例的诊疗资料。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因"血细胞异常3个月"入院。院外多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病程中曾出现血红蛋白(Hb)值降低。②入院后本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数、红细胞计数、Hb值、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01×10 9/L、10.84×10 9/L、0.1×10 9/L、0.02×10 9/L、0.31×10 9/L、4.13×10 12/L、111 g/L、9×10 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1%,粒系细胞为79%,红系细胞为19.5%;骨髓涂片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6个;三系细胞未见明显发育异常。骨髓活组织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极度活跃(造血组织面积约为85%),幼稚细胞略可见,粒/红细胞比例略增高,巨核细胞可见病态造血,考虑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查结果示,髓系原始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0.52%,细胞表型未见明显异常。髓细胞白血病中常见25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呈阴性。骨髓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示, JAK2、 FGFR1、 PDGFRA、 PDGFRB重排均呈阴性。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正常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Ⅰ类变异 ASXL1 p.Gly646TrpfsTer12突变频率为41.3%, PHF6 p.Tyr301Ter突变频率为97.5%;Ⅱ类变异 CUX1 p.Gln326Ter突变频率为19.1%。③本例患者被诊断为伴血小板减少MDS/MPN-U,并予沙利度胺口服100 mg/d,长期服用。院外定期复查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上升(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10 9/L),最高达41×10 9/L。本例患者评估疗效为临床获益。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活动性出血表现。④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筛选出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在内4例伴血小板减少MDS/MPN-U患者,4例患者均为男性,脾大者为2例,染色体核型均为正常核型, BCR/ ABL融合基因及 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接受去甲基化药物、免疫调节剂、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等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其中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随访18个月时疾病稳定。本例患者予沙利度胺治疗有效。 结论:伴血小板减少MDS/MPN-U罕见,患者具有高龄、原始细胞增多、相关基因突变等不良预后因素,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免疫调节剂、allo-HSCT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WHO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及分类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骨髓增生异常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DS/MPN)诊断及分类,强调了特定遗传学改变在疾病分型中的作用,去除了既往诊断分型中模糊和预后意义不显著的类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in accelerated phase,CML-AP)"、"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非特定类型(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aemia-not otherwise specified,CEL-NOS)"、"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0(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0,CMML-0)".将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更名为"MDS/MPN伴中性粒细胞增多",MDS/MPN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根据SF3B1 突变重新定义.文章对本次MPN、MDS/MPN分类的更新做一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