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死亡相关基因在增殖型狼疮肾炎中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FRGs)在增殖型狼疮肾炎(PLN)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65391数据集,运行R语言的limma包,采用Wilcox秩和检验,对514例PLN患者与72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然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最后通过随机森林树(RF)、支持向量机(SVM)、有监督模型(XGB)和广义线性模型(GLM)4种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筛选核心基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LN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38个差异FRGs,其中16个上调,22个下调。GO富集显示差异基因的生物学过程集中在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细胞组成主要为转录调节复合物,分子功能主要为结合DNA转录因子。KEGG通路主要为NOD样受体信号通路。GLM算法为最佳的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基因重要性评分筛选出10个基因作为核心基因,其中Myb原癌基因(MYB)的评分最高,其与SLEDAI评分( r=0.21, P<0.001)、ALT( r=0.20, P<0.001)、AST( r=0.18, P<0.001)、LDH( r=0.31, P<0.001)、肌酐( r=0.24, P<0.001)和ESR( r=0.22, P<0.001)等指标呈正相关,与白蛋白( r=-0.28, P<0.001)呈负相关。 结论:FRGs可能为研究PLN的潜在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在结直肠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MYBL2和NEK2表达,采用 χ2检验分析MYBL2和NEK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YBL2表达率分别为74.07%(80/108)、12.96%(14/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045, P<0.01)。MYBL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 χ2=5.839、7.036、4.304、6.895, P<0.05),MYBL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 χ2=0.039、0.045、0.005, P>0.05)。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NEK2表达率分别为65.74%(71/108)、32.41%(35/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008, P<0.01)。NEK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 χ2=4.384、5.555、6.213, P<0.05),NEK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相关( χ2=0.033、0.006、0.000、0.334, P>0.05)。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YBL2和NEK2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均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驱动蛋白超家族23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在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资料齐全完整的2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和82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KIF23和MYBL2的表达水平,应用 χ2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KIF2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腺列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3/27)、62.20%(51/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04, P<0.01)。KIF2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精囊腺侵犯、TNM分期(TNM stage)明显相关( χ2=4.214、5.745, P<0.05),KIF2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014、0.266, P>0.05)。MYBL2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腺列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3%(8/27)、71.95%(59/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361, P<0.01)。MYBL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TNM分期明显相关( χ2=7.273、5.076、6.206, P<0.05),MYBL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266, P>0.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KIF23和MYB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IF23和MYBL2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为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olo样激酶1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olo样激酶1(PLK1)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1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1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LK1和MYBL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6.21%(42/116),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7%(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4.044, P<0.01)。MYBL2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72%(60/116),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4.66%(17/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942, P<0.01)。PLK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TNM stage,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6.942、6.225、4.962, P<0.05),PLK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相关( χ2=0.005、0.315、0.006, P>0.05)。MYBL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5.111、6.293、5.727、5.765, P<0.05),MYBL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 χ2=0.002、0.074, P>0.05)。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LK1和MYBL2呈高表达,PLK1和MYBL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周期、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手术治疗的91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YBL2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MYBL2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U2OS细胞,建立对照组和MYBL2 KD组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EdU染色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水平;采用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MYBL2 mRNA表达水平(1.07±0.16)明显低于骨肉瘤组织(2.57±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8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值(A)(1.96±0.08)明显高于MYBL2 KD组(1.5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83,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65.26±7.06)%]明显高于MYBL2 KD组[(34.17±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15, 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肿瘤体积[(706.06±94.28) mm 3]明显高于MYBL2 KD组[(422.15±58.66) 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3, P<0.05)。对照组细胞G 0/G 1期比例[(20.85±2.33)%]明显低于MYBL2 KD组[(20.85±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21, 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26.45±2.07)%]明显高于MYBL2 KD组[(22.1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23,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21±0.85)%]明显低于MYBL2 KD组[(12.90±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950,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1.15±6.09)个]明显高于MYBL2 KD组[(53.49±12.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74,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71.49±10.52)个]明显高于MYBL2 KD组[(42.73±5.3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96,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1.10±0.10)个]明显低于MYBL2 KD组[(1.53±0.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41, 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0.91±0.06、1.12±0.09)明显高于MYBL2 KD组(0.63±0.13、0.6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05、8.266, P<0.05)。对照组细胞CDCA3 mRNA表达水平(1.03±0.14)明显高于MYBL2 KD组(0.7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95, P<0.05)。 结论:MYBL2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6(TRIP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病理资料完整的105例胃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YBL2和TRIP6表达水平,采用 χ2检验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胃癌组织中MYBL2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MYBL2表达率[74.29%(78/105)比32.38%(3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041, P<0.01)。MYBL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6.881、5.735, P<0.05),MYBL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性别无明显相关( χ2= 0.008、0.037、0.059, P>0.05)。胃癌组织中TRIP6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TRIP6表达率[66.67%(70/105)比27.62%(2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124, P<0.01)。TRIP6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4.952、6.983、6.217, P<0.05),TRIP6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 χ2= 0.179、0.175, P>0.05)。 结论:胃癌组织中MYBL2和TRIP6表达水平升高,MYBL2和TRIP6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YBL2和TRIP6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艾草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家族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转录因子中数目最多的一类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 4 个亚家族,其中R2R3-MYB是最常见的亚家族类型.R2R3-MYB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器官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为研究R2R3-MYB家族转录因子在艾叶黄酮合成和腺毛发育中发挥的作用,该研究基于艾的全基因组数据筛选、鉴定出 92 个R2R3-MYB转录因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潜在功能.结果表明,92 个转录因子的氨基酸长度为 168~547 aa,相对分子质量为 19.6~60.5 kDa,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89 个AaMYB 蛋白定位结果为细胞核,3 个蛋白同时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依据拟南芥R2R3-MYB家族分类,92 个艾R2R3-MYB蛋白分为 26 个亚家族,同一亚族基因结构基本类似.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表明光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元件和脱落酸元件在R2R3-MYB基因启动子区域分布广泛.转录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aMYB60、AaMYB63 和AaMYB86 在叶片中的表达均高于茎和根中的表达,说明这 3 个转录因子主要在叶片中发挥作用.此外,利用系统进化分析筛选出 5 个参与艾叶黄酮生物合成或腺毛发育的候选R2R3-MYB转录因子.该研究可为后期艾的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等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绣球茜花萼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其颜色调控转录因子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绣球茜(Dunnia sinensis)是我国广东特有的、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有明显脉纹的白色变态花萼裂片,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尚未有其基因组信息.为研究绣球茜花萼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挖掘相关的功能基因,对其萼片、果实、叶片及花瓣进行RNA-seq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以期筛选萼片特异表达基因或信号途径.结果表明,与叶片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 972个,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光合作用、苯丙类生物合成等途径.与花瓣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 680 个(上调3 616 个,下调6 024个,FC>2),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苯丙类生物合成、植物与病原互作、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等途径.与果实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4 655个(上调1 827个,下调2 828个,FC>2),富集的途径和参与调控途径近似于花瓣的转录组.聚类分析表明,参与萼片发育且特异高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有3类:ERFs、MYBs和WRKYs,其中MYB家族的DsTMYB3 可能参与萼片的颜色调控.组织的高表达基因分析表明,UBI11 启动子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而CSLG2启动子等特异在花萼高表达,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将作为遗传工具驱动目的基因组成型表达或特异表达于花萼.通过分析绣球茜花萼和其他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了可能参与萼片颜色调节的相关转录因子和启动子,这将为绣球茜的遗传转化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解析赤皮青冈叶片黄化变异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离子(POS)、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检测出正常植株和突变体之间存在 257 个和 357 个显著差异代谢物(SCMs),其中槲皮素、白矢车菊素、杨梅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衍生物(吡喃酮啡肽A、异鼠李素 3-葡糖苷酸等)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则显著下降.(2)转录组测序检测出 4 146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 1 711 个基因上调表达,2 435 个基因下调表达.(3)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综上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可能是受到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发育异常及黄酮物质合成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MYB和bHLH家族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证实该两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黄化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叶色功能基因挖掘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丝瓜MYB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药食同源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MYB(LcMYB)基因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鉴定参与抗褐化作用的主要成员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Pfam数据库及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对丝瓜全基因组水平MYB转录因子进行鉴定.通过Expasy、MEME等在线工具分析Lc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理化性质、顺式作用元件及保守结构域.然后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丝瓜与拟南芥、苹果、番茄、茄子及马铃薯等植物MYB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2个褐化敏感程度不同的丝瓜转录组,筛选了丝瓜褐化相关的关键MYB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结果 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449个具有相似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的MYB基因,可聚类为4个亚家族(R1 MYB、R2R3 MYB、R3_MYB和R4_MYB),并在正反链均存在可能的顺式调控元件.靶基因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多个MYB及其靶基因尤其是多铜氧化酶相关基因可能在鲜切丝瓜的不同褐化阶段起重要的作用,是丝瓜褐化的关键调节因子.结论 系统鉴定了 LcMYB家族基因,并鉴定了可能参与丝瓜褐化的 MYB 基因及其靶基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丰富LcMYB基因家族的生理功能,并为进一步解析果实褐化调控机制,提高果实品质提供了候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