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络膜骨瘤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分析脉络膜骨瘤扫频源OCT(SS-O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经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FFA和(或) ICGA、B型超声和(或)CT检查确诊为脉络膜骨瘤的61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20只眼,女性44例53只眼;平均年龄(33.5±12.7)岁。单发肿瘤71只眼(71个瘤体),多发肿瘤2只眼(4个瘤体,每只眼各2个瘤体)。参照文献并结合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结果,将瘤体分为钙化区(较新鲜瘤体)和脱钙区(较陈旧瘤体)两类。采用SS-OCT对患眼瘤体进行扫描,根据肿瘤位置以及大小选取适当和相应的扫描模式。观察瘤体的SS-OCT影像特征,包括瘤体内部反射特点、瘤体对脉络膜血管的影响以及瘤体表面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变化。结果:73只眼共75个瘤体中,7个瘤体仅有脱钙区,5个瘤体仅有钙化区,其余瘤体均有钙化区和脱钙区。SS-OCT显示钙化区视网膜内层均保存完整,而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以及RPE等视网膜外层结构可有异常;脱钙区的视网膜外层及RPE结构全部受损。所有瘤体脉络膜毛细血管以及大部分中、大血管层结构均消失,取而代之呈现"海绵"状(39个瘤体)、"丝瓜络"样(11个瘤体)、"板层"样(10个瘤体)、混合型(12个瘤体)以及不规则样(5个瘤体)外观。瘤体内可见强反射板层线(71个瘤体)、强反射水平线(47个瘤体)、弱反射管腔(水平、垂直、圆形分别为39、42、41个瘤体);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所有瘤体的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可见,并可见睫状后动脉穿入巩膜层。结论:脉络膜骨瘤在SS-OCT图像可清晰呈现特征性的"海绵"状、"丝瓜络"样、"板层"样、混合型以及不规则样五种外观,伴有瘤体内特有的强反射板层线、水平线和弱反射管腔。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可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丝瓜MYB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药食同源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MYB(LcMYB)基因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鉴定参与抗褐化作用的主要成员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Pfam数据库及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对丝瓜全基因组水平MYB转录因子进行鉴定.通过Expasy、MEME等在线工具分析Lc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理化性质、顺式作用元件及保守结构域.然后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丝瓜与拟南芥、苹果、番茄、茄子及马铃薯等植物MYB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2个褐化敏感程度不同的丝瓜转录组,筛选了丝瓜褐化相关的关键MYB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结果 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449个具有相似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的MYB基因,可聚类为4个亚家族(R1 MYB、R2R3 MYB、R3_MYB和R4_MYB),并在正反链均存在可能的顺式调控元件.靶基因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多个MYB及其靶基因尤其是多铜氧化酶相关基因可能在鲜切丝瓜的不同褐化阶段起重要的作用,是丝瓜褐化的关键调节因子.结论 系统鉴定了 LcMYB家族基因,并鉴定了可能参与丝瓜褐化的 MYB 基因及其靶基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丰富LcMYB基因家族的生理功能,并为进一步解析果实褐化调控机制,提高果实品质提供了候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河南省内乡县3种瓜类寄主作物上瓜实蝇的种群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近年来,世界性检疫害虫瓜实蝇由我国南部省份传入河南省西南部地区,对当地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该虫在新传入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揭示其在田间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当地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对田间瓜实蝇成虫开展诱捕监测,比较分析其在丝瓜、南瓜和西葫芦3种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结果]瓜实蝇在河南省内乡县每年均有发生,成虫种群基本发生于6~7月下旬—10月下旬,发生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有一个明显发生高峰期;其种群数量、种群动态以及发生期均受寄主植物和年代的影响.[结论]河南省内乡县瓜实蝇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不同瓜类作物蔬菜田中应因地制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探究普通丝瓜PYL基因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分子抗性育种以及提高普通丝瓜品质和产量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染色体定位,以及基因结构、基因共线性、选择压力、进化亲缘关系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在不同浓度ABA下基因特征表达.[结果]在普通丝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到11个LcPYL基因,CDS长度576~966 bp,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PYR_PYL_RCAR_like结构;共线性分析发现7对片段复制基因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启动子含多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普通丝瓜果实在不同浓度外源ABA处理下:2 mg/mL ABA处理LcPYLs表达无显著变化,4 mg/mL ABA处理LcPYL5、LcPYL7、LcPYL11显著上调表达,8 mg/mL ABA处理LcPYL1、LcPYL7开花当天显著表达.[结论]对普通丝瓜PYL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的鉴定与分析,明确其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其中LcPYL1、LcPYL5、LcPYL7和LcPYL1 1可能是与内源AB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检疫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瓜菜.为明确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耐寒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取食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丝瓜Luffa aegyptiaca Miller和忙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南亚果实蝇5个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每一组寄主植物上的5个发育阶段中,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最低,显著低于1日龄蛹、幼虫和成虫;不同寄主南亚果实蝇同一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23.97~-8.06℃和-14.02~-0.59℃,其中取食苦瓜的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最低,均值分别为-23.97 ℃和-14.02℃,但与黄瓜无显著差异;4种寄主中老熟幼虫、1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和5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均为取食黄瓜最低;杧果种群1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最高,均值为-7.47℃,苦瓜种群老熟幼虫体液冰点最高,均值为-0.59℃.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寄主对南亚果实蝇耐寒力的影响,这对其越冬种群动态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孙丽蕴教授基于燕京赵氏皮科阴阳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葡萄疫"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孙丽蕴教授在传承燕京赵氏皮科"首辨阴阳"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将本病划分为病起之阳斑、病进之阳斑及阴斑,补充本病阴阳辨证论治体系.阳斑治用凉血五根汤化裁,病起之阳斑重清热凉血祛风,病进之阳斑重活血养阴;阴斑治用养血健脾经验方化裁,健脾益气、养血消斑、止血.孙教授辨伴发肢体水肿之阴阳,阳证用白茅根、丝瓜络祛风清热行水,阴证加赤茯苓皮、川牛膝健脾化瘀利水;内外同理,外治上对三阶段分别予以芙蓉膏清热凉血,紫色消肿膏化瘀,紫草茸油健脾活血.本文特举典型病案予以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薛晓红教授辨治粉刺性乳痈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薛晓红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门诊粉刺性乳痈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应用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6.0软件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4 962首,涉及患者2 327例.纳入处方共使用中药257味,使用总频次为40 631次,使用频次>1 000的中药有15味,包括陈皮、鹿角、白芥子、熟地黄、麻黄、青皮、丝瓜络、肉桂、麦芽、山楂、当归、炮姜、白芷、稻芽、皂角刺,累积频率为53.82%.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置信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陈皮-丝瓜络、3味中药组合为陈皮-青皮-鹿角.通过聚类分析,主要得到3类药物组合:第1类包括青皮、丝瓜络、陈皮、熟地黄、麻黄、白芥子、鹿角、肉桂、炮姜、麦芽、稻芽、山楂、茶树根,第2类包括茵陈、大黄、焦栀子,第3类包括当归、黄芪、皂角刺.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客观归纳了薛晓红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其治疗粉刺性乳痈重视调和阴阳,以温阳化痰、行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治则,并辅以清热利湿、托毒生肌等药物,为指导临床用药及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探索瓜实蝇Zeugodocus cucurbitae不同寄主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在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了瓜实蝇节瓜、黄瓜、丝瓜和苦瓜种群4日龄成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随后将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致死中浓度LC50进行比较,计算抗性倍数.结果表明,4个寄主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为节瓜>苦瓜>丝瓜>黄瓜,其中节瓜、苦瓜种群对甲维盐最敏感,其次是丝瓜、黄瓜,LC50值分别为0.250、0.391、0.809和1.035 mg/L.4个寄主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表现为节瓜>黄瓜>苦瓜>丝瓜,LC5o值分别为0.302、0.318、0.652和0.804 mg/L.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黄瓜、节瓜、丝瓜、苦瓜,LC50值分别为1.157、1.198、1.232和2.029 mg/L.对啶虫脒的敏感性为苦瓜>节瓜>黄瓜>丝瓜,LC50值分别为17.946、20.166、20.190和21.986 mg/L,其中对甲维盐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大,为4.140倍,其次是灭多威,为2.654倍,对啶虫脒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小,为1.225倍.表明寄主植物可引起瓜实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评价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67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用药组350例,口服滑膜炎颗粒1袋/次,3次/d;含夏枯草、女贞子、功劳叶、黄芪、防己、薏苡仁、土茯苓、丝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豨莶草13味药中药;对照组117例,口服滑膜炎颗粒模拟剂,1袋/次,3次/d,其外观、性状、气味与滑膜炎颗粒基本一致,不含任何有效成份.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临床、超声检测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率用药组为2.0%,对照组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WOMAC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综合有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12周,用药组膝关节周径[(36.6±2.8)mmvs(37.4±2.9)mm,P<0.001]、WOMAC评分[(27.0±21.5)vs(46.5±28.9),P<0.001]、VAS 评分[(3.0±2.4)vs(4.9±2.9),P<0.001]和综合有效率(92.2%vs 60.4%,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加重率,用药组为7.1%,对照组为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方面,治疗12周后,用药组髌上囊积液深度[(4.0±2.5)mmvs(4.9±2.7)m,P<0.001]和髌上滑膜厚度[(1.6±1.7)mmvs(1.9±1.8)mm,P<0.00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检测方面,治疗后12周,用药组的CTX-Ⅱ[(6.9±2.2)μg/Lvs(8.2±4.0)μg/L,P=0.001]和IL-6[(32.8±2.7)pg/ml vs(50.0±5.6)pg/ml,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此滑膜炎颗粒可以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和疼痛,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的分类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经典分类学研究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BN U)等国内多个标本馆保存的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Pohlia Hedw.section Cacodon Lindb.ex Broth.)及其近缘类群植物标本共计130余号进行了分类学分析鉴定,并对所确定的中国产直蒴组物种的芽胞大小、形状及叶原基数量和长度等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的分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经鉴定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植物共有8种——夭命丝瓜藓[Pohlia annotina(Hedw.)Lindb.]、糙枝丝瓜藓[P.camptotrachela(Ren.&Card.)Broth.]、林地丝瓜藓[P.drummondii(Müll.Hal.)Andr.]、疣齿丝瓜藓[P.f lexuosa Harv.]、纤毛丝瓜藓[P.hisae T.J.Kop.et J.X.Luo]、异芽丝瓜藓[P.leucostoma(Bosch&Sande Lac.)M.Fleisch.]、念珠丝瓜藓[P.lutescens(Lim-pr.)H.Lindb.]和卵蒴丝瓜藓[P.proligera(Kindb.ex Breidl.)Lindb.ex Arnell].(2)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植物的重要鉴别特征是在假根或叶腋处生有芽胞,而且芽胞形状以及叶原基形状和数量在直蒴组中存在差异,如念珠丝瓜藓具有假根生芽胞,而疣齿丝瓜藓具有两型芽胞.(3)对所鉴定的中国丝瓜藓属直蒴组8种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与相近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形态特征墨线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