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内镜在诊断直径2 cm以下结肠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通过放大并窄带成像模式(agnifying endoscopy and narrow-band imaging,ME-NBI)观察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和血管形态(capillary pattern,CP)对直径2cm以下结肠息肉样病变病理的诊断价值.方法 72例患者中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91个,行ME-NBI进行诊断,进一步结合病理对比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ME-NBI下pit分型对直径2 cm以下的结肠息肉样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0%、93.75%;CP分型则为97.26%、83.33%.结论 ME-NBI下通过观察息肉样病变的pit和CP形态能帮助内镜医师很好地分辨其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对于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结合NICE分型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结合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国际分型(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价值,及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12月因各种原因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变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由指定的2名医师中的任意一位利用NBI结合非放大内镜完成检查,并使用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同时记录每个病变医师诊断的确信度.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和确信率,以及该诊断方法鉴别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后分析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节省开支.结果 ·共入组636例患者,发现病变764处.使用NICE分型诊断病变的总体准确率为84.95%,诊断确信率为81.68%;鉴别浅表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为91.77%,特异度为67.68%,阳性预测值为88.69%,阴性预测值为74.86%.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mm),诊断准确率为94.98%;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直乙结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 rnm),阴性预测值为96.25%.上述2种高诊断确信度的微小病变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共可节省医疗费用165 490元,“切除-丢弃”策略的肿瘤病变漏诊率为0,而“不切除”策略的漏诊率为3.75%.结论 ·非放大内镜下NBI结合NICE分型可以较好地鉴别结直肠肿瘤和非肿瘤病变,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及直乙结肠微小病变可能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共检出151个怀疑结直肠肿瘤的病灶,进行NBI放大检查,观察病灶的微血管结构及表面结构,依据JNET分型标准预测病变性质,并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I内镜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总体敏感度、总体特异度、总体阳性预测值、总体阴性预测值和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6.2%(102/106)、91.1%(41/45)、96.2%(102/106)、91.1%(41/45)和94.7%(143/151),Kappa值为0.873.[结论]NBI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在临床上能够指导内镜下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技术对早期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治与分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及放大内镜技术在早期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治与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 127例大肠肿瘤性病变患者,应用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评估其良恶性,并结合超声肠镜评估恶性病变的T分期.对于良性息肉或早期大肠肿瘤,经评估后在肠镜下行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SD).结果 应用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对127例大肠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术前诊断结肠粘膜微血管分型(capillary pattern,CP)Ⅱ型(腺瘤)93例,术后病理学诊断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90例,大肠癌3例,符合率96.8%;术前诊断CPⅢa型(早期大肠癌)34例,术后病理确诊腺瘤6例,大肠癌28例,符合率82.4%.超声肠镜对28例大肠癌的T分期:术前T1分期20例,术后病理T1分期20例,符合率100%;术前T2分期8例,术后病理T1分期2例,T2分期6例,符合率75%.内镜下诊断良性肿块患者93例,行内镜下ESD或EMR手术治疗,内镜手术后发生出血4例(4.3%),穿孔1例(1.1%),术后随访无复发.内镜下诊断早期大肠癌34例,行ESD或EMR 26例,内镜手术后发生出血2例(7.8%),穿孔1例(3.8%),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2例;另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结合了超声技术、窄带成像技术、EMR或ESD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在适当的病人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窥镜窄带成像技术观察结肠息肉癌变特征及其与RhoC蛋白表达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内窥镜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结肠息肉癌变的特征及其与Rho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医院消化内镜室就诊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结直肠息肉及癌变病灶患者(142个结直肠息肉及100个癌变病灶),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息肉组和恶变组,每组100例.息肉组中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各50例;恶变组中高级别瘤变和癌变患者各50例.使用NBI结合放大肠镜观察病灶的微血管结构及表面结构,依据日本内镜NBI专家组(JNET)分型预测病变性质,对比分析内窥镜NBI诊断与病理结果的效能,分析NBI微血管形态特征与Rho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息肉组患者的RhoC蛋白表达呈现阳性的概率显著低于恶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81,P<0.05).恶变组中50例结肠息肉癌变患者黏膜及黏膜下浅层浸润RhoC表达阳性率低于黏膜下深层浸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9,P<0.05).JNET分型中2B型诊断结直肠黏膜下浅层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83.8%和82.1%;3型诊断结直肠黏膜下层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1%、96.9%和94.8%.2B型诊治精确度为82.1%,低于3型(94.8%).JNET分型中有癌变特征的2B型及3型病变与RhoC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0.453,P<0.05).结论:内窥镜NBI技术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RhoC蛋白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的发生、病变浸润深度密切相关,随着结直肠腺瘤的进展,病变部位Rho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