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麦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在赖草属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被认为是赖草属植物的一个重要祖先物种.对新麦草中高度重复序列Cot-1 DNA文库克隆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麦草Cot-1 DNA文库中的序列可以分为6种类型:反转座子、转座子、卫星DNA、抗病相关LZ-NBS-LRR、未能鉴定类型、反转座子LTR和LTR/Copia类型序列组合型,占比分别为49.5%、1.0%、28.7%、5.9%、13.9%和1.0%.进一步利用2种卫星DNA序列和5个反转座子序列为探针,对新麦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 2个大赖草(L.racemosus)材料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卫星DNA序列TaiI-family和pSc250-family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TaiI-family杂交信号数量分别为20、16、7和18,而卫星DNA序列pSc250-family在新麦草、赖草中的杂交信号数量分别为17和24,在2个大赖草材料均没有信号检出.反转座子序列在3个物种染色体上基本呈散布分布方式,而且在赖草属物种染色体分布呈现同质化倾向,其中克隆序列pPj-44和pPj-28在新麦草和赖草属物种间信号分布差异显著,分别提示在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存在序列扩张和收缩,克隆序列pPj-77仅在1个大赖草材料10个染色体杂交信号强度区别于其余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新麦草重复序列在赖草多倍体形成过程发生了快速进化并可能存在同质化扩散,同时赖草属不同物种基因组间重复序列组成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转录组的党参NBS-LRR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为解析党参NBS-LRR(Nucleotide-binding site and leucine-rich repeat)抗病基因家族,探究党参抗根腐病机制,从而解决党参根腐病害难题,促进党参育种及产业发展.方法 基于党参响应根腐病病原菌的转录组数据,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党参NBS-LRR家族基因进行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表达模式及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成功鉴定到88个党参NBS-LRR家族基因,包括N、NL、CN、CNL、TN、TNL、PN共7种类型,分别有50、14、1、14、4、3、2个基因.结果表明,党参CNL及TNL类基因结构比较保守;党参CNL亚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扩增;党参NBS-LRR家族基因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条件下存在时间表达模式差异,且侵染前期(6-24 h)高表达的基因DN64786c1g6、DN64786c1g5、DN48234c0g2、DN54844c1g2、DN59747c0g3、DN56071c1g8、DN64591c1g1、DN48464c1g1、DN59886c0g1在调控党参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党参的抗病蛋白DN54844c1g2可能与GLR家族互作,进而通过调节Ca2+内流参与免疫调控;DN64786c1g5可能与CYTC-1和CYTC-2互作,进而通过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党参响应根腐病过程;DN59747c0g3可能与MPK3互作,进而通过参与MAP信号级联、磷酸化WRKY转录因子以及参与超敏反应(HR),在党参响应根腐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党参NBS-LRR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对于探究党参抗根腐病机制、发掘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樟树NBS-LRR类抗病基因家族分析与CcRNL基因克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是自然界中较少受病原体侵害的优良抗性种质资源.利用生物信息的方法对樟树叶组织转录组数据中NBS类抗病基因进行了鉴定,对其编码的假定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及系统发生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樟树叶组织转录组中共找到28个具有完整编码框的NBS类抗病基因,大小在2118-3378 bp之间,编码蛋白等电点在5.35-9.03之间;在NBS区域内鉴定获得8个保守motifs,系统发育树将28个成员分为5个亚组.通过PCR法克隆获得2个RNL类抗病基因全长,分别命名为CcRNL1和CcRNL2,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二者相似性为71%,在多肽N端都具有RPW8-like保守序列,暗示它们可能具有拟南芥RPW8基因所具有的广谱抗白粉病功能.采集感白粉病和正常樟树幼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cRNL1可被樟树白粉病菌诱导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响应白粉病菌胁迫反应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患儿N-MY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N-MYC基因拷贝数在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患者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483例NTs患儿肿瘤组织标本,其中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 38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 89例、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6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考察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83例NTs患儿N-MYC基因扩增率为12.4%.N-MYC基因扩增均发生在NB中,而在GNB及GN中未见其扩增(P<0.05).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更易发生在低分化程度的NB中(P=0.01),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N-MYC基因扩增率增加.男性患儿N-MYC基因拷贝数改变的发生率多于女性患儿(P=0.05).患儿年龄≤18个月者N-MYC基因扩增率有低于>18个月者的趋势(P=0.092).生存分析显示:N-MYC基因扩增组患儿生存率明显低于获得组及正常组.结论:NTs患儿N-MYC基因扩增与NTs的类型、分化程度、性别、年龄及生存密切相关.本研究为NTs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巴特综合征2例及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巴特综合征(NBS)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其治疗、预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近期确诊为新生儿巴特综合征的(NBS)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男、女各1例,起病时间:均为新生儿(分别为生后6天,和生后24天).临床表现均为生后出现反应差,哺乳差,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落后,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均为: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低钙,代谢性碱中毒,血压及尿量正常.其中1例行基因检测:患儿CLCNKBEx.1-3de1(CDS.1-2de1)杂合突变.其父亲为CLCNKB基因c.1408G>C(p.G470R)杂合突变;其母亲为CLCNKBEx.1-3de1(CDS.1-2de1)杂合突变.确诊新生儿巴特综合征(NBS)3型,均给予口服氯化钾及氯化钠替代治疗,结果患儿电解质紊乱较前明显纠正,电解质水平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目前1例仍在治疗中,1例回家口服药物.通过检索文献,目前国内报道NBS20例.男14例,女6例,早产儿的2例,其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嗜盐、脱水倾向;反复呕吐;发作时四肢无力、肢体麻木、疼痛、行走困难;手足搐搦、生长发育,迟缓、肾钙化、智力发育障碍.产前发现羊水多3例,低钠18例,低氯21例,低钙20例,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1 8例,醛固酮升高18例,4例正常.19例行肾脏B超检查,其中5例正常,9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5例双肾髓质钙沉积,治疗结果:3例死亡,6例稳定,5例好转,4例失访.结论 对新生儿期尤其是生后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伴生长发育落后、反应差、体重不增的,给予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10%氯化钠,10%氯化钾的,电解质水平仍不能很快纠正至正常范围内的,应高度怀疑NBS,给予大剂量10%氯化钾及氯化钠补充,及时完善相关基因检查,明确类型,为以后治疗做一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修复缺陷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DNA修复缺陷是一类伴典型特征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包括ATM、MRE11、NBS1、BLM、RNF168、DNMT3B、ZBTB24、PMS2、MCM4共9个基因缺陷导致的8种疾病,此类疾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多数为单基因遗传病,免疫缺陷程度不等.现主要综述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诊断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克隆、育种利用及稻瘟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稻瘟病是世界上影响水稻(Oryza sativa)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寄主水稻和病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注释的完成,水稻和稻瘟病菌的互作体系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该文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及育种利用进行概述,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水稻全基因组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同时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鉴定及无毒蛋白与抗病蛋白的互作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发展和抗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枯萎病菌胁迫下3种黑籽南瓜HQRGA2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云南栽培的3个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品种(白皮、花皮和绿皮品种)为试材,在室内接种评价枯萎病抗性基础上,研究了3种材料受枯萎病菌胁迫后NBS抗病基因同源序列HQRGA2 (GenBank登录号MG946756)的表达差异,以及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差异.结果 显示,3种黑籽南瓜HQRGA2的表达均受枯萎病菌诱导,与感病白皮品种和中抗花皮品种相比,抗病绿皮品种HQRGA2的表达水平增加迅速且持续能力强,呈增加-降低的表达特点.接种枯萎病菌后,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O2-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抗病品种则在侵染中后期急剧升高.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的POD活性、MDA含量主要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则主要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抗病品种的POD和SOD活性变化平稳,MDA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枯萎病抗性与侵染早期POD和SOD活性呈负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正相关,而CAT活性与抗性并无一致性,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变化平稳,中抗品种表现为平稳-升高.由此表明,枯萎病菌侵染黑籽南瓜后,产生了较高水平的O2-,感病品种主要依赖SOD和POD,中抗品种依赖POD、SOD和CAT来清除活性氧,以增加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能迅速启动并维持NBS类抗病基因序列的高量表达,其抗氧化酶可维持较高的活性水平,但对枯萎病菌胁迫不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相关信号通路在部分慢性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 ATM)是和DNA损伤有关的一个重要基因.与ATM相关的T淋巴细胞衰老在慢性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减数分裂重组蛋白11(recombinant meiotic recombination , MRE11)/RAD50/NBS1( MRN)复合物-ATM相关通路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后被抑制,导致T淋巴细胞的功能障碍、衰减并可能介导HCV感染的致癌性和免疫逃逸;此外,该通路直接参与并协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本文主要讨论MRN-ATM相关通路分别在HCV、HIV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新的相关抗病毒及免疫联合治疗药物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端粒及其类似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端粒与细胞凋亡、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端粒长度及其结构的完整性在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端粒末端具有富含鸟嘌呤的串联结构(TTAGGG),其单链悬出末端回旋形成loop环维持端粒功能稳定,该序列在一定情况下能自发形成G-四链体(G4).G4的形成会从结构上抑制端粒酶或者ALT延长端粒的作用从而具有抗肿瘤特性.与端粒同源的寡核苷酸(T-Oligo)入核后会引发肿瘤细胞的DNA损伤反应,通过激活ATM(毛细血管共济失调基因)通路,上调p53、p73、p95/Nbs1等下游因子,使肿瘤细胞发生衰老或凋亡.本文综述端粒及其类似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