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COS患者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复诊的PCOS不孕女性259例进行调查,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究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关因素.结果:共发放259份问卷,有效回收246份,有效率95.0%;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自评量表评分57.48±7.25分,CD-RISC评分61.27±8.56分,SAS评分56.62±6.71分、SDS评分58.29±6.84分、PSSS评分55.73±6.28分.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高、对疾病了解程度低、未制定个性化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心理韧性低、焦虑高、抑郁高及社会支持低是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临床可依据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综合评估,通过制定个性化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提高PCOS不孕女性生活方式管理水平,以促进疾病康复,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苯并(a)芘对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功能及Treg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苯并(a)芘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鼻黏膜功能及Treg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中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各12只.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进行建模处理.建模后,苯并(a)芘干预组腹腔注射7.89 mg/kg苯并(a)芘,正常对照组和AR模型组给予等量的无菌PBS溶液腹腔注射.对各组小鼠的鼻炎症状评分和鼻腔灌洗液细胞涂片嗜酸细胞(EOS)计数、血清中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sIg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小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小鼠鼻黏膜Th亚群及Foxp3甲基化和蛋白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与AR模型组相比,苯并(a)芘干预组中小鼠鼻炎症状评分和鼻腔灌洗液细胞涂片EOS计数增加最为明显(P<0.05),小鼠血清中 OVA-sIgE、GM-CSF、TNF-α、IL-13 和 Eotaxin 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5);苯并(a)芘干预后,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鼻黏膜上皮组织排列紊乱,增生和血管扩张严重,纤维上皮也受到严重的损伤,出现大量的杯形细胞,苯并(a)芘干预组小鼠鼻黏膜中AhR阳性细胞数量升高最为明显(P<0.05);Th1和Treg占比降低最为明显,Th2、Th17占比升高最为显著(P<0.05);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5),小鼠脾脏中Foxp3蛋白水平降低最为明显(P<0.05).结论 苯并(a)芘通过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甲基化,降低Treg细胞比例,加重了鼻黏膜炎症和免疫失衡,进而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毒素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预防哮喘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提前给予脂多糖(LPS)对支气管哮喘(哮喘)预防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机制,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前用LPS处理BALB/c背景6~8周小鼠,然后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铝佐剂诱导小鼠哮喘模型,阴性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分为以下4组:LPS给药1次组(LPS1组),LPS给药2次组(LPS2组),阴性对照组(NS组),OVA组。通过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Th2型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流式细胞术测肺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等方法探索LPS对哮喘有无预防作用。结果:LPS预处理小鼠在OVA诱导后,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提示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匀浆IL-5、IL-6、IL-13降低,LPS2组IL-10及Treg比例增高,与O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S通过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及刺激Treg细胞增殖减轻OVA诱导的哮喘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OVA致敏液0.2 ml腹腔注射;在21 d~28 d每天给予OVA激发液雾化吸入30 min/次,连续7 d;WIN 62,577干预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WIN 62,577 300 μ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小鼠烦躁不安、直立、弓背蜷缩、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减轻。在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激发后,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Penh值明显降低( P<0.05)。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 P<0.01)。HE染色显示WIN 62,57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支气管上皮无明显脱落,黏膜水肿不明显,平滑肌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变化相似。 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异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剂调控HSP90乙酰化治疗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特异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 Hcl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Tubastatin A Hcl调控HDAC6/热休克蛋白90(HSP90)/κB抑制因子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治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6~8周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Tubastatin A Hcl组,每组6只。哮喘小鼠模型的构建使用卵清蛋白致敏和卵清蛋白激发的方式。测定各组小鼠气道阻力以评估气道反应性。采用HE、AB-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以及气道周围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IKK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6、磷酸化IKK、磷酸化NF-κB、IKK和NF-κB的表达水平。免疫沉淀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SP90乙酰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哮喘小鼠模型构建及气道炎症水平检测: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增高;与哮喘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和Tubastatin A Hcl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降低;HE、AB-PAS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气道周围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内可见黏液分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明显,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增加。与哮喘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和Tubastatin A Hcl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以及气道周围胶原沉积水平降低。(2)小鼠肺组织中HDAC6表达水平及HSP90乙酰化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6表达水平升高;Tubastatin A Hcl干预后小鼠肺组织中HDAC6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HSP90乙酰化水平降低;Tubastatin A Hcl干预后小鼠肺组织中HSP90乙酰化水平升高。(3)小鼠肺组织中IKK和NF-κB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KK和NF-κB磷酸化水平升高;Tubastatin A Hcl干预后小鼠肺组织中IKK和NF-κB磷酸化水平均降低。结论:特异性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 Hcl能够有效缓解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Tubastatin A Hcl上调HSP90乙酰化水平,进而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NF43通过β-catenin抑制黑色素瘤细胞PD-L1表达并促进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43(RNF43)对黑色素瘤中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OVA进行RNF43基因过表达与敲低;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Lv-Ctrl-OE组、Lv-RNF43-OE组、Lv-Ctrl-KD组和Lv-RNF43-KD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OVA体内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黑色素瘤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D8 + T细胞穿孔素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RNF43对PD-L1的转录调控作用。 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RNF43稳定过表达与敲低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Lv-RNF43-OE和Lv-RNF43-KD。小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Lv-RNF43-OE组瘤体质量为(0.08±0.06)g,明显小于Lv-Ctrl-OE组的(1.04±0.5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 P=0.032);Lv-RNF43-KD组瘤体质量为(1.94±0.29)g,与Lv-Ctrl-KD组的(1.15±0.74)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0, P=0.16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v-RNF43-OE组CD8 + T细胞穿孔素荧光强度为9 034±2 628,明显高于Lv-Ctrl-OE组的3 847 ±1 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 P=0.015);Lv-RNF43-KD组CD8 + T细胞穿孔素荧光强度为966±247,明显低于Lv-Ctrl-KD组的2 226±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 P=0.034);Lv-RNF43-OE组CD8 + T细胞IFN-γ荧光强度为2 422±429,明显高于Lv-Ctrl-OE组的1 688±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3, P=0.034);Lv-RNF43-KD组CD8 +T细胞IFN-γ荧光强度为614(454,863),与Lv-Ctrl-KD组的1 159(1 152,2 0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6, P=0.050)。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Lv-RNF43-OE组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7±0.16,明显低于Lv-Ctrl-OE组的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8, P=0.041);Lv-RNF43-OE组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2±0.09,明显低于Lv-Ctrl-OE组的1.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3, 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CMV6-NC组、RNF43组、RNF43+β-catenin组和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00±0.00、0.84±0.00、1.49±0.00和1.57±0.03( F=2 218.33,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pCMV6-NC组相比,RNF43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 P<0.001),RNF43+β-catenin组和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 P<0.001; P=0.003);与RNF43组相比,RNF43+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 P<0.001)。 结论:RNF43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的表达降低黑色素瘤中PD-L1 mRNA的表达并促进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每组5只。OME组应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及局部致敏建立OME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OME+DAPT组在OME建模的基础上予以DAPT腹腔及鼓室注射。应用内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比较各组中耳无纤毛区及纤毛区组织学及黏液-纤毛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示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在中耳黏膜非纤毛区和纤毛区黏膜下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纤毛区:(6.83±1.47)μm比(38.58±9.57)μm比(32.17±11.89)μm, F=107.90;纤毛区:(26.69±3.22)μm比(30.41±6.75)μm比(26.76±4.06)μm, F=5.62; P值均<0.01]。OME组在非纤毛区和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F值为42.08和4.40, P值均<0.05),OME+DAPT组在非纤毛区与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OME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1.55和2.77, P值均<0.05)。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区见OME组中耳黏膜纤毛排列明显紊乱、倒伏;OME+DAPT组纤毛形态排列较OME组好转,仍有部分倒伏。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杯状细胞计数分别为(9.87±1.92)、(15.67±5.77)、(10.33±1.99)个,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43, P<0.01)。OME组杯状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F=9.00, P<0.01),OME+DAPT组杯状细胞数目较OM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1, P<0.01)。 结论:在OVA诱导的变态反应相关的OME中存在中耳局部超微结构变化,尤其是中耳纤毛区黏膜纤毛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纤毛倒伏、紊乱,杯状细胞增多。DAPT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缓解中耳黏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形态学损伤,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及高分泌状态从而调节OVA诱导的OME的局部变态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气道上皮细胞BEAS-2B激素抵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人气道上皮细胞激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通过卵清白蛋白(OVA)/脂多糖(LPS)在BEAS-2B细胞上构建激素抵抗模型,将人骨髓MSC与BEAS-2B细胞进行共培养。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间充质干细胞+激素组(MSC+bud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8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GRα、HDAC2 mRNA表达。结果:MSC组IL-8的表达水平(31.7±0.7)明显低于激素组(49.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SC组ROS的表达水平(2754±154)明显低于激素组(462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C组HDAC2 mRNA的表达水平(1.749±0.005)明显高于激素组(1.283±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C组GRα mRNA的表达水平(1.623±0.079)明显高于激素组(1.047±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SC组HDAC2蛋白的表达水平(1.067±0.100)明显高于激素组(0.620±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SC组GRα蛋白的表达水平(0.834±0.053)明显高于激素组(0.579±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S与IL-8表达呈正相关( r=0.796, P<0.01),与HDAC2和GRα mRNA表达呈负相关( r=-0.893 3, P<0.01; r=0.931 4, P<0.01);与HDAC2和GR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r=-0.929 5, P<0.01; r=-0.864 3, P<0.01)。 结论:人骨髓MSC可通过外分泌的方式改善BEAS-2B细胞的激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表达,提高HDAC2表达,进而提高GRα表达有关;MSC还可通过降低IL-8表达,从而改善激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46a负向调控表皮朗格汉斯细胞抗原提呈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分子miR-146a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稳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分选纯化新鲜分离及体外培养成熟后的表皮LCs,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 qPCR)分析LCs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FCM分析野生型和miR-146a条件性敲除(miR-146a conditional knockout,miR-146a cKO)小鼠表皮LCs数量差异。FCM分析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CD80)表达水平以及LCs吞噬Dextran-FITC的阳性细胞比例以评价miR-146a对LCs成熟和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内外试验分析miR-146a缺失的LCs刺激CD8 +OT-Ⅰ T细胞和CD4 +OT-Ⅱ T细胞增殖的能力以评价其对LCs的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新鲜分离的LCs比较,miR-146a在成熟LCs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野生型组比较,miR-146a缺失不影响表皮LCs的数量。分离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48 h后,miR-146a cKO小鼠与野生小鼠表皮LCs中MHCⅡ、CD86及CD80分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iR-146a缺失不影响LCs摄取抗原的能力,但miR-146a cKO小鼠表皮LCs刺激OVA蛋白特异性CD8 +OT-Ⅰ T细胞和CD4 +OT-Ⅱ 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 结论:miR-146a不影响表皮LCs稳态、成熟及吞噬能力,但抑制LCs的抗原提呈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