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MP90粘结系统与精氨酸牙膏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评价3M P90粘结系统与精氨酸牙膏对比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随机分为3M P90组、精氨酸组和对照组各40例,3M P90组患者3M P90粘结系统进行脱敏治疗,精氨酸组采用8% 精氨酸抗敏牙膏,对照组采用0.9% 氯化钠溶液涂擦敏感牙面作为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2月、3月的治疗效果和压力阈值、可视疼痛评分(VAS)以及Schiff冷空气敏感指数等牙本质过敏指标.结果:3MP90组和精氨酸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M P90组治疗后2、3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5.0%,分别高于精氨酸组的70.0%、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 P90组治疗后2月、3月压力阈值高于精氨酸组(P<0.05),治疗后3月的VAS评分、Schiff指数均分别低于精氨酸组(P<0.05),两组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Schiff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3M P90和精氨酸对牙本质过敏症均有治疗效果,但与精氨酸抗敏牙膏相比,3M P90粘结系统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长期疗效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龈生物型对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不同牙龈生物型对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颊侧牙颈部边缘位于龈下2 mm内的楔缺患牙,分为薄龈组和厚龈组(n = 40),两组排龈后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35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2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和牙龈评价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薄龈组和厚龈组患牙修复体固位率、边缘满意度、边缘密合性均在90%以上,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厚龈组牙龈指数与薄龈组和修复前相比均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薄龈组的牙龈退缩值与厚龈组和修复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采用有效排龈的前提下,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但薄龈组易发生牙龈退缩,厚龈组易出现牙龈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酸蚀粘结处理时间对不同程度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自酸蚀粘结处理时间对不同程度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240颗离体牙按照氟斑牙Thylstrup-Fejerskov指数(TFI)评分分为正常组(TFI评分0分)、轻度组(TFI评分1~3分)、中度组(TFI评分4~6分)、重度组(TFI评分7~9分)各60颗,每组再按粘结处理时间(15、30、60、90、120、150 s)分为6个亚组.选取各组离体牙颊舌侧釉质牙骨质界上方0.5 mm至牙尖下方2 mm的范围作为实验部位,每颗牙均匀磨除牙釉质1 mm,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各组分别静置15、30、60、90、120、150 s,再加压充填复合树脂4 mm,用慢速电磨金刚石锯片垂直于离体牙树脂充填面进行切割,得到若干1mm×1mm×8mm的长方体状试件,于蒸馏水中保存24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粘结界面,万能试验机测定拉伸断裂时最大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光学显微镜观测断裂模式.结果 在不同粘结处理时间下,各组试件粘结界面的结合度、平整度出现改变;正常组(15 s亚组、30 s亚组)、轻度组和中度组(120 s亚组)、重度组(90 s亚组)粘结效果较好.正常组粘结界面微拉伸粘结强度均高于各氟斑牙组,轻度组粘结界面微拉伸粘结强度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均<0.05).各组内不同亚组之间相比,正常组的30s亚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最高,高于60s、90s、120s、150s亚组(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的120 s亚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最高(P均<0.05).重度组的90 s亚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最高(P均<0.05).各组粘结界面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粘结面破坏,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粘结面破坏数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其中,粘结面破坏最多的是重度组的15 s亚组,粘结面破坏最少的是正常组的30 s亚组(P均<0.05).结论 在不同粘结处理时间条件下,氟斑牙釉质自酸蚀粘结强度不同.随着粘结处理时间延长,粘结强度总体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轻度、中度氟斑牙最合理的粘结处理时间是120 s,重度氟斑牙最佳处理时间是90 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间隙设置对椅旁CAD/CAM IPS e.max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椅旁CAD/CAM不同间隙设置对IPS e.max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voclar vivadent模型上的右上颌第一磨牙全冠标准模型翻制硅橡胶阴模,灌注超硬石膏预备体模型25个.用Sirona Cerec AC扫描采集光学印模,获得25个数字化代型.将代型随机分为5组,运用CEREC version 4.4.4操作软件将间隙值分别设置为30μm(A组)、60μm(B组)、90μm(C组)、120μm(D组)和150μm(E组),通过数控铣床切削得到IPS e.max全瓷冠25个,每组5个.采用Variolink N义获嘉粘结系统粘结.Leica体式显微镜扫描代型颊侧、舌侧、近中和远中4个基准点的垂直边缘缝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4个基准点的边缘适合性值A组均>120μm;E组均<30μm;B、C、D组为30~120μm.A、E组与B、C、D组分别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C、D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颊侧、舌侧、近中、远中不同测量位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REC version 4.4.4间隙设置值为60、90、120μm时,IPS e.max全瓷冠可以获得临床可接受的边缘适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