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K3CD相关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PIK3CD是磷酸肌醇-3激酶(PI3kinase,PI3K)的一个调节亚基,研究发现它主要在白细胞及PI3K信号通路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中表达,导致淋巴细胞群分化异常、功能缺陷等广泛免疫失调相关疾病。PIK3CD的过度表达与临床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活化的PI3K-δ综合征、弥漫大B淋巴瘤、各种实体癌症等。目前,针对这些疾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治疗等。文章对PIK3CD相关疾病的病因及其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临床与免疫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2)患儿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APDS2患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基因测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型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同龄儿童或患儿父亲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 女,6岁4月龄,因"面色苍白1个月余,咳嗽7 d"于2017年6月首次入院,IgA(<0.067 g/L)降低伴IgM(2.55 g/L)升高,腹部超声提示肝脏(肋下1.7 cm)和脾脏(肋下3.6 cm)肿大,基因测序显示患儿PIK3R1基因c.1425+1G>A杂合突变,予醋酸泼尼松(10 mg/次,3次/d,逐渐减量)口服治疗7个月,患儿IgM降至正常(1.72 g/L),肝脾缩小(肝肋下0 cm,脾肋下0.5 cm)。2019年7月因"面色苍黄半个月"二次入院,精细免疫分型提示初始CD4 +T细胞(0.386)和初始CD8 +T细胞(0.271)比例降低,终末分化效应记忆CD8 +T细胞(0.377)和过渡性B细胞(0.223)比例增高。患儿CD3 +T、CD4 +T、CD8 +T细胞(4 125、5 213、3 497)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平均荧光强度峰值高于其父亲(3 434、3 312、3 058)。患儿滤泡辅助T细胞(0.299)、Th1(0.491)和类Th1(0.438)比例高于正常儿童(0.156、0.313、0.303),而Th17(0.126)和类Th17(0.188)比例低于正常儿童(0.198,0.315)。患儿T细胞衰老指标CD57比例(0.306)高于正常儿童(0.246)。 结论:APDS2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激素治疗对其淋巴组织增生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2013至2021年由基因确诊的儿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由基因分型确诊的APDS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章,总结临床特点及基因类型。结果:本例APDS患儿以反复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诊断支气管哮喘后平喘治疗效果欠佳,后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行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多发的气管支气管增生物,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确诊。经文献检索,共检索到中国儿童APDS病例报道17篇,共58例,男女比例为32∶26,发病年龄为22 d~8岁,病死率13.2%。首发表现及临床表现均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常合并EB病毒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相关指标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基因检测,我国以 PIK3CD基因c.3061G>A突变最常见。 结论:APDS为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为常见表现,需依靠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2例的临床和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δ syndrome,APDS)是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δ,PI3Kδ)过度活化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APDS1是因PIK3CD基因突变引起,而APDS2是由PIK3RI基因突变引起 [2],都导致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活化,造成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抑制 [3]。现国内外报道的热点集中在c.3061G>A(E1021K)位点突变,尚未见c.1690-8C>T位点突变。现报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经基因检查确诊的2例APDS患儿,以期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幼年女性患者。患儿以“间断乏力2年余”入院就诊,遗传性疾病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携带PIK3CD基因的杂合致病突变 c.3061G>A和SPTB基因的1个杂合意义未明突变,诊断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与胞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为半相合,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三系增生,骨髓呈完全嵌合状态。患儿定期复查评估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有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的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PIK3CD基因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1例APDS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4岁,因咳嗽1年余入院,反复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气道黏膜弥漫滤泡样增生。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利用二代测序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患儿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E1021 K)杂合突变。经双亲验证,父母未存在该突变,表明患儿为新发基因突变。对该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定期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病情控制尚稳定。结论:APDS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以及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改变等,其中气道弥漫性滤泡样增生改变为APDS相对特异性改变。PIK3CD基因C.3061G>A(E1021 K)为常见的新生突变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临床特征及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δ syndrome,APDS)是由PIK3CD基因或PIK3R1基因突变导致PI3K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Angulo等学者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病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良性淋巴结增生、自身免疫病、淋巴瘤等,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发病,但也有成人发病及无症状患者的报道,加之APDS免疫表型多变,通常IgA水平降低,IgM水平可正常或升高,IgG水平多变,首诊时容易误诊,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需及时的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1型与2型临床特征差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delta syndrome,AP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根据基因突变类型的不同分为APDS1型和APDS2型。APDS1患者较易发生支气管扩张、鼻窦炎、肝脾肿大、哮喘、自身免疫性或自身炎症性疾病,更频繁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PDS2患者较易发生肺炎、眼部感染、淋巴结病、恶性肿瘤和神经/生长迟缓。免疫学特征中APDS1的T细胞计数显著降低,APDS2更易出现IgM水平升高。雷帕霉素治疗对APDS的两种类型都有益处,而Leniolisib在APDS1患者中的耐受性更好。该文通过对APDS1型和APDS2型临床表现、免疫学特征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PDS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合并生殖细胞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女,7岁,因“间断腹痛20 d”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无性细胞瘤。既往因反复感染、淋巴结肿大,经免疫功能测定和基因检测诊断为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予西罗莫司、丙种球蛋白治疗APDS的同时,经过手术及化疗,肿瘤完全缓解,患儿感染频率较前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