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行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 45 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为观察组.另选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常规护理 45 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性 97.78%高于对照组 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低于对照组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采用基础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住院且发生VTE的62例患儿作为VTE组,按照1∶4的比例选择同时间段在同科室住院且未发生VTE的248例患儿作为非VT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研究期间,VTE发生率为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长≥3 d、留置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ICU住院时长≥4 d、制动时长>72 h是住院患儿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x2=5.291,P=0.152.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结果显示,模型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2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住院患儿VTE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VTE高风险患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信念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肿瘤患者,其中2020年1—9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47例),2020年10月—2021年6月入院的患者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认知水平、依从行为、锻炼行为。探讨依从行为与锻炼行为的迁移效应。结果: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健康认知水平、依从行为评分和锻炼行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依从行为到锻炼行为存在迁移效应,非赋范拟合指数( NNFI)、比较拟合指数( CFI)、拟合优度指数( GFI)均>0.9,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0.06。 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康复锻炼行为,且依从行为对锻炼行为存在迁移效应,可达到促使健康行为转变的双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留置PICC的乳腺癌患者开展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乳腺癌患者开展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从患者基本情况、置管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症状程度、护理前后自我管理监测能力及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7 d、护理1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患者开展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学习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超高龄患者经心脏起搏器同侧置入PICC多次异位调整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1例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混合性失语,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超高龄患者,在心脏起搏器同侧置入PICC多次异位调整的护理。方法:置管前充分评估,置管后全面护理。结果:患者现使用PICC导管行静脉治疗80 d,无导管堵塞、血栓、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心脏起搏器同侧置PICC导管前,应全面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确保PICC安全留置和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在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安市中医院2018年1~12月接收治疗的PICC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肢静脉血栓风险、风险评分结果以及14 d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静脉风险评估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及风险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在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患共享决策沟通护理对门诊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患共享决策(SDM)沟通护理对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ICC患者2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01)和对照组( n=100)。对照组常规由门诊护士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SDM沟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门诊护理8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评分、PICC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ICC基础知识评分、导管相关知识评分、换药相关知识评分、日常维护知识评分和导管异常处置知识评分分别为(4.13±0.15)分、(3.95±0.20)分、(4.13±0.15)分、(4.25±0.27)分和(4.45±0.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0.21)分、(3.04±0.12)分、(3.24±0.21)分、(3.51±0.23)分和(3.09±0.41)分( t=34.60、39.06、34.60、20.90、29.34,均 P < 0.05);观察组自我观察能力评分、自我清洁维护评分、肢体功能锻炼评分、PICC维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36.02、17.09、14.29、41.66,均 P < 0.05);观察组GSES评分、QLQ评分为(34.58±6.76)分、(68.97±7.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45±5.11)分、(51.85±6.36)分( t=8.24、17.97,均 P < 0.05);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3.0%(χ 2=5.24, P < 0.05)。 结论:SDM沟通护理模式在门诊PICC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上肢功能锻炼在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的上肢功能锻炼在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KAP的上肢功能锻炼方案。比较两组静脉血栓事件、PICC相关并发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置管14、21、28 d后,干预组上肢静脉血栓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KAP的上肢运动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肿瘤患者VTE为核心的护理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1日,借助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678篇,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妇科肿瘤"为最为高频关注的肿瘤类型,"围手术期""PICC""化疗"为主要聚焦的研究场景;"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等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在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议我国护理学者在该领域深化特异性风险评估与细节化预防、加强院外持续随访,继续推进完善循证护理、生活质量等相关研究,还可结合该领域国外护理研究、国内外医疗研究以明晰进一步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选择同科室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5例留置PICC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CASI的发生情况、发生CASI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ASI发生率为7.19%(22/306)低于对照组的20.34%(60/295),且试验组患者张力性水疱、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发生CASI的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CASI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