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o样激酶4抑制剂Centrinone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4(PLK4)抑制剂Centrinone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PLK4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在人类蛋白组数据库中分析PLK4在胃癌组织中的定位;利用不同浓度(0、1、2、5 μmol/L)的Centrinone处理不同胃癌细胞系,再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检测Centrinone对AG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GS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天冬酶-3(Caspase-3)、BCL-2、BAX等的变化.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PLK4在胃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胃癌预后相关(P=0.001).细胞生长实验显示Centrinone对AGS、BGC和SGC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AGS最敏感(IC50=1.386 μmol/L).细胞迁移实验提示Centrinone浓度越大,胃癌细胞迁移的数量越少(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Centrinone浓度越大,细胞凋亡比例越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ntrinone浓度越大,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3的裂解体表达量增多越明显(P<0.05),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越明显(P<0.05),而BAX的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同时检测发现PI3K和AKT的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PLK4抑制剂Centrinone可以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BCL-2表达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内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产科诊断为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试验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对照组直接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取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测定促增殖分子[Ki-67、人细胞周期相关激酶(CCRK)、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Polo样激酶1(Plk1)、生成素(Survivin)]、抑癌基因[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p16基因、真核起始因子4E3(eIF4E3)、N-myc下游调节基因4(NDRG4)、Ras相关结构域因子2A(RASSF2A)、增强子结合蛋白1(Ebp1)]及侵袭基因[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9(ADAM1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宫颈癌病灶内促增殖分子Ki-67、CCRK、CyclinB1、CDK1、Plk1、Survivin和促侵袭基因β-catenin、MMP8、ADAM1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2.019、26.009、15.096、21.991、26.727、14.592、14.309、21.111、18.154,P=0.000),抑癌基因LRIG1、p16、eIF4E3、NDRG4、RASSF2A、Ebp1和侵袭基因TIMP1、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19.018、18.706、16.997、20.411、25.332、20.446、22.476、20.289,P=0.000).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宫颈癌病灶内促增殖分子及促侵袭基因的表达,促进抑癌基因及侵袭抑制基因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瘤病毒联合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新型水疱口炎病毒VSVΔM51联合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核糖体S6激酶1(RSK1)抑制剂BI-D1870和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BI2536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GL261、CT2A、HS68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分别用100 nmol/L雷帕霉素,10μmol/L BI-D1870,100 nmol/L BI-2536预处理2 h后感染0.1感染复数(MOI)VSV△M51病毒,72 h后采用Alarma Blue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用上述药物预处理1 h后感染10 MOI VSV△M51病毒,24 h后活化Caspase-3染色检测GL261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2)将GL261、CT2A细胞细胞分为VSVΔM51组 、 雷帕霉素+VSVΔM51组 、BI-D1870+VSVΔM51组 、BI2536+VSVΔM51组,分别用上述药物预处理1 h后感染0.1 MOI VSV△M51病毒,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IVIS200活体成像系统检测4组细胞病毒荧光素酶的变化;(3)15只CT2A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V△M51组、BID-1870+VSV△M51组和BI2536+VSVΔM51组,每组5只.后2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BI-1870(100 mg/kg)、静脉注射BI-2536(20 mg/kg),24 h后3组小鼠均静脉注射病毒VSV△M51,24 h、72 h后IVIS200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病毒荧光素酶;15只GL261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的分组和处理同上,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GFP的表达;病毒噬斑法检测小鼠的病毒滴度.结果(1)与对照组、 雷帕霉素组、VSVΔM51组、BI-D1870组、BI-2536组比较,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aspase-3染色检测显示对照组无凋亡,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可见少量凋亡小体,但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凋亡小体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BI-D1870组、BI-2536组、VSVΔM51组GL261、CT2A细胞活化PARP蛋白的表达少于雷帕霉素+VSVΔ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Annexin V-FITC/PI染色结果与活化Caspase-3染色结果一致.(2)与VSVΔM51组、雷帕霉素+VSVΔM51组比较,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ΔM51组细胞GFP的表达增强、病毒荧光素酶更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2 h后VSV△M51组、BID-1870+VSV△M51组、BI2536+VSV△M51组CT2A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荧光素酶亮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VSV△M51组、BID-1870+VSVΔM51组、BI2536+VSV△M51组GL261细胞颅内种植胶质瘤模型小鼠的病毒滴度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小分子抑制剂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VSV△M51病毒的复制,进而增强了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其增效效果明显优于雷帕霉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LK1抑制剂BI-2536的合成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PLK1抑制剂BI-2536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D-2-氨基丁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酯化、还原胺化、亲核取代、还原环合、甲基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7R)-2-氯-8-环戊基-7-乙基-7,8-二氢-5-甲基-6(5H)-蝶啶酮;以3-甲氧基-4-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酰胺化、硝基还原,得到关键中间体4-氨基-3-甲氧基-N-(1-甲基-4-哌啶基)苯甲酰胺;上述两个中间体经盐酸催化的C-N偶联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BI-2536.结果 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总收率达51.0%(以D-2-氨基丁酸计),产品纯度为99.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4-氨基嘧啶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PLK1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4-氨基嘧啶苯磺酰胺类化合物,评价化合物对PLK1(polo-like kinase 1)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4,6-二氯嘧啶和取代硼酸酯为原料,经Suzuki偶联、氨解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V1~V15;测试目标化合物的体外PLK1抑制活性.结果 与结论共合成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 H-NMR谱确证.体外抑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PLK1抑制活性均较先导化合物减弱,其中化合物V10对PLK1抑制活性相对较好(IC50 =2.937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术后近期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术后近期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CT和电子肠镜确诊的右伴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D2).最后纳入研究对象77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7~75岁.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手术40例,并命名为观察组,剩余37例行开放式根治术,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供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记录围手术期结局为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液体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和30天之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等.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患者术后7天血清内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 1,Plk1)、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X连锁的凋亡蛋白抑制剂(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的活力.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运行时间缩短,失血量减少,血管危险因素病发率降低(P<0.05),淋巴结获得量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输液天数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吻合口漏、乳糜漏、术后腹腔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整体不良发生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Plk1、TK1、XIAP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且具有手术难度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LK1抑制剂Volasertib联合紫杉醇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PLK1抑制剂Volasertib(Vol)联合紫杉醇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检测Vol与紫杉醇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将4T-1细胞分为对照组、Vol组、紫杉醇组、Vol+紫杉醇组,检测Vol与紫杉醇联合对4T-1细胞迁移的影响;评估细胞周期、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荷瘤小鼠模型探讨两者联合用药对4T-1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ol组、紫杉醇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Vol组、紫杉醇组、Vol+紫杉醇组4T-1细胞迁移数目、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荷瘤小鼠肿瘤体积、重量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G0/G1比例升高,Vol+紫杉醇组G0/G1比例升高,S期、G2/M比例下降(P<0.05);Vol与紫杉醇联合作用对4T-1细胞增殖、迁移及体内抑制效用加强(P<0.05).结论:Vol与紫杉醇可协同抑制4T-1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体内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