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2R5D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35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35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北京儿童医院2018年7月收治的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35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男性,1岁3个月龄,表现为发育落后,低热,患儿面容特殊(额部突出、鼻梁塌平),张口呼吸,肌张力减低。头颅磁共振成像示侧脑室增宽、透明隔间腔及Vergae腔形成、中间帆腔囊肿。基因检测结果示PPP2R5D基因位点新生突变(NM_006245:c.1258G>A,p.E420K)。检索到既往共10篇国外文献报道3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35型患者,包括本例共32例。32例中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32例;100.0%)、运动发育迟缓(26例;81.3%)、巨头畸形(26例;81.3%)、癫痫(8例;25.0%),此外有特殊面容、震颤、眼科异常、骨骼发育异常、心脏畸形等表现。PPP2R5D基因突变均为新生错义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智力障碍35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严重的语言发育落后、巨头畸形、肌张力减低、特殊面容。PPP2R5D基因新生错义突变为本病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头畸形-身材矮小-糖代谢缺陷综合征1家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8岁和4岁11月龄2患儿来自同一家系,分别以“生长发育迟缓、诊断糖尿病并血糖不稳”和“间断抽搐”于2022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表现均存在小头畸形、身材矮小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基因检测提示为PPP1R15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972C>T:p.R658C遗传自母亲,c.49_65dup:p.P23Afs*66遗传自父亲,诊断为小头畸形-身材矮小-糖代谢缺陷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由 PPP2R5D基因变异引起的神经发育迟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一例发育迟缓的婴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明该患儿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资料,锁定候选基因致病位点,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完成致病变异验证。结果:发现先证者存在 PPP2R5D基因c.592G>A(p.E198K)杂合变异,该变异为已知致病变异,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及患儿临床症状,诊断该患儿的致病原因为 PPP2R5D基因c.592G>A变异引起的。 结论:Jord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发现 PPP2R5D基因变异,有助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及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粪便多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招募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64例、腺瘤患者72例、增生性息肉患者33例和健康体检者59名,收集研究对象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亚硫酸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进行粪便隐血试验(FOBT)。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FOBT预测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采用R-Studio软件构建粪便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其他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并行校准验证。结果:粪便SDC2、PPP2R5C和ADHFE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腺瘤[74.3%(101/136)比47.1%(64/136), χ2=23.20, P=0.001]、结直肠癌[90.6%(58/64)比70.3%(45/64), χ2=8.91, P=0.003]、腺瘤[59.7%(43/72)比26.4%(19/72), χ2=14.43, P=0.002]中的阳性率均高于FOBT,在增生性息肉[21.2%(7/33)比6.1%(2/33), χ2=0.12, P=0.125]、健康对照[10.2%(6/59)比8.5%(5/59), χ2=4.01, P=1.000]中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腺瘤的效能优于FOBT[AUC:0.85(95% CI 0.80~0.91)比0.71(95% CI 0.64~0.78), P<0.05],尤其对腺瘤的预测更优于FOBT[AUC:0.82(95% CI 0.74~0.89)比0.64(95% CI 0.57~0.69), P<0.001]。ADHFE1基因甲基化状态预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90.6%、96.6%)。在>50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FOBT[90.2%(55/61)比68.9%(42/61), P<0.05]。依据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和各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结直肠癌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和观察到的结直肠癌诊断效能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 结论:粪便中SDC2、PPP2R5C及ADHFE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升高,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期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35型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35型(mental retardation autosomal dominant 35,MRD35)患儿的诊治过程。患儿男,生后1.5 h发病,表现为反复抽搐、肌张力低下、头围大、先天性肌性斜颈、喂养困难。动态脑电图示左中央区-颞区阵发性痫样波放电。全外显子组测序示患儿 PPP2R5D基因杂合变异c.139G>A(p.Glu47Lys),为新发变异,父母为野生型。随访至患儿1岁龄时,发育迟缓明显。MRD35临床缺乏特异性,需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诊断;且无特异性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语言训练、控制癫痫发作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PP2R5C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调节亚基B'γ(protein phosphatase 2 regulatory subunit B'gamma,PPP2R5C)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P2R5C在人MM细胞系(MM1S、RPMI-8226细胞系)和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水平.在MM1S细胞中分别转染PPP2R5C干扰siRNA(si-PPP2R5C组)及其阴性对照-siRNA(si-CTRL组)、PPP2R5C过表达质粒(OE-PPP2R5C组)及其阴性对照(OE-CTRL组),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不同浓度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处理si-PPP2R5C组和si-CTRL组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1 nmol/L的BTZ干预si-PPP2R5C组和si-CTRL组细胞24 h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Caspase 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 3/7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相较于PBMC细胞,MM1S、RPMI-8226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高表达PPP2R5C(均P<0.001).与si-CTRL组相比,si-PPP2R5C组在培养48 h、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均受到抑制(均P<0.001),凋亡率明显增加(5.97%vs 14.39%,P<0.001).与OE-CTRL组相比,OE-PPP2R5C组在培养48 h、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均增强(均P<0.01).si-PPP2R5C组BTZ的IC50值相比si-CTRL组显著下降(3.40 nmol/L vs 10.37 nmol/L,P<0.001).si-PPP2R5C+BTZ组相比于Control组和si-CTRL+BTZ组,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而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Caspase3/7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则增加(均P<0.05).结论 PPP2R5C在MM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敲低PPP2R5C表达后可抑制MM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以及增强BTZ的药物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IGF-1R抑制剂通过调控自噬抑制碱烧伤小鼠角膜基质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碱烧伤小鼠角膜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IGF-1抑制剂(PPP)对小鼠角膜基质纤维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81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碱烧伤(AB)组、碱烧伤+溶剂组(DSMO)和碱烧伤+IGF-1R抑制剂组(PPP).除Control组外,其余三组建立碱烧伤模型.自造模前1 d,PPP组给予2 mol/L PPP滴眼,DMSO组给予相同剂量溶剂,处理14 d.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碱烧伤小鼠角膜组织中IGF-1R的mRNA和蛋白水平.裂隙灯显微镜观察IGF-1R抑制剂干预处理后小鼠角膜混浊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损伤,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组织α-SMA和LC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碱烧伤造模后14 d,与Control组相比,AB组IGF-1R蛋白和mRNA表达量增加;与DMSO组相比,PPP组角膜混浊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α-SM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加.结论:抑制IGF-1R可能通过促进自噬,抑制角膜基质纤维化,进而减轻碱烧伤小鼠角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成本效益,为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2021年10月20日-2022年12月31日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101 217名筛查对象的筛查结果,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测算武汉市结直肠癌的疾病经济负担,估算武汉市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成本和效益,并对筛查对象的肠镜依从性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共完成101 217人的无创肠癌基因检测,检出阳性病变4483例,初筛阳性率为4.43%;初筛阳性完成肠镜检查者3 200例,肠镜依从率为71.38%,其中检出肠镜异常者2345例,肠镜异常检出率为73.28%;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总成本为3 480.43万元,总效益为29 758.28万元,净效益为26 277.85万元,本筛查项目的成本效益比为1∶8.5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提高肠镜检查依从性至80%、90%和100%,结直肠癌筛查的成本效益比可分别升高至1∶9.15、1∶9.78和1∶10.36.结论 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提高肠镜依从性可以使该筛查项目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利用CRISPR/Cas9构建敲除小鼠模型研究PPP2R3A基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应用CRISPR/Cas9 技术构建蛋白磷酸 2 调节亚基B″家族α亚型(PPP2R3A)基因敲除小鼠,从分子水平及组织水平上研究PPP2R3A缺失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将Cas9 mRNA和两个靶向PPP2R3A第3 外显子翻译起始密码子附近区域的单导向RNA微注射到C57BL/6 小鼠受精卵中.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鉴定后,基因PPP2R3A缺失型小鼠为KO组,野生型C57BL/6 小鼠为WT组(雄性3 只,雌性2 只).小鼠心脏组织经甲醛固定并制成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小鼠心脏组织总RNA和蛋白,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基因敲除小鼠的有效性和检测互作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F1 代PPP2R3A杂合小鼠,PCR和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的基因型存在 113 bp的缺失突变.与WT组相比,KO组心脏组织中PPP2R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参与心脏发育的G蛋白信号转导调控因子(RGS)19 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PP2R3A 蛋白表达受损引起了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PPP2R3A在体内可能通过与RGS19 蛋白互作来参与心脏的发育并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代综方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糖原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代综方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糖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激活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建立肥胖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5 g/kg)和代综方低(0.20 g/kg)、高(0.40 g/kg)剂量组,另取常规维持饲料喂养的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6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取肩胛棕色脂肪组织及腹股沟、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分别测定脂肪组织质量并计算体脂系数,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变化,PAS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糖原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糖原合成酶2(Gys2)、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3c(Ppp1r3c)、糖原合酶激酶(GSK)-3β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时点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C、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腹股沟、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及体脂系数显著升高(P<0.01),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细胞肥大、呈大空泡样,糖原积累较少,Gys2、Ppp1r3c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代综方高剂量组小鼠给药4、6周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G、TC、HDL-C、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肾周、附睾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及体脂系数显著降低(P<0.05,P<0.01),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质量显著降低(P<0.05),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可见多处形态不规则的小空泡,周围伴有细胞核聚集,糖原积累增加,Gys2、Ppp1r3c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各组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GSK-3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代综方可通过上调Ppp1r3c表达提高Gys2活性,促进糖原合成,诱导脂肪组织棕色化,增加脂肪产热,改善肥胖及相关糖脂代谢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