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致死亡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11岁,因双小腿及双足红肿疼痛3个月、溃疡1周,于2021年2月26日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患儿2020年12月赤脚玩雪后出现小腿远端及双足烧灼样疼痛,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阵发性发作,夜间明显,浸泡冷水后疼痛缓解;2021年2月20日起双小腿远端及双足逐渐出现深在性溃疡(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3 × 10 9/L(参考值4 × 10 9 ~ 10 × 10 9/L,下同),中性粒细胞计数7.3 × 10 9/L(1.8 × 10 9 ~ 6.3 × 10 9/L);红细胞沉降率46.0 mm/1 h(< 20 mm/1 h);C反应蛋白14 mg/L(0.8 ~ 8 mg/L)。尿粪便常规、凝血常规及相关项目、肌钙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均正常。足背创口处样本直接涂片镜检:少量革兰阴性杆菌,PAS染色阴性;分泌物培养:吉格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阳性。二代基因测序:患儿存在SCN9A基因c.2567G>A杂合突变,导致对应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p.G856D),见图2,患儿父母及弟弟未发现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ravet综合征患者 SCN1A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例1 SCN1A基因第12外显子存在c.2135delC(p.Thr712Lysfs*1)杂合变异,例2 SCN1A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c.1522 G>T(p.Glu508*)(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致病性。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者父母未检测到相同变异,均为新发变异( de novo)。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SCN1A基因c.2135delC和c.1522G>A变异均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PP3)。 结论:SCN1A基因变异可能为两例Dravet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基因变异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5A基因突变相关室性心律失常二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已发现的心脏钠通道基因 SCN5A点突变c.665G>A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家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c.665G>A突变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病情演变特点。 方法:分析2例家族性 SCN5A突变儿童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1例12岁女孩,1例10岁男孩,均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病史。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患儿及母亲均发现杂合子 SCN5Ac.665G>A突变。病例1女孩经过倍他洛克联合缬沙坦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心肌功能明显改善。病例2男孩予盐酸普罗帕酮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结论:SCN5A基因变异与部分儿童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当儿童中出现心律失常且有家族史时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基因组测序以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ravet综合征临床诊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Dravet综合征(DS)为婴儿期起病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约80%的患儿由SCN1A基因杂合变异所致。DS的临床特点包括1岁内常以热性惊厥起病;随后出现多种形式的无热惊厥;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易反复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多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DS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丙戊酸、托吡酯和氯巴占,应避免使用钠离子通道阻断剂。DS患儿由于发热容易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少数患儿可出现急性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探讨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1岁9个月的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要点。本研究系国内首次关于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的报道,且该患儿合并食管裂孔疝,目前在 SCN8 A基因突变患儿中尚未报道过。该例患儿在8月龄抽搐发作后出现了明显的发育倒退,联合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此次发作类型转变为婴儿痉挛症,入院后减停左乙拉西坦,应用促皮质素(ACTH)治疗,痉挛发作逐渐缓解。食管裂孔疝可能是 SCN8 A基因突变的一个表型,该例患儿扩展了 SCN8 A基因表型谱。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的抗癫痫药物选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有效。 SCN8 A基因突变相关婴儿痉挛症应用ACTH治疗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因Panel诊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基因变异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因Panel在诊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的基因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所有日龄≤28 d的新生儿(病例组)以及在本院足月出生的200例表型无明显异常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中国可防可治罕见病、中国新筛病种等为基础,筛选明确致病基因与变异位点为靶标,设计适合中国新生儿的基因Panel,针对542种疾病、601个基因。制备干血斑样本,采用该基因Panel进行检测,检出的致病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合临床特征分析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患儿的主要临床诊断(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出血性疾病、新生儿感染、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其他)数,分为1、2、3和≥4种诊断。采用 χ2检验及线性关联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例组共纳入173例患儿,致病变异检出率为30.6%(53/173),包括致病基因阳性52例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1例。病例组致病基因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0.1%(52/173)与15.0%(30/200), χ2=12.26, P<0.001];病例组共检出14个致病基因,分别为 FLG、UGT1A1、G6PD、MYH7、AR、ABCC2、ACADS、C YP21A2、GJB2、MEFV、PAH、PKHD1、SCN4A及 HBA。在病例组,致病变异检出率在黄疸新生儿中高于无黄疸者[35.2%(44/125)与18.8%(9/48), χ2=4.42, P=0.036],但在男婴女婴间、母亲是否高龄及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早产儿、是否发生出血性疾病、是否有新生儿感染、是否发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临床诊断数目1、2、3和≥4种的患儿,致病变异检出率呈线性增长[21.1%(8/38)、25.4%(15/59)、38.2%(13/34)与40.5%(17/42),线性关联 χ2=4.84, P=0.028]。在病例组,变异(包含致病基因阳性及携带者)检出率较高的基因有7个,检出率最高的为 UGT1A1[检出率为24.9%(43/173)],其他依次为 GJB2、 FLG、 DUOX2、 ABCA4、 G6PD和 MUT基因;7个高频变异位点为 UGT1A1基因c.211G>A(p.Gly71Arg)、c.1091C>T(p.Pro364Leu)、c.-41_-40dupTA及c.686C>A(p.Pro229Gln), GJB2基因c.109G>A(p.Val37Ile), FLG基因c.12064A>T(p.Lys4022Ter)及c.3321del(p.Gly1109GlufsTer13)。 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基因Panel可以为部分NICU患儿提供有效的基因检测,尤其是临床诊断复杂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难治性癫痫患儿的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难治性癫痫(RE)患儿的基因变异特征,为精准诊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2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就诊的117例R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1岁、1~<3岁、3~<12岁和≥12岁4组。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携带基因变异患儿的父母测序结果等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RE患者共11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0例。发病年龄范围为4日龄~14岁。117例RE患儿中,33例携带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检出率为28.21%(33/117)。<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21/39)、12.00%(3/25)和16.98%(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202, P<0.001)。有、无共患病患儿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12/36)和25.93%(2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59, P=0.549)。33例携带基因变异患儿中,27例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SNV)或插入缺失(InDel)变异,6例为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最高的变异基因为 PRRT2(15.15%,5/33),其次为 SCN1A(12.12%,4/33)。携带基因变异的患儿中,72.73%(8/11)的患儿根据参考文献调整药物后获得临床缓解。 结论:28.21%的RE患儿可检出致病或可能致病CNV变异,发病年龄小的患儿检出率较高, PRRT2和 SCN1A基因受累较多见。根据受累基因的类型调整药物将有助于提高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9A基因变异所致轻型癫痫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癫痫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1日因有生育需求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1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史,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选候选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反转录-PCR及Sanger测序确定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者为35岁女性,发病时无发热,意识丧失且颞叶出现异常放电,以抽搐、昏厥为主。WES检测显示其 SCN9A基因存在c.2841+5G>A杂合变异,Sanger测序验证该位点。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变异导致 SCN9A基因第16和17外显子之间插入了154个碱基,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影响SCN9A蛋白的正常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 结论:SCN9A基因c.2841+5G>A变异可能是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SCN9A基因的变异谱,同时为患者的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20例致病基因和临床特征的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致病基因、临床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15日至2021年4月15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收治的20例诊断为先天性LQTS且行基因检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 Fisher′ s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20例患儿均检出LQTS相关基因突变,其中18例(90.0%)检出致病突变或疑似致病突变。检出LQTS突变基因5个,分别为 KCNQ1、KCNH2、SCN5A、CACNA1C、AKAP9。18例(90.0%)患儿有阳性症状,其中13例(65.0%)有明确诱因。LQTS 1型(LQT1)患儿出现症状的诱因均与运动有关,具有复合杂合突变的LQT1及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1型(JLNS1)晕厥诱因为运动或情绪激动;LQTS 2型(LQT2)的诱因与运动无关;LQTS 3型(LQT3)剧烈运动可出现症状;LQTS 8型(LQT8)为无诱因发作。20例患儿心电图校正QT(QTc)间期为(553.1±66.6) ms(460~707 ms),其中17例QTc≥480 ms。各类型LQTS患儿心电图表现不一。QTc差异在不同性别、晕厥与无晕厥患儿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儿随访时间(3.4±2.3)年(0~8.3年)。17例患儿接受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及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3例未接受治疗。至随访结束,1例患儿死亡,19例存活,存活患儿中2例意识丧失。 结论:先天性LQTS基因诊断和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基因检测阳性率90.0%。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因基因分型而异。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时,ICD治疗可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N1A基因变异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3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个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例GEFS+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1为3岁2月龄男性,表现为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父亲、2个姑姑、奶奶、姨奶、舅爷及外曾祖母均在1 ~ 2岁时有发热抽搐,6岁之后未再发作。先证者2为1岁4月龄男性,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其母亲、舅舅及外祖母在5 ~ 6岁前均有发热、抽搐。先证者3为3岁11月龄男性,表现为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父亲、爷爷幼年均有发热、抽搐,7 ~ 8岁后未再发作。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1的 SCN1A基因存在父源c.1613T>C杂合变异,先证者2的 SCN1A基因存在母源c.2804A>G杂合变异,先证者3的 SCN1A基因存在父源c.1271T>C杂合变异,上述变异均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PP4)。 结论:SCN1A基因c.1613T>C、c.2804A>G及c.1271T>C变异考虑为3个GEF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