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在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PVI指导下补液;对照组30例,在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指导下补液。通过Masimo Radical-7和SedLine连续监测患者PVI、灌注指数(PI)、患者状态指数(PSI),术中PSI保持25~50。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围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晶体输入量、胶体输入量、输液总量、尿量,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包括患者入室6 min(T0)、插管后6 min(T1)、切皮时(T2)、胃肠吻合后(T3)、拔管后6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PVI、PI、中心静脉压;(4)炎症细胞因子及动脉血乳酸指标,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中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及乳酸。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时间、OAA/S评分、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晶体输液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术中胶体输液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照组的中心静脉压和PVI均高于观察组,前者在T2、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在T1、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PI、对照组心率、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心率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中心静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PVI T1~T4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两组患者内毒素、C反应蛋白、乳酸在术后第1、3天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PVI监测应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能较好地指导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循环容量和组织氧供需平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机体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EDline镇静监测下瑞马唑仑静脉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SEDline 镇静监测仪监测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1岁。8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R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为R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B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为B组,每组20例。患者均在SEDline镇静监测仪监测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根据患者大脑状态指数(PSI)调控麻醉药用量,PSI维持在25~50。观察指标:(1)比较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2)记录对比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切皮时(T 1)、单肺通气30 min(T 2)、术毕即刻(T 3)的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3)记录对比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盐酸瑞芬太尼用量;(4)对比术后6、24 h 疼痛VAS评分和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 结果:(1)4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术前Hcy、术前MMSE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内比较:R组心率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0, P=0.025),TR组、TB组、B组心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各组中的MAP、SPO 2、MDA、AOPP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组间比较:在T 0,4组间MAP、心率、SPO 2、MDA、AO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T 1、T 2,心率、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其中TB组心率均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MAP、SPO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在T 3,MAP、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其中B组MAP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心率、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TR组、TB组患者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用量较少,R组、B组较多,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67, P<0.001);而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4组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4组患者术后6、24 h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认知功能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TPV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能更精准地控制麻醉状态,且患者循环指标波动范围较小,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edline监测下肺结节患者瑞马唑仑改良诱导方案对插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的改良顺序诱导(镇痛-镇静-肌松)对肺结节患者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72例择期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诱导药顺序为舒芬太尼-瑞马唑仑-罗库溴铵,对照组为瑞马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药物剂量:瑞马唑仑0.2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8 mg/kg.记录围插管期意识丧失时间(LOC)、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状态指数(PSI)、频谱边缘频率(SEF)值和呛咳、体动、注射痛、追加瑞马唑仑、术中知晓等事件.结果:实验组的LOC时间、S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插管前(T1)的PSI和SEF值低于对照组,插管后1 min(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SEF值,插管后3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均意识丧失,且无一例出现气管插管期间知晓.结论:瑞马唑仑的改良顺序诱导使肺结节患者意识丧失时间缩短且围气管插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对室间隔缺损婴儿脑电谱缘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应用SedLine大脑功能监测记录婴儿脑电谱缘频率(SEF),近红外光谱法监测区域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仪(TCD)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BFV),分析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婴儿在麻醉状态下,潮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对脑电SEF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岁以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婴儿57例.入室行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后,调整潮气量(Vt,mL/kg)和呼吸频率(F)使PetCO2初始值为30 mmHg(1mmHg= 0.133 kPa,T30).持续使用SedLine监测脑电SEF,Fore-Sight实时监测右侧额部rScO2,应用TCD间断测量CBFV(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以及平均脑血流速度),经桡动脉测量有创动脉血压.通过调整Vt和F使PetCO2逐渐上升至35 mmHg(T35)、40 mmHg(T40)、45 mmHg(T45),于T30、T35、T40、T45点测量CBFV,记录脑电SEF、rS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组内比较,T30到T45过程中,脑电SEF明显下降(P<0.001),rScO2、CBFV收缩、CBFV舒张、CBFV平均值均显著增加(P<0.001).②相关性分析,T30~T45过程中脑电SEF与rScO2、CBFV收缩、CBFV舒张、CBFV平均、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婴儿在麻醉状态下,PetCO2对脑电SEF和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正常高PetCO2状态下,脑氧供更高、氧耗量更低,氧供需平衡更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EDline镇静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SEDline镇静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以期为麻醉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10例.记录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单肺通气30 min(T2)、术毕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病人状态指数(PSI);记录2组病人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以及术后6 h、24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2组病人在T1、T2、T3时间点MAP均降低(P<0.01),HR减慢(P<0.01),PSI均降低(P<0.01).其中,N组在T2时间点MAP降低较D组更明显(P<0.01),D组在T1时间点HR低于N组(P<0.01),在T2时间点PSI低于N组(P<0.01);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D组均明显低于N组;在术后6 h VAS评分D组低于N组(P<0.01),术后6 h Ramsay评分D组高于N组(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行右美托咪定联合SEDline镇静监测,术中病人麻醉状态得以控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镇静镇痛更加完善,无术后躁动,能对病人的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老年糖尿病患者术中SedLine脑电监测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术中麻醉监测SedLine数据与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65岁)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ASA分级均为Ⅰ~Ⅲ级;排除行神外、心外、移植手术,无法在头部安置电极及不能配合完成评估者.收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受教育年限、吸烟史、心肺系统合并症等一般资料.除常规术中监测外,监测患者SedLine多导脑电(EEG),包括原始EEG、患者状态指数(PSI)、爆发抑制(BS)、肌电图(EMG)以及密度频谱阵列(DSA).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EEG数据,住院期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2、3、7 d对患者进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诊断POD,并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诊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采用t检验筛选POD与非POD患者术中EEG差异参数,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系数,用ROC曲线计算截点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D患者合并POCD的发生率比非POD患者高57.2%(P=0.019),而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及住院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现PSI<25及BS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OD患者10~14 Hz的α波功率较非POD患者显著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相关性(OR=1.4,95%CI:1.036~1.85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CI:0.6~0.9),诊断界限值为0.5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0.4%.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术中EEG低α波功率与POD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