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V1和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 2019 年 2 月—2023 年 1 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 150 例NSCL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 30d内的PPC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PC组(n=26)及无PPC组(n=124),并记录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PPC组患者FEV1%术后预测值(ppoFEV1%)、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和DLCO更低,而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吸烟史比例更高,年龄更大(P<0.05).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ppoFEV1%和ppoDLCO%预测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50(95%CI:0.771~0.930)、0.858(95%CI:0.779~0.9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9.26%、53.25%.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74,OR=1.077),ppoFEV1%(β=-0.036,OR=0.964)和 ppoDLCO%(β=-0.103,OR=0.902)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PC组患者的ppoFEV1%、ppoDLCO%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473,P=0.015;r=-0.434,P=0.027).经ROC曲线分析,ppoFEV1%、ppoDLCO%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AUC分别为 0.850(95%CI:0.771~0.930)、0.926(95%CI:0.871~0.982).结论 ppoFEV1%<59.26%、ppoDLCO%<53.25%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PPC发生风险,检测患者的ppoFEV1%、ppoDLCO%有助于临床医生对NSCL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9月收治的96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0.02 m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入室时(T 0)、插管时(T 1)、插管后5 min(T 2)、拔管时(T 3)、拔管后5 min(T 4)及进入PACU 15 min(T 5)各时间点的HR和MAP;评价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Ramsay评分,T 4和T 5时的VAS评分,记录术毕至拔管所需要的时间及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T 0时相比,两组T 2、T 3和T 4时的HR降低,T 1、T 2、T 3和T 4时的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T 1和T 3时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T 4和T 5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R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01)。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0.02 m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及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选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血常规并计算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术后2 d至出院,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将其分为非PPCs组和PPCs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Cs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患者699例,其中非PPCs组620例,PPCs组79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 2、ASA分级Ⅲ级、肺段切除、肺叶及以上切除、多孔胸腔镜手术和术后SII升高是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或0.01)。术后SII预测PPCs的AUC (95% CI)为0.636(0.599~0.671)( P<0.05),其预测截断值为1 05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57.3%。 结论:BMI≥25 kg/m 2、ASA分级Ⅲ级、肺段切除、肺叶及以上切除、多孔胸腔镜手术和术后SII升高是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SII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PPC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经切口安置普通18~26 F引流管;观察组避开切口,在7~8肋间腋后线安置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管为16~22 F。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情况,术后并发症,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3 d、5 d疼痛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5.00%(2/40)]少于对照组[30.00%(12/40)](χ 2=8.65, 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3.54±1.14)d]和术后住院时间[(5.11±1.6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6±1.38)d和(6.72±1.72)d( t=4.31、4.28,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45±1.08)分、(2.35±0.64)分、(0.82±0.1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1.21)分、(3.51±0.87)分、(1.54±0.28)分( t=5.10、6.79、13.45,均 P < 0.05)。 结论: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毕时MAP、HR明显高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脉氧饱和度(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时MAP、HR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 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CD4 +、CD4 +/CD8 +值低于术前( P<0.05),但观察组术后CD4 +、CD4 +/CD8 +值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例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儿童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案及辅助治疗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包括:黏液表皮样癌7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尤因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婴儿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本组患儿中多以呼吸道症状就诊,包括咳嗽15例,气促1例,发热8例,咳血2例。ECMO辅助下支气管镜主气管肿物切除术1例,袖状切除术3例,左侧全肺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5例,肺段切除术4例。4例肺段切除患儿均术后复发,2例二次手术。结论:儿童肺部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气管内局限性肿物建议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或SBRT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卡氏评分(K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对两种治疗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符合要求的病例总生存率(O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局部控制率(LRC)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7例符合要求病例,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458例,SBRT 109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手术组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1.6%,SBRT组分别为88.6%和79.9%( P=0.097)。手术组和SBRT组的5年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 vs. 83.7%, P=0.270)。两组3年和5年期LRC相当(94.0%和85.9% vs.93.5%和93.5%, P=0.621)。两队列间5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 vs.79.0%, P=0.624)。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10%)出现≥3级治疗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30 d内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死亡。SBRT组中,1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SBRT或可作为代替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选择,但尚需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直视下椎旁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胸腔镜直视下椎旁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前在胸腔镜直视下胸3-4和胸5-6椎间隙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运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于上述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镇痛按压次数和追加镇痛药物量,记录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低,Ramsay镇静评分高;术后2、6、12、24 h血清IL-6和TNF-α浓度低,血清IL-10浓度高;镇痛按压次数、追加镇痛药物量、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胸腔镜直视下椎旁阻滞操作简单,可有效减轻胸科手术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钟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钟向式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钟向式肺叶切除术的184例CLM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71例,中位手术年龄为6.8个月,中位体重为9 kg。所有病例均为下叶切除,其中左侧81例,右侧103例。患儿术前均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明确病变位置及伴发畸形,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84例患儿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133例,叶内型隔离肺44例,支气管扩张4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3例。3例患儿因胸腔粘连而中转开胸,其余均通过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 min,范围为35~113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范围为1~60 ml。88.0%(162/184)的患儿未安置胸腔引流管,所有患儿术后6 h正常饮食。23例患儿术后出现低热,2例出现漏气,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 d。共21例患儿失访,其余随访1年以上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儿童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是治疗儿童CLMs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平台在肺部分切除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平台在肺部分切除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肺切除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扫描,同时经SyngoCT工作站处理。根据CT三维重建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及主治医生制定手术方法,分为肺叶切除术组、肺段切除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肿瘤患者最大直径为(5.54±1.03)cm,肿瘤CT增强幅值(30.51±6.85)Hu,CT灌注参数血容量值(33.16±7.40)ml/100 g、血流量值(24.23±2.59)ml/(min·100 g)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值(118.50±20.14)ml/(min·100 g)。肺叶切除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47/51),肺段切除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肺叶切除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73%(7/51),肺段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38%(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平台可用于术前肿瘤定位和制定手术规划,进而提高肺癌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