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911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及随访结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以及对阳性病例的随访和管理,提高遗传性耳聋的检出率。方法:收集33 911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应用Sanger测序对听力未通过或基因筛查提示阳性的患儿进行验证。结果: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3.32%,复筛为87.01%。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4.18%。 GJB2、SLC26A4、GJB3和 12SrRNA基因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1.98%、1.58%、0.37%和0.25%。共检出126例迟发性耳聋,84例药物性耳聋,4例 GJB2纯合/复合杂合变异,5例 SLC26A4纯合/复合杂合变异。联合筛查发现 GJB2、SLC26A4、GJB3和 12SrRNA单杂合变异者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比例分别为6.75%和2.61%、3.3%和1.2%、0.72%和0.14%、0.36%和0%。纯合/单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单基因杂合变异、多基因复合杂合以及 GJB3纯合变异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因检测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好的补充。对阳性患儿的追踪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耳聋的诊断率,但基因筛查不能等同于诊断,应综合分析基因检测、听力筛查和影像学的结果,Sanger/二代测序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专家观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并改善预后,推出本文,以期为OSA合并M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论著《平坦型突发性聋再分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单侧突聋患者资料,认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和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平均纯音听阈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论著《850例耳聋基因筛查 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的基因型及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表型分析》一文,分析85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 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结果可为 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得出合并 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论著《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认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论著《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论著《声带截短术用于跨性别女性音调提升的疗效分析》得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论著《无充气颏下全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一文,采用无充气颏下入路腔镜术式成功切除了13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认为该入路术后瘢痕隐蔽,可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继续教育园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分级研究进展》对腺样体的内镜分级和影像学分级这2类方法的发展演进及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各种评估体系对于疾病转归及干预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OTOG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Severe Hearing Impairment
编辑人员丨4天前
Objectives::Hearing loss is a worldwide disease. In 50% of the patients, hearing loss is caused by genetic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GJB2, MTRNR1, SLC26A4, and other genes. Considering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cost reduction of whole-exome sequencing, it is possible to filter out the normal genes and find which among the more novel genes contributed to the loss of hearing. Methods::After prescreening all individuals for GJB2, MTRNR1 and SLC26A4 mutations, whole-ex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proband, and the pathogenic variant was confirmed via Sanger sequencing. Results::The compound-heterozygous variant namely c.8076G>C:p.E2692D and c.6362T>C:p.V2121A in OTOG was identified as a candidate gene of a consanguineous Kazakh family. Conclusion::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severe deafness caused by an OTOG compound-heterozygous variant in the world and the first case of deafness caused by an OTOG variant in China. This discovery identified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OTOG toward deafness and expanded the spectrum of variants responsible for human hearing los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高通量测序基因筛查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通量测序(HTS)基因筛查在新生儿筛查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2 0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传统串联质谱和荧光免疫分析筛查后,再应用HTS技术对135个筛查疾病相关致病基因的明确致病高频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可疑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家系验证。结果:2 060例新生儿中,基因阳性31例,基因携带557例,基因阴性1 472例。31例基因阳性新生儿中, G6PD基因变异5例,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 GJB2、GJB3、MT-RNR1)变异19例, PAH基因变异2例, GAA基因变异1例, SMN1基因变异1例, MTTL1基因变异2例, GH1基因变异1例。结合基因结果和临床资料确诊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1例,糖原贮积症Ⅱ型1例,耳聋2例,G6PD缺乏症5例,额外诊断患儿母亲SMA 1例。2 060例新生儿经传统串联质谱检测未发现确诊患者;经传统荧光免疫分析筛查发现G6PD缺乏症5例(基因筛查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 DUOX2基因变异携带者)。宁波地区新生儿基因变异携带率前6位的基因分别为: DUOX2(3.93%)、 ATP7B(2.48%)、 SLC26A4(2.38%)、 GJB2(2.33%)、 PAH(2.09%)、 SLC22A5(2.09%)。 结论:新生儿基因筛查技术的疾病检测范围广泛,检出率高,与传统筛查联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筛查效果,有助于患儿的二级预防、家系成员的疾病诊断和变异携带者的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连市842例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为防控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842例,使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新生儿脐血,使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PDS)、药物性耳聋相关线粒体基因(MT-RNRI)(12SrRNA)]20个突变位点。结果:842例新生儿中通过听力筛查840例(99.8%);通过听力筛查而未通过耳聋基因筛查36例(4.3%);两者都通过804例(95.5%);两者都未通过2例(0.24%)。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8例,总携带率为4.51%(38/842),其中GJB2、GJB3、SLC26A4(PDS)、MT-RNRI(12SrRNA)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90%、0.24%、1.30%和0.95%,GJB2/GJB3复合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12%。结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可以降低听力筛查漏检率,大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51%,以GJB2携带率最高,SLC26A4(PDS)携带率次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精准诊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是常见的隐性遗传性听力损失疾病。LVAS患者可表现为双耳对称或非对称性的、波动或进行性听力损失,部分为迟发性听力损失;具有低频气骨导差,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等临床特点;颞骨高分辨CT(HRCT)和内耳核磁共振(MRI)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深入分析 SLC26A4基因型,加强 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者的遗传学研究,并重视 EPHA2、 FOXI1和 KCNJ10基因等与 SLC26A4的协同致病性。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听力学诊断和基因诊断三个方面彼此补充且相互结合,可进一步实现其精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连地区1 536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及6例家系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并对6例耳聋基因检测阳性新生儿进行家系分析,为预防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10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1 536例,进行遗传性耳聋4基因[GJB2、GJB3、SLC26A4(PDS)、MT-RNRI(12SrRNA)]检测,对其中6例检测阳性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结果:1 536例新生儿共筛查出85例耳聋基因突变,总携带率5.53%(85/1 536)。GJB2基因突变32例,携带率2.08%(32/1 536);GJB3基因突变4例,携带率0.26%(4/1 536);SLC26A4(PDS)基因突变32例,携带率2.08%(32/1 536);MT-RNRI(12SrRNA)基因突变14例,携带率0.91%(14/1 536);GJB2/GJB3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率0.13%(2/1 536);GJB2/SLC26A4(PDS)复合杂合突变1例,携带率0.07%(1/1 536)。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中检出1例三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KCNQ4基因杂合突变。结论:纯合突变与复合杂合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致聋的主要因素,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对基因溯源以及罕见致聋基因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通量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在前庭水管扩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在前庭水管扩大(E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双重连接和多重荧光PCR的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HLPA)分析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46例非综合征型EVA患者行3个EVA相关基因(SLC26A4、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用GeneMapper v4.1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为100名听力正常,无其他遗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结果:共检测46例EVA患者,男32例,女14例,年龄1~26岁。在4例EVA患者中检测到SLC26A4基因1~3号外显子缺失(4/46,8.7%),该CNV在健康人群DGV(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以及文献中未见报道,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出。未检测到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结论:本研究应用HLPA技术以EVA的已知基因为靶向区域进行CNV检测,是对耳聋基因点突变检测的补充,有助于实现EVA的精准基因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东营地区787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东营地区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类型、发生频率和变异位点分布等,为开展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和预防耳聋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半导体测序法对7875例新生儿18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00个变异位点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基因变异种类、发生频率和变异位点分布等。结果:共检出552例耳聋基因变异,发生频率为7.01%。其中, GJB2、SLC26A4和 GJB3的热点变异分别为c.235delC、IVS7-2A>G和c.538C>T。耳聋相关线粒体基因 MT-CO1、MT-RNR1、MT-TL1、MT-TS1的变异频率分别为0.38%、0.25%、0.10%、0.01% 。确诊耳聋患者4例,其中1例为单侧耳聋。东营各县区耳聋相关变异基因的构成比分析显示, SLC26A4与 GJB2相比,变异比例最高为利津县(51.76% vs. 40.00%),最低为河口区(30.77% vs. 56.41%)。 结论:东营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变异检出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原因可能由于采用了半导体测序法,其覆盖的基因类型和变异位点数量均高于芯片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由于地缘和人口聚集因素,东营各县区新生儿各耳聋变异基因构成比有明显不同。上述结果对东营地区耳聋出生缺陷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鉴定氯离子通道附件1基因对结肠癌预后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结合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2种方法筛选结肠癌mRNA表达谱中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共表达基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别下载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的转录组学数据和GSE68468数据集的芯片表达谱数据,筛选出两者在正常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最显著相关的加权基因模块,通过差异基因和加权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结肠癌相关差异共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利用最大派系中心度(MCC)计算方法筛选出MCC评分排名前10位的核心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验证核心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核心基因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使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对生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中DEG共3 481个,GSE68468数据集中DEG共7 275个,共获得237个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PPI网络的MCC计算方法得到10个核心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分别为氯离子通道附件1( CLCA1)、 MAPK3、胰高血糖素( GCG)、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3( SLC26 A3)、核受体亚家族1组H成员4( NR1 H4)、脂肪酸结合蛋白1( FABP1)、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因子2A( GUCA2 A)、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家族2成员A3( UGT2 A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 CPT2)和跨膜4域A12( MS4 A12)。与正常组织相比,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结肠癌组织的 CLCA1、 GCG、 SLC26 A3、 NR1 H4、 FABP1、 GUCA2 A、 UGT2 A3、 CPT2和 MS4 A12 9个核心基因均下调( P均<0.05),其中 CLCA1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 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CLCA1可能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