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线粒体糖尿病又名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IDD),是由线粒体基因缺陷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相对少见.MIDD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其基因突变类型较多、表型复杂,同一突变在不同个体间临床表现也可不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连续变化特征,临床极易漏诊.本文将就MIDD的机制研究、遗传筛查、临床异质性研究及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MIDD的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八十八种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变异在1 314例郴州人群中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郴州地区人群常见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变异的携带情况,为开展携带者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标区域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针对88种基因型-表型联系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79个基因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分析目标疾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为高风险夫妇提供必要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 314例样本中,共检出携带者355例,检出率为27.02%。携带率超过1%的疾病有8种,携带率最高的疾病为地中海贫血11.72%(154/1 314)和常染色体隐性耳聋5.48%(72/1 314)。10对受试者为高风险夫妇(5例为X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7例接受了产前诊断,确诊患儿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类型及变异位点与既往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确定适合本地人群的筛查类型及变异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最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之一,患儿听力具有迟发性、渐进性或波动性下降的特点,且在发病前常存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果首诊年龄较晚会影响儿童言语发育乃至影响以后正常的学习及社交能力。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终止LVAS患者耳聋进展,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干预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LAVS的"金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不能作为儿童的常规筛查手段,特征性听力学表现和基因检测是进一步诊断的基础。本文就LVAS听力学特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3 911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及随访结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以及对阳性病例的随访和管理,提高遗传性耳聋的检出率。方法:收集33 911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应用Sanger测序对听力未通过或基因筛查提示阳性的患儿进行验证。结果: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3.32%,复筛为87.01%。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4.18%。 GJB2、SLC26A4、GJB3和 12SrRNA基因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1.98%、1.58%、0.37%和0.25%。共检出126例迟发性耳聋,84例药物性耳聋,4例 GJB2纯合/复合杂合变异,5例 SLC26A4纯合/复合杂合变异。联合筛查发现 GJB2、SLC26A4、GJB3和 12SrRNA单杂合变异者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比例分别为6.75%和2.61%、3.3%和1.2%、0.72%和0.14%、0.36%和0%。纯合/单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单基因杂合变异、多基因复合杂合以及 GJB3纯合变异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因检测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好的补充。对阳性患儿的追踪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耳聋的诊断率,但基因筛查不能等同于诊断,应综合分析基因检测、听力筛查和影像学的结果,Sanger/二代测序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专家观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并改善预后,推出本文,以期为OSA合并M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论著《平坦型突发性聋再分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单侧突聋患者资料,认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和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平均纯音听阈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论著《850例耳聋基因筛查 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的基因型及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表型分析》一文,分析85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 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结果可为 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得出合并 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论著《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认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论著《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论著《声带截短术用于跨性别女性音调提升的疗效分析》得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论著《无充气颏下全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一文,采用无充气颏下入路腔镜术式成功切除了13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认为该入路术后瘢痕隐蔽,可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继续教育园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分级研究进展》对腺样体的内镜分级和影像学分级这2类方法的发展演进及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各种评估体系对于疾病转归及干预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1例及GJB2基因突变检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4岁2个月,因全身皮肤干燥、粗糙伴反复感染4年,于2017年11月13日就诊。患儿出生时发育正常,听力筛查无异常。1个月时头部、颈部、腹股沟出现红斑、丘疹并长期不愈,先后诊断为鱼鳞病、湿疹、间擦疹等。1岁时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现为皮肤持续增厚、粗糙伴反复感染。患儿听力障碍,不会说话。患儿足月顺产,父母及姐姐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高通量测序基因筛查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通量测序(HTS)基因筛查在新生儿筛查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2 0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传统串联质谱和荧光免疫分析筛查后,再应用HTS技术对135个筛查疾病相关致病基因的明确致病高频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可疑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家系验证。结果:2 060例新生儿中,基因阳性31例,基因携带557例,基因阴性1 472例。31例基因阳性新生儿中, G6PD基因变异5例,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 GJB2、GJB3、MT-RNR1)变异19例, PAH基因变异2例, GAA基因变异1例, SMN1基因变异1例, MTTL1基因变异2例, GH1基因变异1例。结合基因结果和临床资料确诊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1例,糖原贮积症Ⅱ型1例,耳聋2例,G6PD缺乏症5例,额外诊断患儿母亲SMA 1例。2 060例新生儿经传统串联质谱检测未发现确诊患者;经传统荧光免疫分析筛查发现G6PD缺乏症5例(基因筛查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 DUOX2基因变异携带者)。宁波地区新生儿基因变异携带率前6位的基因分别为: DUOX2(3.93%)、 ATP7B(2.48%)、 SLC26A4(2.38%)、 GJB2(2.33%)、 PAH(2.09%)、 SLC22A5(2.09%)。 结论:新生儿基因筛查技术的疾病检测范围广泛,检出率高,与传统筛查联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筛查效果,有助于患儿的二级预防、家系成员的疾病诊断和变异携带者的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连市842例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为防控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842例,使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新生儿脐血,使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PDS)、药物性耳聋相关线粒体基因(MT-RNRI)(12SrRNA)]20个突变位点。结果:842例新生儿中通过听力筛查840例(99.8%);通过听力筛查而未通过耳聋基因筛查36例(4.3%);两者都通过804例(95.5%);两者都未通过2例(0.24%)。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8例,总携带率为4.51%(38/842),其中GJB2、GJB3、SLC26A4(PDS)、MT-RNRI(12SrRNA)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90%、0.24%、1.30%和0.95%,GJB2/GJB3复合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12%。结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可以降低听力筛查漏检率,大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51%,以GJB2携带率最高,SLC26A4(PDS)携带率次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GATA3基因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GATA3基因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H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在1975年至2020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随诊并行靶向基因捕获联合二代测序的198例未成年人(≤18岁)起病的非手术性HP患者中筛查到5例GATA3基因致病/可疑致病性变异,回顾性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例患者HP的起病年龄为0.5(0.1,1.3)岁,发病至诊断为HP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耳聋-肾发育不良(hypoparathyroidism-deafness-renal dysplasia,HDR)综合征的时间分别为(7.0±5.2)年和(15.0±5.4)年。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伴癫痫样发作、颅内钙化各5例,白内障1例,听力减退4例,肾脏畸形或缺如2例。治疗前血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1.65±0.31)mmol/L和(4.64±2.63)ng/L。5例患者GATA3基因的杂合变异,分别引起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接位点突变,经Clin Var数据库预测及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级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对于儿童期起病的HP,应注意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其中对于合并听力下降或肾脏发育异常的患者要考虑到HDR综合征的可能,有条件时应筛查GATA3基因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连地区1 536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及6例家系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并对6例耳聋基因检测阳性新生儿进行家系分析,为预防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10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1 536例,进行遗传性耳聋4基因[GJB2、GJB3、SLC26A4(PDS)、MT-RNRI(12SrRNA)]检测,对其中6例检测阳性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结果:1 536例新生儿共筛查出85例耳聋基因突变,总携带率5.53%(85/1 536)。GJB2基因突变32例,携带率2.08%(32/1 536);GJB3基因突变4例,携带率0.26%(4/1 536);SLC26A4(PDS)基因突变32例,携带率2.08%(32/1 536);MT-RNRI(12SrRNA)基因突变14例,携带率0.91%(14/1 536);GJB2/GJB3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率0.13%(2/1 536);GJB2/SLC26A4(PDS)复合杂合突变1例,携带率0.07%(1/1 536)。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中检出1例三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KCNQ4基因杂合突变。结论:纯合突变与复合杂合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致聋的主要因素,遗传性耳聋NGS Panel基因检测对基因溯源以及罕见致聋基因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