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噬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总结自噬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药物治疗及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自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治疗、进展"为中文关键词,以"autophagy,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fusion gene,therapy,progress"为英文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0-01-01-2023-12-31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自噬及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2)自噬与ALL融合基因突变发病中的关系;(3)自噬与ALL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排除标准:(1)会议、评论性及学位论文等;(2)内容关联性不强、结论尚存在争议及内容陈旧的文献.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分析(中文4篇,英文62篇).结果 自噬相关蛋白在ALL患者中表达异常,且在不同的融合基因突变ALL中参与了 ALL 的发病及药物治疗过程,该过程可能与 JAK/STAT、SIRT1/AMPK、NF-κB、cAMPK、c-Myc、Akt/mTOR/p70S6K/4E-BP1、PI3K/AKT/mTOR等分子和(或)信号通路相关.在ALL的不同治疗阶段,抑制或激活自噬与促进或抑制AL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 ALL的发病及治疗过程并在疾病不同阶段扮演了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故探索有效靶向自噬的ALL个性化和(或)联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银屑病主要是由免疫介导、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难治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生物制剂为银屑病治疗带来里程碑式进步,然而,抗TNF-α疗法存在不良答应,其局限性可能与TNF-α不同受体激活后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不同有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是TNF-α的关键受体之一,在与TNF-α结合后,可激活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录激活子3(STAT3)等多个信号通路,参与炎症、表皮稳态、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提示TNFR2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既往研究往往忽视TNFR2在抗TNF-α疗法中的作用,因此,该文综述了TNFR2的结构、信号转导通路、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为探索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微型及复发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相关的关键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区域、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基于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流产组织CNV分析的1 870例RSA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孕妇流产年龄和孕周对病例进行分组,采用χ 2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染色体异常及CNV分布情况。通过基因富集分析鉴定RSA相关CNV内基因功能、信号通路。 结果:1 870例样本检出染色体异常1 001例(53.53%),其中93例(9.29%)检出140种CNVs,亚微型CNVs(<10 Mb)34种,片段≥10 Mb CNVs 106种。在孕早期RSA(≤12周)样本中检测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亚微型致病性CNVs涉及1p36.33p36.23、2q37.3、4p16.3、22q11.21(χ 2=6.99, P=0.008),此外,16p11.2、Xp11.23p11.22微缺失首次在流产病例中报道。显著复发的大型CNVs主要涉及18q22q23、4p16p15、9p24p22、8p23p22、Xp22.3区域,所包含流产候选基因主要集中在PI3K-Akt及JAK-STAT信号通路。 结论:罕见亚微型CNVs和复发性大型CNVs与孕早期RSA相关,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发现了潜在的流产候选基因及信号通路,为RSA的遗传学病因提供了新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CHOP resistance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lthough the first-line rituximab plus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 regimen (R-CHOP) substantially improve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40%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lapsed/refractory disease and had poor survival outcomes. The detailed mechanism underlying R-CHOP resistance has not been well defined. For this review, we conducted a thorough search for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DLBCL resistance. We discussed DLBCL biology, epigenetics, and aberrant signaling of the B-cell receptor ( BCR),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 PI3K) /Akt, nuclear factor kappa light chain enhancer of activated B-cells ( NF-κB), and the Janus kinase ( JAK)/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 STAT3) pathways as defining mechanisms of DLBCL heterogeneity and R-CHOP resistance. The cell of origin, double- or triple-hit lymphoma and double-protein-expression, clonal evoluti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help to contextualize DLBCL resistance in an (epi)genetically and biologically comparative manner. Wit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landscape of DLBCL, a mor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ailored treatments will ideally become availabl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DLBCL patient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表现为炎症过度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各种感染因素诱发,其核心机制为免疫障碍。被称为先天免疫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噬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已被证明与炎症和免疫力密切相关。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多条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AMPK-PPARγ)、Notch、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等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各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将成为防治脓毒症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药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通路、Wnt通路及线粒体途径等。其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受到众多关键凋亡通路影响,发挥各通路的终末促凋亡作用。今后需系统研究各信号通路间及分子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干预人肺腺癌A549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药通过干预人肺腺癌A549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通过影响PI3K/Akt等通路激活或抑制下游靶蛋白Bcl-2、Bax或形成RIP1/RIP3/MLKL复合小体,从而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使细胞生长期阻滞,从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通过影响MMPs通路、STAT3通路和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因子,从而抑制A549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或激活相关蛋白表达或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对顺铂和紫杉醇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数据挖掘及深度学习技术探索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靶点及药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计算机工具和公开数据库挖掘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探索治疗cSCC的靶点及药物。方法:通过文本挖掘和GeneCodis找出与cSCC高度相关的基因;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DGIdb数据库基于药物-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得到候选药物;利用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深度学习模型DeepPurpose,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在药靶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药物-靶点亲和力进行预测,并给出与目标靶点亲和力较高的部分药物推荐。结果:通过文本挖掘识别出与cSCC相关的121个基因;基因富集分析中产生了与10个信号通路有关的11个基因和54个靶向药物。其中,主要通路包括"pathways in cancer"(癌症相关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MAPK信号通路)、"ErbB signaling pathway"(ErbB信号通路);主要基因包括TP53、MDM2、CCND1、CDKN2A、HRAS、EGFR、MYC、ERBB2、AKT1、STAT3和SRC。通过DeepPurpose得到34个最终药物,包括11个化疗药物、17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个PI3K/AKT/mTOR抑制剂、1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维生素A酸。结论:使用计算机工具和深度学习模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探索靶向cSCC基因药物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O-GlcNAc修饰参与炎症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饰是否参与内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2 000 mg/L的LPS)、O-GlcNAc转移酶(OGT)过表达(OGT-OE)+LPS组(转染OGT-OE质粒+2 000 mg/L的LPS)、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LPS组(10 μmol/L的Go 6983+2 000 mg/L的LPS)、Rho蛋白家族RhoA抑制剂+ LPS组(40 μmol/L盐酸罗红+ 2 000 mg/L的LP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PS组(1 μmol/L的SL-2052+2 000 mg/L的LP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抑制剂+ LPS组(10 μmol/L的PP2+2 000 mg/L的LPS)和小干扰RNA(siRNA)作用的Akt(si-AKT)+LPS组(si-Akt+2 000 mg/L的LPS)。各组细胞经LPS处理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转录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OGT、O-GlcNAc、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中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降低,并伴随ERK、p38MAPK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且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亦显著升高〔IL-6 mRNA(2 -ΔΔCt):4.71±0.60比1.03±0.29,TNF-α mRNA(2 -ΔΔCt):1.89±0.11比1.04±0.35,ICAM-1 mRNA(2 -ΔΔCt):2.06±0.18比1.02±0.21,VCAM-1 mRNA(2 -ΔΔCt):2.94±0.57比1.01±0.17,均 P<0.05〕,说明LPS会导致O-GlcNAc修饰水平降低、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及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与LPS组相比,OGT-OE+LPS组细胞ERK、p38MAPK、NF-κB p65和STAT3磷酸化水平下降,伴随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下降〔IL-6 mRNA(2 -ΔΔCt):0.12±0.01比0.90±0.17,TNF-α mRNA(2 -ΔΔCt):0.31±0.01比0.91±0.14,ICAM-1 mRNA(2 -ΔΔCt):0.64±0.02比1.13±0.16,VCAM-1 mRNA(2 -ΔΔCt):0.11±0.01比0.93±0.11,均 P<0.05〕,说明OGT水平增高可抑制LPS作用下的内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部分激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Akt磷酸化水平升高;与LPS组相比,给予PKC抑制剂、RhoA抑制剂、PI3K抑制剂和Akt抑制剂预处理后,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下调;其中PP2+LPS组IL-6、TNF-α、ICAM-1的转录水平均较LPS组明显下降〔IL-6 mRNA(2 -ΔΔCt):1.46±0.16比3.55±0.87,TNF-α mRNA(2 -ΔΔCt):0.98±0.14比1.76±0.10,ICAM-1 mRNA(2 -ΔΔCt):1.39±0.24比2.04±0.13,均 P<0.05〕,而VCAM-1无明显变化。与LPS组相比,si-Akt+LPS组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下降,且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亦明显下调〔IL-6 mRNA(2 -ΔΔCt):0.75±0.03比0.99±0.09,TNF-α mRNA(2 -ΔΔCt):0.69±0.01比1.10±0.08,ICAM-1 mRNA(2 -ΔΔCt):0.76±0.01比0.99±0.02,VCAM-1 mRNA(2 -ΔΔCt):0.93±0.08比1.20±0.21,均 P<0.05〕,说明Akt参与了LPS对OGT的作用过程,并影响了炎症因子表达。 结论:LPS作用下的内皮细胞O-GlcNAc修饰水平下降,促进了炎症信号通路部分激活,主要涉及ERK、p38MAPK和STAT3,并影响了炎症因子表达;Akt可能参与了LPS对O-GlcNAc修饰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茯苓-白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茯苓、白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TCMSP获取人参、茯苓、白术的活性成分,应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DrugBank、TTD、PharmGKB、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绘制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韦恩图;采用Cytoscape 3.8.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分析网络中关联度较高的靶点及药物活性成分;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应用Cytoscape 3.8.2中的NetworkAnalyzer插件对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rx软件的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人参、茯苓、白术药物活性成分14个,核心成分为山柰酚、豆甾醇、蛇床子素、α-香树脂醇;药物靶点148个,疾病靶点1 307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0个,获得核心靶点23个,分别为ESR1、PTPN2、PIK3R1、SRC、EGFR、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点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区,参与调节单加氧酶、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功能,对激素、脂质等也具有调控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人参、茯苓、白术的核心成分山柰酚、蛇床子素等与PIK3R1、ESR1等核心靶点结合稳定。结论:人参、茯苓、白术可通过调控PIK3R1、PTPN2、ESR1等靶点,调节PI3K-Akt通路、JAK-STAT通路及MAPK通路等,发挥改善免疫失调、减轻炎症反应、抑制上皮细胞凋亡、修复黏膜损伤等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