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部CT血管成像联合血清GFAP、S100B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头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 钙结合蛋白 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B)在急性脑缺血(acute cerebral ischemia,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ACI患者158例为ACI组,以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得分作为依据,又将ACI组分为轻度组(60例)、中度组(52例)以及重度组(46例),同期选择本院正常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比较血清GFAP、S100B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GFAP和S100B在ACI诊断中的有效性.四格表法评价CTA、GFAP和S100B在ACI中的联合应用.结果 ACI组血清GFAP和S100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重度组中,GFAP和S100B的表达水平较低,中度组明显增高(P<0.05).关联研究发现,ACI组患者的血清GFAP与S100B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GFAP和S100B结合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检测优于单独检测(P<0.05).经四格表分析,CTA与GFAP、S100B联合诊断ACI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91.8%和84.0%.三者联合诊断特异度高于CTA、GFAP、S100B单独诊断的特异度(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GFAP、S100B表达水平升高,CTA联合GFAP、S100B可明显提高ACI诊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膈疝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成人膈疝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及创伤性,其总体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诊断与治疗尚无临床指南与共识。笔者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成人膈疝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建议疑似患者及时完善多排螺旋CT检查,关注矢状位影像;有临床症状者应及时修补缺损,择期手术优先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于缺损较大者推荐补片加强修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rcCheck对Tomotherapy叶片打开时间误差检测的灵敏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螺旋断层治疗(简称Tomo)计划人为引入叶片打开时间误差进行测试,评估中心型及偏心型两种ArcCheck验证方式在Tomo治疗计划质量验证中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的灵敏度。方法:选择9例鼻咽癌患者,每个患者均分别生成靶区置于ArcCheck周围探测器上的偏心型验证计划、靶区置于ArcCheck中心位置的中心型验证计划。通过Matlab修改Sinogram矩阵文件人为引入2、4、6、8、10 ms的延时打开时间误差。利用ArcCheck分别测试无误差计划及带误差计划,对验证结果进行γ分析(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分别为3%/3 mm、3%/2 mm、2%/2 mm,阈值水平分别选择5%、10%、15%)。对误差灵敏度分别利用γ下降梯度和最小误差检测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对不同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及不同阈值水平分析结果的γ通过率进行 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 结果:中心型计划的γ下降梯度绝对值在不同γ分析标准下均大于偏心型计划(均 P<0.05)。中心型计划在所有γ分析标准下能检测出的最小叶片打开时间误差均为2 ms,而偏心型计划的最小误差检测能力弱于偏心型计划。中心型验证计划3个剂量距离误差标准的γ通过率均为强相关(均 R2>0.9),而偏心型计划仅3%/3 mm、3%/2 mm标准的相关性较强( R2>0.9)。偏心型及中心型验证计划不同阈值水平间的γ通过率相关性均为强相关( R2均接近1)。 结论:ArcCheck应用于Tomo验证的中心型验证方式比偏心型验证方式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灵敏度更高,对误差的检测能力中心型计划强于偏心型计划,且中心型验证计划在不同标准下的γ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均强于偏心型验证计划。建议Tomo临床计划验证采用ArcCheck中心型验证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较三相骨显像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疑似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的70例患者[男27例、女43例,年龄(69.5±10.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中所见或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标准,评价三相骨显像及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中的诊断价值。采用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70例患者中,确诊假体周围感染34例(48.6%,34/70),假体松动36例(51.4%,36/70)。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32/34)、77.8%(28/36)、85.7%(60/70)、80.0%(32/40)和93.3%(28/30);联合SPECT/CT后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4.1%(32/34)、94.4%(34/36)、94.3%(66/70)、94.1%(32/34)、94.4%(34/36);特异性及准确性有明显提高( χ2值:4.167和4.167,均 P=0.031)。 结论: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及影响肿瘤性质的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18版《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及影响其肿瘤性质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09例MC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104例,年龄为(49±15)岁。肿瘤性质为良性的患者97例,肿瘤性质为恶性的患者12例。观察指标:(1)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临床特征。(2)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3)影响MCN患者肿瘤性质的多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将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临床特征。97例良性MCN患者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健康体检发现、腹痛腹胀、消瘦、黄疸、胰腺炎、新发糖尿病),CA19-9(<37 U/mL、≥37 U/mL),癌胚抗原(<5.0 μg/L、≥5.0 μg/L),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节段切除术),囊肿部位(胰头部、胰体尾部)分别为4、93例,(47±14)岁,(22±3)kg/m 2,56、35、2、1、11、5例,89、8例,96、1例,2、90、5例,4、93例;12例恶性MCN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11例,(59±17)岁,(23±3)kg/m 2,4、4、1、0、3、2例,5、7例,7、5例,0、12、0例,0、12例;两者年龄、CA19-9、癌胚抗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9, χ2 =22.57、26.54, P<0.05);两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肿瘤性质MCN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109例MCN患者中,85例行胰腺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81例行胰腺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其中57例联合行胰腺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97例良性MCN患者囊肿部位(胰头部、胰体尾部)、囊肿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囊肿长径(<4 cm、≥4 cm),囊肿长径范围,囊壁分隔增厚,囊壁钙化,强化壁结节,胰管扩张分别为4、93例,69、28例,32、65例,4.7(3.3~6.8)cm,38例,20例,4例、13例;12例恶性MCN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12例,7、5例,4、8例,6.8(3.3~9.6)mm,10例,2例,6例,4例;两者囊壁分隔增厚、强化壁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6.75,21.75, P<0.05);两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影响MCN患者肿瘤性质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癌胚抗原、壁结节是影响MCN性质的独立因素(优势比=1.09、19.67、63.57,95%可信区间为1.01~1.18、1.07~361.49、4.07~993.49, P<0.05)。 结论:囊壁分隔增厚、强化壁结节是恶性MCN的影像学检查特征,年龄、癌胚抗原、壁结节是影响MCN性质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pMRI联合 68Ga-PSMA PET/CT诊断高度可疑前列腺癌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联合 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诊断的高度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②mpMRI和 68Ga-PSMA PET/CT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无远处淋巴结、骨骼、内脏转移。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检查结果提示可疑远处转移病灶;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病理可能后,行免穿刺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mpMRI联合 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按 68Ga-PSMA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将患者分为低SUV max组(SUV max<10)和高SUV max组(SUV max≥10),比较两组的切缘、精囊侵犯、p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情况。比较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组和非CsPCa组[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s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的基线特征。分析CsPCa组中,不同pT分期、ISUP分级分组和危险度亚组中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SUV max、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中位年龄68(48~7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21.9~31.4)kg/m 2。中位PSA 23.5(5.6~94.7)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7.6(16.2~127.9)ml,中位PSA密度(PSAD)0.56(0.11~2.86)ng/ml 2。mpMRI的PI-RADS评分4分15例,5分16例。 68Ga-PSMA PET/CT的中位SUV max13.3(4.6~36.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4~7)d。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个月内均恢复尿控。术后病理结果提示HGPIN 1例(3.2%);前列腺腺癌30例(96.8%),其中CsPCa 26例(86.7%),cisPCa 4例(13.3%)。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 2期11例(36.7%),T 3期19例(63.3%);ISUP分级分组1组4例(13.3%),2组7例(23.3%),3组7例(23.3%),≥4组12例(40.0%);低危2例(6.7%),中危3例(10.0%),高危25例(83.3%);切缘阳性12例(40.0%)。18例(前列腺癌17例,HGPIN 1例)同时行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淋巴结62枚,均为阴性。mpMRI联合 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96.8%(30/3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高SUV max组22例,低SUV max组8例。高SUV max组中ISUP分级分组1、2、3、≥4组者分别为0、6、5、11例,低SUV max组中分别为4、1、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高SUV max组和低SUV max组切缘阳性分别为12例和1例( P=0.092);精囊侵犯分别为4例和2例( P=0.680);pT 2、pT 3期分别为6例和5例、16例和3例( 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PCa组26例中,PI-RADS评分4分10例(38.5%),5分16例(61.5%);中位SUV max14.3(6.1~36.7)。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前列腺体积中位值分别为34.3 ml和73.0 ml( P=0.006),PSAD中位值分别为0.70 ng/ml 2和0.13 ng/ml 2( P=0.001),PI-RADS评分5分者分别为16例和0例( P=0.018),SUV max中位值分别为14.3和6.1(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sPCa组SUV max在不同pT分期(T 2期与T 3期:25.5与13.9)、ISUP分级分组(2、3、4组:15.4与14.4与14.0)和危险分层中(中危与高危:9.7与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pMRI联合 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综合诊断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较安全,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尝试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33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年龄范围为22~87岁。所有病人采用能谱CT行腹部常规平扫和能谱动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平扫图像、动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动静脉期碘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特殊病例介绍。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86例病人中,64例伴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肿瘤长径、瘤周脂肪浸润、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静脉期碘基值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χ2=6.753, Z=-3.180, χ2=7.649, Z=-2.051、-2.971、-2.547,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12且≤16(100 μg/cm 3)、>16(100 μg/cm 3)]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154,3.761、7.583,95%可信区间为2.597~66.620,1.893~8.572、4.769~16.692, P<0.05)。(3)特殊病例介绍。病例1:男,46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窦占位性病变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伴胃体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幽门下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幽门下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病灶分层强化,黏膜面明显强化,病灶黏膜面高碘基值。CT检查诊断为胃窦部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无浆膜面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肌层,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2:男,53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中度强化,瘤周脂肪间隙模糊,浆膜面模糊,伴胃体小弯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病灶,胃体小弯侧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晰,瘤周脂肪间隙模糊。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腹腔干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脾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周边环形明显强化,中央坏死成分无强化。CT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合并浆膜面侵犯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 结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放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Ray Station 7(V6.99)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Hi-Art@V5.1.3)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至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TOMO治疗计划的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4.0±17.7)岁,按照与TOMO治疗计划系统相同的计划设置参数和临床剂量学的要求,在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TOMO计划。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计划质量,分析100%、95%处方剂量覆盖靶区的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V 100、V 95),覆盖靶区1%、98%、99%体积的剂量(D 1%、D 98%、D 99%),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计划优化时间和计划执行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的双侧检验。 结果:Ray Station 7和TOMO计划的鼻咽癌原发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x)的V 100[(97.5±2.1)%对(94.9±3.9)%],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的V 100[(98.5±1.4)%对(99.1±0.9)%]、V 95[(99.3±0.7)%对100.0%],以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和双侧淋巴结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 nd)外扩+GTV nd所在淋巴引流区+需要预防性放疗的阴性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TV2)的V 100[(98.6±1.1)%对(98.9±0.9)%]、V 95[(99.1±0.9)%对(99.8±0.2)%]、CI[(74.8±5.7)%对(79.2±8.3)%],基于脊髓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SC)中包绕1 ml体积的等剂量线对应的剂量(D 1 ml)[(3 750.0±250.0) cGy对(3 443.6±309.3) cGy]、40和3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40 Gy [(0.7±0.7)%对(0.1±0.1)%]、V 30 Gy[(52.3±29.1)%对(44.6±22.9)%]}、平均剂量(D mean)[(2 705.5±535.5) cGy对(2 619.4±413.9) cGy],右侧颞叶的D mean[(1 639.5±594.5) cGy对(2 150.3±735.6) cGy]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6~6.71,均 P<0.05)。PTV nx的V 95[(99.7±0.3)%对(99.8±0.2)%]、D 1%(7 008.5±746.5) cGy对(6 996.0±767.0) cGy]、D 98%[(6 628.0±577.0) cGy对(6 548.8±577.3) cGy]、HI[(6.2±2.7)%对(6.3±2.6)%]、CI[(59.8±26.1)%对(64.0±24.3)%],双侧淋巴结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d)的V 100[(98.5±1.5)%对(98.1±1.9)%、(98.7±1.2)%对(96.6±3.4)%]、V 95[(99.7±0.3)%对100.0%、100%对100%]、D 99%[(6 511.0±500.9) cGy对(6 487.1±483.5) cGy、(6 496.0±484.0) cGy对(6 493.3±466.9) cGy]、D 1%[(6 824.0±571.0) cGy对(6 815.7±562.6) cGy、(6 851.0±583.0) cGy对(6 807.0±587.5) cG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0.90,均 P>0.05)。危及器官PRV-SC中5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50 Gy)[(0.03±0.03)%对0],基于脑干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BS)的D mean[(2 511.0±792.0) cGy对(2 397.0±310.6) cGy]、D 1%[(4 880.0±1 600.0) cGy对(5 254.6±755.1) cGy]、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BS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1.6±1.6)%对(3.6±3.6)%],双侧腮腺D mean [(3 986.5±836.5) cGy对(3 953.1±425.6) cGy、(4 223.0±708.0) cGy对(4 205.1±800.2) cGy],左侧颞叶D mean[(1 891.5±845.5) cGy对(2 077.1±573.0) cGy],双侧颞叶中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颞叶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6.7±6.7)%对(6.5±6.5)%、(4.0±4.0)%对(5.8±5.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9~1.96,均 P>0.05)。Ray Station 7和TOM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均在临床要求范围内。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的计划优化时间短于TOMO治疗计划系统[(3.00±0.58) min对(120.00±17.0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31, P<0.01),二者的计划执行时间相当[(611.0±94.2) s对(612.2±94.3) s],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3, P>0.05)。 结论: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在剂量学上存在微小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可以明显节约优化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激光定位坐标尺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摆位精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验证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应用激光定位坐标尺描画体表标志线的摆位误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进行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5例,2个试验组各15例患者,分别使用初始版(初始坐标尺组)和升级版(升级坐标尺组)激光定位坐标尺描画体表标志线试验,另15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描画体表标志线(常规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断层放疗,并记录患者每次放疗前左右方向( X)、头脚方向( Y)、腹背方向( Z)及旋转角度的误差值。用 t检验分析两个坐标尺组和常规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差异。 结果:45例患者共获取675套摆位误差数据(共2700个数值),初始坐标尺组的 X、 Y、 Z方向和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分别为(3.10±2.43)mm、(4.36±3.45)mm、(2.29±2.49)mm、0.95°±0.88°;升级坐标尺组相应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8±2.28)mm、(3.58±2.95)mm、(2.40±2.54)mm、0.70°±0.70°;常规组相应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32±3.48)mm、(5.49±4.74)mm、(2.61±3.38)mm、1.22°±1.16°。初始坐标尺组与常规组比较,摆位误差在 X、 Y方向和旋转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2、2.89、2.78, P<0.001、=0.004、=0.006);升级坐标尺组与常规组比较,摆位误差在 X、 Y方向和旋转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0、5.14、5.82, P值均<0.001);初始坐标尺组与升级坐标尺组比较,摆位误差在 Y方向及旋转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8、3.41, P=0.010、0.001)。 结论:激光定位坐标尺辅助描画体表标志线能够明显减少 X、 Y方向和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升级版激光定位坐标尺较初始版能够进一步减少 Y方向及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