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除Vγ4T细胞在小鼠皮肤紫外线损伤后表皮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清除Vγ4T细胞在小鼠皮肤紫外线损伤后表皮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54只6~8周龄雌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γ4T细胞清除组和对照组(每组27只),分别腹腔注射亚美尼亚仓鼠抗小鼠Vγ4T细胞受体(TCR)单克隆抗体200 μg、等量同型对照IgG抗体。注射后1周(之后均在此时间点取小鼠),每组取3只小鼠(之后均从这2组另取小鼠),从背部皮肤组织和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中分别提取真皮细胞和淋巴结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真皮细胞和淋巴结细胞中Vγ4T细胞比例;每组取5只小鼠,观察背部皮肤情况,之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并测量表皮组织厚度;每组取5只小鼠,提取表皮细胞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皮细胞中树突状表皮T细胞(DETC)比例。每组取3只小鼠,分别设为Vγ4T细胞清除+5次紫外线辐射(UVR)组和对照+5次UVR组,每日1次共行5次UVR,每日照射后即刻观察背部皮肤情况;每组取5只小鼠,分别设为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和对照+1次UVR组,均行1次UVR后即刻行HE染色后测量表皮组织厚度。每组取3只小鼠,分别设为单纯Vγ4T细胞清除组、单纯对照组;再另取3只小鼠,分别设为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和对照+1次UVR组;均同前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表皮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Vγ5TCR、白细胞介素15(IL-15)、IL-1β、IL-23、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组织相容性抗原60(H60)、小鼠UL16结合蛋白样转录子1(Mult1)、维甲酸早期诱导蛋白1(Rae1)的mRNA表达。结果:注射后1周,Vγ4T细胞清除组小鼠真皮细胞、淋巴结细胞中Vγ4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7.99、13.12, P<0.05);Vγ4T细胞清除组和对照组小鼠皮肤大体情况和组织结构无明显区别,表皮组织厚度相近( P>0.05);Vγ4T细胞清除组小鼠表皮细胞中DETC比例为(3.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5)%( t=4.84, P<0.05)。与对照+5次UVR组相比,Vγ4T细胞清除+5次UVR组小鼠进行1次UVR后皮肤鳞屑增多,照射2次出现鳞屑样痂皮,照射3~5次鳞屑样痂皮明显增多。行UVR后即刻,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厚度较对照+1次UVR组明显增加( t=11.50, P<0.05)。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单纯Vγ4T细胞清除组小鼠表皮组织中Vγ5TCR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 t=41.16, P<0.05),IL-23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 t=6.52, P<0.05);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对照+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Vγ5TCR、KGF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 t值分别为15.22、13.22, P<0.05),IGF-Ⅰ、IL-23的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 t值分别为3.71、4.95, P<0.05);与单纯Vγ4T细胞清除组相比,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IGF-Ⅰ、KGF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 t值分别为11.40、18.88, P<0.05),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 t=4.42, P<0.05);与对照+1次UVR组相比,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Vγ5TCR、IGF-Ⅰ、KGF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 t值分别为4.52、15.24、9.43, P<0.05);4组小鼠表皮组织中IL-15的mRNA表达总体相近( P>0.05)。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单纯Vγ4T细胞清除组表皮组织中NKG2D、Rae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 t值分别为3.67、47.40, P<0.05),对照+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NKG2D、Mult1、Rae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 t值分别为5.30、6.50、9.16, P<0.05);与单纯Vγ4T细胞清除组相比,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NKG2D、H60、Mult1、Rae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 t值分别为4.57、4.13、4.67、27.36, P<0.05);与对照+1次UVR组相比,Vγ4T细胞清除+1次UVR组小鼠表皮组织中NKG2D、H60、Mult1、Rae1的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 t值分别为5.77、8.18、12.90、8.08, P<0.05)。 结论:清除Vγ4T细胞有利于DETC增殖和毒性下调,可能促进UVR后小鼠表皮损伤修复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参数预测人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B细胞表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预测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UL144基因B细胞表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改进型自我优化预测结构(SOPMA),Garnier-Osguthorpe-Robson (GOR),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HNN)预测二级结构,隐马尔可夫模型(TMHMM)预测跨膜结构,分别用Hopp&Woods、Zimmerman、Janin、Welling、Flexibility预测亲水性、极性、可及性、抗原性、柔韧性.结果 预测HCMV UL144编码产物包含176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8.97.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3-转角及无规则卷曲主要位于31-42、57-63、71-78、87-93、96-100、127-131氨基酸区域.TMHMM预测UL144氨基酸序列为一次跨膜蛋白,其跨膜区域为134-156氨基酸区域,胞外及胞内区域分别为:1-133、157-176氨基酸区域.亲水性位于39-47、108-117、124-131、157-164区域;表面可及性区域为22-30、39-50、94-103、105-132、156-164;极性区域位于17-37、39-54、69-77、81-89、94-104、106-136、156-164;抗原性区域位于21-26、97-102、107-125、127-136;柔韧性区域位于27-47、56-71、85-95、101-106、108-118、123-131、156-172.结论 综合各项参数,UL144基因106-125、94-102、21-30氨基酸区域抗原指数(AI)较高,预测该区域内或其附近为B细胞表位的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伪狂犬病毒UL54蛋白与IRF3互作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伪狂犬病毒UL54蛋白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作用及机制, 为阐明伪狂犬病毒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构建表达UL54的真核质粒, 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检测UL54对IFN-β及其信号通路分子IRF3和NF-κ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并测定UL54对RIGI、TBK1、IRF3和IKKε诱导IFN-β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UL54与IRF3的相互作用.构建UL54截短基因表达载体,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ELISA方法检测UL54截短基因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了pCDH-UL54和8个UL54截短基因真核表达载体.UL54显著抑制IFN-β和IRF3启动子活性, 对RIGI、TBK1、IRF3、IKKε介导的IFN-β有抑制作用,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证明其与IRF3存在互作.UL54的1146aa、74361aa和84361aa截短体仍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但第94aa后的其他截短体基因均丧失该抑制作用.PRV UL54通过与IRF3互作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UL54第8494位氨基酸是其抑制IFN-β表达的关键功能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shRNA表达载体对HSV-2复制的干扰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带有多个启动子的质粒pGenesil10-3p,构建针对HSV-2靶基因UL27和UL54的双短发卡RNA(Duo-shRNA)表达载体,探讨双shRNA表达载体对双靶基因的干扰作用以及对HSV-2病毒增殖的影响.方法 Duo-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后接种HSV-2,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终点滴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滴度,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对靶基因mRNA的抑制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结果表明Duo-shRNA对于细胞存活率、抑制HSV-2复制以及干扰靶基因表达方面都优于单-shRNA,可以达到多个单基因-shRNA联合作用的干扰效果.结论 利用双启动子的方法构建了针对HSV-2的UL27和UL54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更好的抑制HSV-2病毒靶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增殖,实现了多个单基因的shRNA干扰效应的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hRNA靶向干扰UL27、UL54基因对HSV-2复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UL27、UL54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sh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联合干扰对HSV-2复制的影响,将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的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L27、UL54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此外,采用TICD50(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法和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病毒的滴度变化和HEK293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检测显示:UL27 shRNA75+UL54shRNA1081联合干扰组的UL27、UL54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8.10±1.95)%和(85.53±2.28)%,gB蛋白、ICP27蛋白表达及子代病毒滴度均明显降低,HEK293细胞的存活率为(97.30±2.91)%,与单干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UL27shRNA75和UL54 shRNA1081这两个靶点联合干扰能显著抑制HSV-2在HEK293细胞中复制,为今后的HSV-2多基因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