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适量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具有促进维生素D产生的作用,但过量紫外辐射也会对人体皮肤和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癌、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等发生。因此紫外辐射的测量极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的进展,并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分别从纳入新型测量仪器和方法、改良现存测量仪器、规定测量次数、扩大标准应用范围和考虑太阳对人工紫外辐射测量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新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象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影响:基于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证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感染超过6亿人,并造成超过600万人死亡,不断出现的新型变异株使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态势在多地出现反弹。气象因素可通过改变病毒活性、传播动力学条件和宿主易感性等,影响疫情传播,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气象因素对疫情影响的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气象因素与疾病传播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未来疫情防控及开发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含神经酰胺的防晒霜对皮肤屏障的功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紫外线(UV)辐射可以诱导产生活性氧(ROS),破坏皮肤中氧化和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大量的ROS能引起皮肤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皮肤黑素细胞合成的黑素通过吸收UV能量防止光损伤,而具有砖墙结构的角质层则是直接暴露在UV下的第一道屏障。适度的UV暴露能促进皮肤的屏障功能,而急性过量暴露则会破坏皮肤屏障,引起红斑、水肿、水疱和炎性疼痛等症状。皮肤屏障损伤表现为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和红斑指数(EI)升高。此外之前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UV暴露引起皮肤屏障蛋白和神经酰胺减少,它们参与角质层细胞间连接,因此可引起皮肤砖墙结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力及紫外线对轮状病毒的消毒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验热力及紫外线(ultraviolet, UV)辐照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消毒效果,为环境消毒R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计算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 50)检测在热力及紫外线处理后RV的滴度变化,判断消毒效果。 结果:RV在37 ℃下24 h内病毒活性无明显变化。在56 ℃及以上温度下对RV作用10 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5 cm、30 cm处辐射7 min均可对RV产生消毒作用,分别辐射10 min、15 min可达灭活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 m处辐射30 min或距离紫外光源2 m处辐射60 min以上均可以达到消毒作用。结论:通过56 ℃及以上温度、近距离UV辐射可对RV进行有效消毒,但距离UV光源较远时则需更长时间的辐射达到消毒作用,为消毒和灭活RV提供了参考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外线促进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是一种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不良的侵袭性恶性皮肤系统肿瘤。紫外线(UV)辐射已被公认在CM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CM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该文从UV辐射对瘤细胞运动迁移能力、黏附特性、代谢特点的影响及对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综述了UV辐射对CM远处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CM转移机制的研究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ED紫外消毒装置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LED紫外消毒装置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LED紫外消毒装置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该LED紫外消毒装置内装 54 个波长 270~280 nm紫外线芯片,启动照射 1 min对玻片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达到全部杀灭;照射 30 s对玻片上白念珠菌杀灭率可达到 99.99%;照射 120 s对玻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可达到 99.99%;照射 90 s对玻片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感染滴度对数值为 5.10.载体材质、照射距离、辐射剂量、有机物和水分等因素均对LED紫外消毒装置消毒效果产生影响.结论 该LED紫外消毒装置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细菌芽孢,其消毒效果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神经肽在紫外线辐射诱导皮肤光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神经肽是一类小分子肽,属于细胞外信使家族,作为维系皮肤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的重要信号分子,神经肽在维持皮肤内环境稳态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当皮肤受到紫外线辐射后,中枢神经细胞、外周感觉神经纤维和皮肤细胞可分泌多种神经肽,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黑素生成、免疫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等多种急慢性皮肤光损伤发病过程.本文综述常见神经肽在皮肤光损伤性疾病中的主要作用,以期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分子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UVRAG基因在索拉非尼诱导的K56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抗紫外线辐射相关基因(UVRAG)在索拉非尼(sorafenib)介导的白血病K56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浓度为0、0.625、1.25、2.5、5、10、20 μmol/L的索拉非尼分别处理K562细胞24、48 h后,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浓度为0、5、10 μmol/L的索拉非尼处理K562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浓度为0、5、10 μmol/L的索拉非尼干预处理及铁死亡抑制剂预处理K562细胞后GPX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重组慢病毒载体在K562细胞中构建UVRAG过表达稳株,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UVRAG 过表达情况及其对索拉非尼干预处理后GPX4、HMGB1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均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且随着浓度增高细胞活力逐渐下降(r24h=-0.9841,r48h=-0.9970);浓度为0、5、10μmol/L的索拉非尼诱导K562细胞死亡过程中伴随着活性氧水平的增加(浓度为10 μmol/L时,P<0.001)、GPX4蛋白的下降(P<0.05),铁死亡抑制剂预处理后可以部分逆转索拉非尼诱导的GPX4蛋白下降(P<0.05);与NC组及NC-sorafenib组相比,OE-sorafenib组GPX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HMGB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索拉非尼能诱导K562细胞铁死亡,UVRAG促进了索拉非尼诱导的K562细胞铁死亡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传统中医药防治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皮肤光老化是指暴露在外的皮肤长期反复受到UV辐射所导致的皮肤干燥、松弛、皱纹、色素不均、色斑等现象.常见的抗皮肤光老化的方法有使用防晒剂、抗氧化剂,但是大多数药物制剂对皮肤有着较强的刺激作用.而传统中医药具有天然及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已经在中医美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就中医药对于皮肤光老化治疗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光质对黄芩生长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冠层光谱组成的差异显著影响着林下植物生长和功能性状的表达.本文采用全光谱、紫外-A(UV-A)辐射、蓝光、绿光、红光等不同LED定制光源对黄芩幼苗进行培养,研究林下药用植物黄芩生长、形态发育、生物量分配、生理特征以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征,旨在探究适合其产量与品质提升的最佳光环境,为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全光谱相比,UV-A显著降低了黄芩株高、地径、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比,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红光显著降低了黄芩地径、生物量、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总黄酮浓度;蓝光下黄岑的根长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上升了 48.0%和10.8%,而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20.0%和31.6%,其余主要生理生化性状均与全光谱下响应一致.蓝光在黄芩光合功能维持、生物量积累及次生代谢物合成方面起促进作用,而红光和UV-A在黄芩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方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黄芩种植可适当增加蓝光的配比,以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