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WHO唾液腺肿瘤分类(第5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唾液腺肿瘤的分类是头颈部外科病理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2022年第5版WHO《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基于唾液腺肿瘤的分子病理特征对其组织学分类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本文针对该部分的主要变化进行总结和归纳,其主要变化包括新纳入的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命名或诊断标准更新的唾液腺肿瘤以及从唾液腺肿瘤这一章节中删除的病变等。本文着重介绍新版分类中唾液腺肿瘤分类的更新和变化,以期为头颈外科和病理科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诊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内外权威指南通常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划分为四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符合指南定义的分期,被称为"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不确定期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约为30%~50%,且有较大比例存在显著肝组织学改变甚至肝硬化,如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会有较高的患肝细胞癌和死亡风险。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不确定期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并且可显著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2022年发表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建议对随访1年以上的不确定期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然而,目前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对不确定期患者进行细化分类,也缺乏有效、快捷的无创诊断方法来识别存在疾病进展风险的不确定期患者。现综述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占比、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和治疗获益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对如何更好地管理不确定期患者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五版)》中胸膜恶性间皮瘤病理学诊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五版)》在胸膜恶性间皮瘤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确立了原位间皮瘤的概念及其诊断方法;2.新增了胸膜恶性间皮瘤的肿瘤分级,即根据上皮样间皮瘤的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性及有无坏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3.把胸膜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特征分为组织结构、细胞及间质特征,细化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对部分有争议的组织学形态进行了归类。本文主要围绕新版WHO分类病理学诊断相关的主要变化,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注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临床病理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第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出版,对2016年前相关肿瘤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相关病变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形态与预后、导管内癌的定义标准和临床意义,膀胱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肾细胞癌新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嗜酸细胞肿瘤的分型进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膜瘤分类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将部分分子遗传学特征纳入脑膜瘤分类体系,并对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除了NF2双等位基因失活或其他经典的脑膜瘤的驱动基因突变之外,部分分子特征具有分型特异性,如TRAF7和KLF4共突变为分泌型脑膜瘤的分子标志物,SMARCE1突变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特征性基因改变,以及横纹肌样脑膜瘤相关基因突变BAP1等。在分级方面,TERT启动子突变和/或CDKN2A/B纯合缺失,无论有无间变性组织学特征,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WHO 3级间变性脑膜瘤。另外,H3K27me3缺失也往往是提示预后较差的特征。本文就脑膜瘤的WHO新分类进行简要解读,并分析其可能的实践局限性,以期在诊断工作中更方便理解分类进展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淋巴结[第14cd组淋巴结(14cd-LN)]对肿瘤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0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34例,年龄[ M(IQR)]63.0(14.0)岁(范围:48.0~86.0岁)。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03例患者均经左侧钩突和动脉入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瘤部位为胰头部40例、胰头偏钩突部45例、胰头偏颈部18例,肿瘤最大径为3.2(0.8)cm(范围:1.7~6.5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8例、低分化65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10)枚(范围:11~53枚),阳性淋巴结数量为1(3)枚(范围:0~40枚),淋巴结分期为N0期35例(34.0%)、N1期43例(41.7%)、N2期25例(24.3%),TNM分期ⅠA期5例(4.9%)、ⅠB期19例(18.4%)、ⅡA期2例(1.9%)、ⅡB期38例(36.9%)、Ⅲ期38例(36.9%)、Ⅳ期1例(1.0%)。103例胰头癌患者14cd-LN总体阳性率为31.1%(32/103),其中第14c组淋巴结和第14d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1.4%(22/103)和18.4%(19/103);14cd-LN清扫增加了淋巴结清扫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数量( P值均<0.01),改变了6例患者的淋巴结分期,其中5例由N0期变为N1期,1例由N1期变为N2期;同时改变了5例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其中2例由ⅠB期变为ⅡB期,2例由ⅡA期变为ⅡB期,1例由ⅡB期变为Ⅲ期。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胰头偏钩突部( OR=3.43,95% CI:1.08~10.93, P=0.037)和第7、8、9、12组淋巴结阳性( OR=5.45,95% CI:1.45~20.44, P=0.012)是第14c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最大径>3 cm( OR=3.93,95% CI:1.08~14.33, P=0.038)和 第7、8、9、12组淋巴结阳性( OR=11.09,95% CI:2.69~45.80, P=0.001)是第14d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胰头癌14cd-LN阳性率较高,建议进行清扫,有助于取得更准确的肿瘤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克罗恩病57例患者小肠黏膜中Piezo1表达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7例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的分类情况等,同期收集10名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末端回肠(距回盲瓣20 cm处)的正常小肠黏膜上皮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Piezo1在克罗恩病患者不同的疾病部位、疾病生物学行为、疾病活动性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克罗恩病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组织学评分系统和肠道纤维化评分分析CD患者肠道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应用ImageJ软件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分析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小肠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克罗恩病组中男37例(64.9%),女20例(35.1%);年龄为(39.1±14.2)岁,范围为18~71岁;患病时间为(26.5±24.1)个月;疾病部位为回肠型29例(50.9%),回结肠型26例(45.6%),结肠型2例(3.5%);疾病生物学行为为非穿透非狭窄型12例(21.1%),狭窄型31例(54.4%),穿透型14例(24.6%);疾病中度活动期47例(82.5%),重度活动期10例(17.5%);中度肠道炎症17例(29.8%),重度40例(70.2%);6例(10.5%)肠道纤维化评分为1分,28例(49.1%)为2分,18例(31.6%)为3分,5例(8.8%)为4分。克罗恩病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2.9±4.6比8.5±1.1),狭窄型和穿透型克罗恩病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穿透非狭窄型克罗恩病患者(12.6±3.8、9.8±2.4比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0、-3.66、-3.32, P均<0.01)。重度肠道炎症克罗恩病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中度肠道炎症克罗恩病患者(13.1±4.2比9.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5, P<0.05);肠道纤维化评分为4、3、2、1分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7.6±5.2、12.6±1.7、9.1±2.1、5.8±1.1,4分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3、2和1分患者,3分患者均高于2和1分患者,2分患者高于1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8、-5.10、-3.84、4.60、6.55、2.56, P均<0.05);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肠道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和纤维化严重程度均有关,肠道炎症或纤维化越严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越高。 结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生物学行为,肠道炎症、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均有关,推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的Piezo1可能与克罗恩病的肠壁纤维化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关联,但是否在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71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中位年龄65岁(范围48~81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4例(5.6%)、中段54例(76.1%)、下段13例(18.3%)。肿瘤中位最大径12.0 mm(范围3~42 mm),巴黎分型0~Ⅱb型占42.3%(30/71)。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及黏膜微血管异常。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小,核质比高,类似于基底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结构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成熟分化梯度。10例肿瘤仅仅局限于上皮层的下部分,肿瘤细胞体积更小,形态更温和,常见上皮突向固有膜浅层生长;61例肿瘤至少局部波及了上皮层的全层。31例肿瘤伴浅表浸润性癌,癌的类型包括经典型鳞状细胞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伴皮脂腺样癌和腺/导管上皮样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的突变型表达率为41.5%(17/41)。Ki-67异常分布模式41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8例和不典型性上皮细胞1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癌41例。结论: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肿瘤亚型。基底细胞型肿瘤细胞,尤其是仅分布在上皮层下半部分的肿瘤细胞,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阶段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当肿瘤仅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时,它不符合当前WHO分类定义的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室管膜肿瘤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建立了基于组织病理学、分子特征和解剖部位的室管膜肿瘤新分类体系,将室管膜肿瘤分为了10个亚型,不再定义无实际临床意义的组织学变异亚型。然而,分子分型因生物学预后证据尚不足以直接采纳作为分级标准,除了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调整为中枢神经系统WHO 2级外,其余类型依旧按照组织学特征分级。DNA甲基化谱定义是部分类型如后颅窝B组室管膜瘤以及疑难病例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室管膜瘤的WHO新分类进行简要解读,并分析目前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以期在诊断工作中更方便理解分类进展及实践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版WHO肺肿瘤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较之前无显著变化。但近年来的分子病理研究表明,肺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是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可以通过基因组或转录组的关键特征进行分子分型,对肿瘤亚型诊断以及指导患者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肺神经内分泌瘤G3”和“组织学转化”等新兴概念如何从病理角度进行解读以及INSM1和POU2F3等新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应用等也需要了解和认知。本文结合2021版WHO分类和新近相关分子病理进展,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变化和分子分型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