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丰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区1 193 例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预防和诊断AR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AR且进行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1 193例,进一步分析血清过敏原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季节的相关性.结果 在 1 193 例AR患者中,共有 947 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79.38%.AR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刺柏/桦、蒿、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其中,男性患者过敏原阳性率(82.15%)显著高于女性(7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过敏原阳性率(85.35%)最高,且不同季节之间的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岁组过敏原阳性率(95.68%)最高,且不同年龄段患者过敏原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北京丰台区AR患者的血清过敏原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且存在性别、季节、年龄等方面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过敏性结膜炎是过敏性眼病最常见的类型,尤其儿童、青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药物治疗仅能对部分过敏性结膜炎有效,且只能短期内缓解症状,而过敏原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过敏的症状以及疾病的发病病程.该方法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但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文章将对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机制及几种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为其下一步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变应性鼻炎1903例变应原检测结果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山西省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AR)变应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AR的 1 903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 983 例(51.7%)、女性 920 例(48.3%).采用AllergyScreen敏筛?过敏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变应原.描述不同种类变应原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AR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03 例患者中,艾蒿(60.0%)、矮豚草(27.0%)、室内尘螨组合(23.4%)的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男、女性AR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艾蒿、矮豚草,艾蒿、室内尘螨组合、猫毛皮屑、虾/蟹、混合真菌、狗毛皮屑、牛奶、牛肉/羊肉在女性患者的阳性率高于男性,树木组合、悬铃木/白蜡、刺柏/桦在男性患者的阳性率高于女性.<18 岁年龄组艾蒿、矮豚草、猫毛皮屑、树木组合、葎草、鸡蛋白、牛奶的阳性率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艾蒿、矮豚草、混合真菌、狗毛皮屑、花生/黄豆、蟑螂、牛奶、悬铃木/白蜡、刺柏/桦在不同季节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原市及周边地区近 2 年AR的主要变应原为艾蒿、矮豚草及室内尘螨组合,不同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阳性率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临床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临床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哮喘的患者119例,收集病史、一般资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血常规、过敏原总IgE等临床资料。根据肺功能小气道参数将患者分为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组和非SAD组,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肺功能、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SAD是否影响哮喘控制和急性发作。结果:共入组患者119例,SAD组51(43%)例,非SAD组68(57%)例。SAD组年龄、入组前1年内因哮喘急性发作就医次数高于非SAD组,ACT评分低于非SAD组(均 P<0.05)。SA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FEV 1/FV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非SA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的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pred)、残总比(RV/TLC)、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 1改善率、绝对值增加和阳性率均高于非SAD组(均 P<0.05)。患者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V%pred、RV/TLC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均 P<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FEF75%pred与ACT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入组前1年内急性发作就医次数均呈负相关(均 P<0.05)。RV%pred、RV/TLC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与入组前1年内急性发作就医次数均呈正相关(均 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D影响哮喘急性发作就医次数( P<0.001)和ACT评分( P<0.001),若患者存在SAD,则其平均急性发作就医次数会有所增多,平均ACT评分有所降低。 结论:哮喘患者SAD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哮喘控制和急性发作。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外周血炎症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积极降低炎症水平,早期识别和干预SAD将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稳定控制的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稳定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登记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4月1日至12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和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的气道过敏性疾病儿童的病史资料,采用协同诊疗管理方式管理,每间隔3个月评估哮喘和鼻炎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管理12个月时,根据患儿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控制治疗反应性分为控制水平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哮喘和鼻炎病程、湿疹史、一级亲属过敏史、过敏原致敏模式、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eNO)的差异。结果:纳入147例患儿,管理12个月时106例患儿,根据12个月时的控制水平分稳定组和不稳定组,稳定组60例(56.6%),不稳定组46例(43.4%)。不稳定组湿疹史患儿比例高于稳定组[88.9%(32/46)比71.7%(43/60),χ2 =3.91, P=0.048];基线期鼻炎控制评估视觉近似标尺(VAS)评分高于稳定组[(4.7±1.9)分比(3.7±2.3)分, t=2.12, P=0.037];血清总IgE水平高于稳定组[269.0(163.0,578.5)kU/L比 195.5(69.7,420.8)kU/L, Z=2.01, P=0.044];尘螨致敏比例高于稳定组[76.1%(35/46)比55.0%(33/60),χ2 =5.19, P=0.025];支气管舒张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改善率高于稳定组[(14.2±11.5)比(7.3±5.9), t=2.42, P=0.018]。 结论:儿童湿疹史、鼻炎严重度、血清总-IgE水平、尘螨致敏、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性是影响气道过敏性疾病控制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变应性(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因患病率高、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给全球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过敏原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针对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诱发的主要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法,已被众多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 [1]。目前临床常用的AIT方法包括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均分为剂量累加(递增)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疗程一般3~5年 [2]。SCIT根据剂量累加阶段注射频率的不同,又分为常规SCIT和加速SCIT,后者包括集群SCIT和冲击SCIT,加速SCIT大大缩短了剂量累加阶段所需时间。目前我国SCIT使用的过敏原制剂有屋尘螨变应原制剂(丹麦,Alk-Abello)、螨变应原注射液(德国默克,Allergopharma)、协和尘螨变应原制剂。前二者标准化程度较高,第三者标准化程度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2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过敏疾病的种类、治疗前血清总IgE(TIgE)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奥马珠单抗应用剂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8例患儿,男/女为17/11;年龄(9.6±2.7)岁。患过敏性疾病种类:哮喘24例(85.7%)、过敏性鼻炎24例(85.7%)、食物过敏9例(32.1%)、特应性皮炎7例(25.0%)、慢性荨麻疹2例(7.1%),其中26例(92.8%)有2种以上过敏性疾病。28例患儿均有TIgE或sIgE升高。血清TIgE 39.5~3 826.0 kU/L,中位数611 kU/L。治疗后24例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均减少,24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均减轻,特应性皮炎患儿6例皮肤瘙痒减轻,1例改善不佳,慢性荨麻疹2例症状减轻,9例食物过敏患儿3例达耐受。结论: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除哮喘外,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在食物过敏治疗中也有提高食物过敏原耐受阈值作用。对同时存在多种过敏性疾病或存在对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儿,有明显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吸入变应原提取液诊断儿童过敏性疾病安全性和一致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与血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9 56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对其中415例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记录并分析SPT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比较SPT与血清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 563例患儿中14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其中1~5岁组发生率为0.07%(2/2 581例),6~11岁组为0.19%(12/6 197例),12~17岁组为0。严重程度分级均为Ⅰ级。14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中,仅1例为与变应原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1%(1/9 563例)。Kappa指数显示,屋尘螨、粉尘螨、链格孢霉和艾蒿采用SPT和sIgE的检测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树木花粉和豚草具有高度一致性( P<0.01);烟曲霉具有中等一致性( P<0.01)。以血清sIgE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SPT检测结果的约登指数为0.76~0.89,烟曲霉(0.76)和树木花粉混筛(0.79)最低;阳性似然比除树木花粉混筛(7.12)和粉尘螨(9.10)较低外,其余均>10;阴性似然比除烟曲霉最高(0.19)外,其余均≤0.1。 结论: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制剂在过敏性疾病患儿的SPT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且与血清sIgE检测一致性好,有助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6岁以下哮喘患儿长程规范治疗管理的控制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长程规范治疗管理的6岁以下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儿控制状态的转归情况及其控制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控制稳定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登记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进行规范治疗管理1~2年的共173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的病历资料,分别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进行哮喘控制状态评价。根据患儿控制状态阶段性评价的变化对控制稳定性进行判定,分为控制稳定组和控制不稳定组,比较两组间在治疗1年、2年期的哮喘急性发作、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伴随疾病、致敏状态、肺功能、初始治疗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173例患儿,首诊年龄3岁以下占17.9%(31/173),3~5岁占82.1%(142/173)。3岁以下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达到控制者分别为51.6%(16/31)、70.0%(21/30);3~5岁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达到控制者分别为74.6%(106/142)、76.7%(79/103)。173例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期,控制稳定与不稳定者分别为28.9%(50/173)、71.1%(123/173)和26.3%(35/133)、73.7%(98/133)。治疗管理1年、2年期,控制稳定组哮喘急性发作者(28.0%、54.3%)均低于控制不稳定组(64.2%、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768、3.889,均 P<0.05)。治疗管理1年期,控制稳定组鸡蛋致敏检出率(53.1%)高于控制不稳定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1, P<0.05);控制稳定组采用2级、3级、4级初始治疗级别的比率分别为4.0%、22.0%、74.0%,控制不稳定组采用2级、3级、4级初始治疗级别的比率分别为20.3%、34.1%、45.5%,控制稳定组初始治疗级别高于控制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608, P<0.05)。治疗管理2年期,控制稳定组鸡蛋、牛奶致敏检出率(61.9%、42.9%)均高于控制不稳定组(26.2%、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698、5.220,均 P<0.05)。两组患儿在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伴随疾病、肺功能、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哮喘急性发作、存在食物致敏和初始治疗级别高的6岁以下哮喘患儿更易达到稳定的哮喘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是变应性鼻炎(AR)的一线治疗方法,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AR自然病程的根治性干预措施,对AR患者具有近期和远期疗效。然而,AIT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及时、正确的AIT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AIT现状、AIT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处理,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的新策略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