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综述近年针灸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研究,发现主要有针刺、灸法、按摩推拿、电针疗法,以及针灸推拿疗法并用、针药并用或针灸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的综合疗法,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目前研究缺乏严格的RCT,操作方案缺乏统一标准,还应加强作用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国家脑肿瘤注册登记平台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登记的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单病种数据,共纳入患者1 21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术前及术后激素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和随访时间;收集患者肿瘤的体积、术前是否发生瘤卒中、Knosp分级、质地和切除程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剔除法)判断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1 210例患者中,617例(51.0%)术后存在垂体功能减退。1 21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 M( Q1, Q3)]为6.5(3.0,11.2)个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发生瘤卒中、术前垂体功能减退、肿瘤体积以及手术时长均是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发生瘤卒中( OR=1.96,95% CI: 1.20~3.26, P=0.008)、术前垂体功能减退( OR=2.89,95% CI: 2.09~4.05, P<0.001)以及肿瘤体积较大( OR=1.02,95% CI: 1.00~1.03, P=0.015)均是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垂体功能减退、肿瘤体积较大、发生瘤卒中的无功能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后,干预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SS-QOL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行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以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五行音乐疗法,连续干预一个疗程,采用焦虑(SAS)、抑郁(SDS)及Herth希望量表(HHI)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差异及希望水平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总得分较对照组低,希望水平得分及积极行为、行为态度、积极关系三个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均 P<0.05)。干预组SAS、SDS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及三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加(均 P<0.05);对照组SAS、SDS得分较干预前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较干预前增加较少(均 P<0.05)。 结论: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减弱或消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院68例脑梗死后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双编号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芪仙通络方熏蒸。2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障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RP、SOD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 P=0.040)。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44、2.37、2.72、3.89, P<0.05或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56, P<0.01);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7、2.78,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0.69±0.27)μg/L比(0.85±0.36)μg/L, t=2.07]、NSE[(8.36±3.69)μg/L比(11.34±4.93)μg/L, t=2.82]、ET[(53.16±12.12)ng/L比(61.25±11.31)ng/L, t=2.85]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NO[(82.26±14.53)μmol/L比(70.16±12.27)μmol/L, t=3.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t=2.74, P<0.01),SOD活力高于对照组( t=2.49, P<0.05)。 结论:芪仙通络方熏蒸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95例脑卒中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及脑卒中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395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规律性或重复性作答、前后选项矛盾等),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97%。结果:387例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得分为(137.60±25.47)分,得分指标为62.53%,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知识问卷得分为(19.26±10.19)分。随机森林算法显示,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脑卒中知识水平、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数量、文化程度、危险因素个数、体检频率、医疗保险、年龄、工作情况及性别。Lasso回归结果显示误差最小时对应的影响因素为4个,将重要性排序前4名的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危险因素个数、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数量、脑卒中知识水平是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脑卒中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该加大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力度,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宣教,提高目标人群自我管理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的步行训练;联合组每日常规康复训练20 min,然后每日增加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的步行训练10 min,和踝关节康复训练10 min。3组患者均每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3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部分(FMA-LE)、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步速和步频来评价3组患者的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FAC分级、步速和步频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FMA-LE评分、步速和步频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而联合组治疗后的FMA-LE评分、步速和步频分别为(22.67±1.63)分、(0.65±0.05)m/s和(80.80±4.28)步/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踝关节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的步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综述不同针刺方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认为康复训练可联合多种针刺方法,有浮针、火针、头针、眼针、舌针、项针、腹针、体针等,且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吞咽、语言、认知及运动等功能障碍;不同方法各有优势,如舌针及项针联合康复训练更多用于治疗吞咽及语言功能障碍;临床针对脑卒中所致不同功能障碍应制定恰当方案,对合并多种功能障碍者,可联合应用不同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及步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5)和试验组( n=35),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时长与频次的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用E-Prime软件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包括Flanker任务、1-back任务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三个子测试,记录各个测试的反应时;记录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的分值变化;计算10 m步行测试(10 m Walk Test,10MWT)时的单任务步行时间、连续减3运算时的双任务步行时间以及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最后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研究。 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试验组(26.39±1.90)分与(24.42±2.69)分, t=10.824, P<0.001;对照组(25.45±1.77)分与(24.61±2.16)分, t=7.325, 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t=2.049, 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执行功能三项测试用时较干预前显著缩短[Flanker任务:试验组(752.38±178.28) ms和(939.42±260.11) ms, t=10.467, P<0.001;对照组(863.40±227.86) ms和(951.67±265.93) ms, t=8.140, P<0.001。1-back任务:试验组(983.31±314.16) ms和(1242.10±444.77) ms, t=10.386, P<0.001;对照组(1186.89±293.80) ms和(1238.27±305.95) ms, t=9.569, P<0.001。More odd shifting任务:试验组(1121.29±260.17) ms和(1362.32±352.80) ms, t=13.084, P<0.001;对照组(1255.81±269.41) ms和(1351.37±287.46) ms, t=8.550, P<0.001],并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Flanker任务: t=-2.198, P=0.032;1-back任务: t=-2.691, P=0.009;More odd shifting任务: t=-2.044, P=0.04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成绩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单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0.71±9.61) s和(26.10±13.88) s, t=6.312, P<0.001;对照组(22.42±9.60) s和(25.62±10.97) s, t=13.009, P<0.001。双任务步行用时:试验组(22.73±10.28) s和(31.64±16.07) s, t=7.931, P<0.001;对照组(28.30±11.72) s和(31.89±13.65) s, t=9.348, P<0.001。双任务步行成本:试验组(10.32±6.87)%和(23.26±11.40)%, t=10.602, P<0.001;对照组(27.39±7.38)%和(24.94±7.48)%, t=2.719, P=0.011]。试验组双任务下的10 m步行测试用时较对照组短( t=2.027, P=0.047);试验组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低于对照组( t=9.583, P<0.001)。 结论: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相较于常规步行训练更有助于患者执行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SS-QOL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8例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评估组根据CGA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0 d后使用SS-QOL进行评分。结果:评估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后30 d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