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因素对复合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术麻醉效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复合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胃镜检查麻醉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术的患者,年龄18~50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M组)及女性组(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 μg/kg后,采用序贯法进行环泊酚给药,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0.04 mg/kg。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环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术麻醉的ED 50和95%可信区间。 结果:F组环泊酚ED 50(95%可信区间)为0.33(0.32~0.34) mg/kg,M组为0.27(0.26~0.28) mg/kg,2组ED 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合芬太尼(1.5 μg/kg)时环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力无明显性别差异(ED 50:女性0.33 mg/kg,男性0.27 m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泊酚在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应用MECT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60例,年龄范围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30 kg/m 2,病程3个月至5年。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环泊酚+琥珀酰胆碱麻醉)和对照组(丙泊酚+琥珀酰胆碱麻醉)。比较两组入室麻醉前(T 0)、麻醉后(T 1)、电抽搐即刻(T 2)、电抽搐结束后(T 3)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等。记录两组的呼吸恢复时间(静脉注射完琥珀酰胆碱至自主呼吸开始恢复的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静注完环泊酚/丙泊酚至意识开始恢复的时间)、麻醉药物追加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相比,两组T 1时MAP均降低,T 2、T 3时MAP均升高,T 1、T 2、T 3与T 0时相比MA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 0:(84.11±8.69)mmHg(1 mmHg=0.133 kPa),T 1:(78.18±8.39)mmHg,T 2:(99.28±12.42)mmHg,T 3:(87.31±8.66)mmHg;对照组T 0:(86.33±10.99)mmHg,T 1:(75.93±9.51)mmHg,T 2:(100±13.3)mmHg,T 3:(93.47±12.27)mmHg,均 P < 0.05]。HR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T 0到T 1时的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同时段的波动,而T 2到T 3波动差对照组小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8.76±0.59)min,对照组:(9.4±0.64)min; t=-4.07, P < 0.05)。观察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0,对照组:30.00%(9/30)](χ2=8.36, P < 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头痛、低血压、分泌物增多、术后恶心呕吐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环泊酚用于MECT治疗时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注射痛轻微,苏醒较丙泊酚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确定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的帕金森病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 2,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或Ⅱ级。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环泊酚0.40 mg/kg及罗库溴铵0.60 mg/kg麻醉诱导,待肌松起效后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20%定义为阳性反应。舒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36 μg/kg,根据是否发生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剂量,相邻剂量比为1.2。根据Dixon-Mood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和95%可信区间。 结果: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95%可信区间)为0.335(0.298~0.378) μg/kg。 结论:复合0.40 mg/kg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为0.335 μ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6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opofol group,P组)和环泊酚组(ciprofol group,C组),每组各33例。两组麻醉诱导均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C组静脉注射环泊酚(0.4 mg/kg)。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小于或等于45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1 μg·kg -1·min -1)加丙泊酚(4 ~12 mg·kg -1·h -1)(P组)或环泊酚(1 ~3 mg·kg -1·h -1)(C组)。记录两组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静脉泵注麻醉药总量,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切开硬膜时(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时(T6)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 2)、BIS,拔管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以及围麻醉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拔管时间[P组(33.42±1.92)min比C组(33.00±1.76)min]、瑞芬太尼输注量[P组(528.84±46.82)μg比C组(504.84±43.16)μg]、输液量[P组(492.7±32.26)mL比C组(450.0±29.27)mL]、失血量[P组(7.73±0.66)mL比C组(7.27±0.69)mL]、尿量[P组(110.61±13.64)mL比C组(106.78±8.44)mL],以及各时间段HR、MAP、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P组(2.27±0.08)分高于C组(2.03±0.05)分;注射痛的发生率P组(5/28)显著高于C组(0/33);丙泊酚输注量[(287.12±26.15)mg]为环泊酚输注量[(68.86±4.92)mg]的4.17倍,与丙泊酚和环泊酚的临床效价比相符合。 结论: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注射痛发生率低,术后镇静评分低,能安全有效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度吸烟因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量效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重度吸烟因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3年10月到2024年2月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男性患者,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为非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吸烟指数>400)。静脉注射阿芬太尼5 μg/kg和环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进行胃镜检查术。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梯度为0.04 mg/kg;环泊酚的剂量根据上一例患者的阳性或阴性反应而增加或减少。阳性反应定义为:注射环泊酚3 min后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仍>1分,或进镜时出现呛咳、吞咽、体动等影响操作的反应。采用probit法确定环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非吸烟组最终纳入25例,重度吸烟组23例。非吸烟组ED 50(95% CI)为0.205(0.159~0.244) mg/kg;重度吸烟组ED 50(95% CI)为0.252(0.184~0.295) mg/kg。重度吸烟组ED 50高于非吸烟组( u=390, P=0.009)。 结论:重度吸烟可减弱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镇静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量效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3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BMI)18~3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5 min后静脉注射环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3 min后置入喉罩。环泊酚剂量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0.30 mg/kg,剂量梯度为0.05 mg/kg,根据是否发生喉罩置入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的环泊酚剂量。若喉罩置入时出现体动、口角动、呛咳、皱眉、流泪、喉痉挛等反应,或喉罩置入后3 min内的心率或血压升高幅度超过麻醉前基础值20%为阳性反应。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或2 min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量表(mOAA/S)评分仍>1分,则下一例患者的环泊酚上升一个剂量梯度,否则下降一个剂量梯度。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 1)、麻醉诱导后(T 2)、喉罩置入后(T 3)时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记录T 2时0.20~0.30 mg/kg环泊酚注射后2 min内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并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成功率,记录麻醉诱导后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发生情况等。采用Probit法计算环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 50)、95%有效量(ED 95)和各自95%置信区间(CI)。 结果:与T 1比较,T 2、T 3时心率、SBP、DBP、MAP降低(均 P<0.05),SpO 2升高(均 P<0.05)。T 2时,0.20~0.30 mg/kg环泊酚注射后2 min内意识消失成功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为(71.0±17.8)s。环泊酚0.15、0.20、0.25、0.30 mg/kg注射后2 min内意识消失成功率分别为0、40.0%、85.7%、100%。麻醉诱导后5例(21.7%)患者发生心动过缓,7例(30.4%)患者发生低血压,1例(4.35%)患者发生注射痛。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ED 50及其95%CI为0.212(0.182~0.242)mg/kg、ED 95及其95%CI为0.265(0.237~0.414)mg/kg。 结论:复合舒芬太尼时环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ED 50为0.212 mg/kg、ED 95为0.265 m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丙泊酚和环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中膈肌运动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环泊酚用于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泊酚组(H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后,H组静脉输注环泊酚维持麻醉,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如期间患者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可追加用药,根据手术进程调控麻醉,维持BIS值在50~60。呼吸功能监测采用M型超声观察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分别记录入室时(T 0)、扩张宫颈时(T 1)、诱导后5 min(T 2)、苏醒时(T 3)患者的心率、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SpO 2、BIS、膈肌运动幅度,并记录患者的注射痛、呃逆、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满意度。 结果:H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 P<0.05);T 1时点H组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明显高于P组( P<0.05);与T 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 1时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相比于丙泊酚,环泊酚可以提供相似的理想镇静效果,但呼吸抑制发生少,且很少产生注射痛。环泊酚联合羟考酮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相比丙泊酚优势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240例,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BMI) 18~3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0例):艾司氯胺酮0.2 mg/kg组(E1组)、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E2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E3组)、单纯环泊酚麻醉组(C组)。E1组、E2组、E3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0.3、0.4 mg/kg, 30 s后静脉注射环泊酚0.2~ 0.4 mg/kg; C组静脉注射环泊酚0.4 mg/kg。记录4组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记录4组患者入室时(T 0)、进胃镜后即刻(T 1)、出胃镜时(T 2)、进肠镜后即刻(T 3)、内镜到达回盲部时(T 4)、肠镜结束时(T 5)及清醒时(T 6)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 )、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4组患者术中(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体动、呃逆)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复视、分泌物增多、噩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4组患者环泊酚用量、追加环泊酚例数、使用麻黄碱例数及追加镇痛药例数。 结果: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mOAA/S≤ 1分时间较短(均 P<0.05),E3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长(均 P<0.05)。与E3组比较,E1组、E2组mOAA/S≤1分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均较短(均 P<0.05)。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环泊酚用量、使用麻黄碱例数、追加镇痛药例数较少(均 P< 0.05),E2组追加环泊酚例数较少( P<0.05),E2组、E3组术中呛咳、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均 P<0.05);与E1组比较,E2组术中呛咳发生率较低,E2组、E3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均 P<0.05);与E2组比较,E3组术中呛咳发生率较高( P<0.05)。E3组术后头晕、分泌物增多、复视发生率高于E1组、E2组、C组(均 P<0.05)。与T 0时比较:4组患者T 4~T 5时心率降低(均 P<0.05),T 1~T 5时MAP、BIS降低,T 1~T 2时SpO 2降低,C组T 1~T 5时RR下降,E1组、E2组、E3组T 1~T 2时RR下降,T 3~T 5时RR升高(均 P<0.05)。与C组比较:T 1~T 2时E1组、E2组、E3组SpO 2较高(均 P<0.05);T 1~T 5时E1组、E2组、E3组BIS、RR较高(均 P<0.05);T 1时E1组、E2组、E3组MAP, T 2~T 4时E2组、E3组MAP,T 5时E2组MAP较高(均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艾司氯胺酮可减轻环泊酚对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抑制,艾司氯胺酮0.3 mg/kg是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合适诱导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药效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确定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药效学。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6月至9月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6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椎管内麻醉完成后,静脉泵注环泊酚,负荷剂量0.05 mg/kg(给药时间约4 min)。采用序贯法确定维持剂量,初始维持剂量为0.2 mg·kg -1·h -1,剂量梯度为0.02 mg·kg -1·h -1。镇静满意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给药剂量下降一级;镇静不满意,下一例患者环泊酚给药剂量上升一级,发生8次转折后结束试验。记录给药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法计算环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95%有效剂量(ED 95)及其95%可信区间( CI)。 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ED 50为0.246 mg·kg -1·h -1(95% CI 0.217~0.300 mg·kg -1·h -1), ED 95为0.325 mg·kg -1·h -1(95% CI 0.284~0.771 mg·kg -1·h -1)。环泊酚给药期间,发生心动过缓4例(11%)、低血压2例(6%)、低氧血症2例(6%),经处理后均改善;均未见注射痛、异常肢体运动、苏醒期躁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发生。 结论:环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辅助镇静的ED 50为0.246 mg·kg -1·h -1,ED 95为0.325 mg·kg -1·h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环泊酚是一种新型麻醉镇静药物,具有"两快五少"的临床特点,即起效快、苏醒快,用量更少、安全窗更宽,呼吸抑制更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更少、循环稳定,注射痛更少,脂质输入更少。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较少发生呼吸抑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为临床老年患者及危重患者的平稳镇静麻醉提供更好的选择,成为较理想的镇静药物。文章主要就环泊酚的作用机制、药效与药代动力学、镇静药物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