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行"分站式"HCR治疗,设为HCR组,40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设为OPCAB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 h检测受试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包括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所有对象进行至少为期3年的追踪随访,统计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HCR组搭桥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OPCAB组(均 P<0.05),切口长度小于OPCAB组( 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均少于OPCAB组(均 P<0.05)。两组术后48 h血清H-FABP、cTn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 P<0.05),但均以OPCAB组上升更显著(均 P<0.05)。HCR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与OPCAB组[20.00%(8/40)]相比显著更低( P<0.05)。术后随访3年内,HCR组MACCE发生率为12.50%(5/40),OPCAB组为22.50%(9/40),两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与OPCAB相比,其近期疗效更为显著,且远期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比(65±11)%,均 P<0.001;(59±10)%、(47±9)%、(38±7)%比(65±12)%,均 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50±9)%比(59±10)%、(36±8)%比(47±9)%、(29±6)%比(38±7)%,均 P<0.001]。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术后24 h AA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随访至第24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11.3%比27.4%, P<0.05)。随访至第12个月,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比8.1%,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比11.3%, P>0.05)。 结论:分站式HCR术后应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2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均未增加出血风险,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双侧乳内动脉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05至2017-05期间在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65例患者,为BITA-HCR组;选取同一术者同期应用单侧乳内动脉(S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96例患者,作为SITA-HC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ITA-HCR组和SITA-HCR组的冠状动脉搭桥数[(2.2±0.5)支 vs (1.0±0.0)支,P<0.0001]、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手术时间[(204.6±28.7)min vs (147.9±31.6)min,P=0.004]、置入支架数[(1.90±0.67)枚 vs (2.40±0.49)枚,P=0.0472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外科手术后总引流量[(520.1±120.3)ml vs (532.2±350.3) ml,P=0.703]、输注红细胞例数[5(7.7%) vs 8(8.3%),P=0.484]、机械通气时间[(7.7±3.2) h vs (6.9±2.3)h, P=0.1373]、总住院时间[(12.7±3.2)d vs(13.7±3.6)d,P=0.5976]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冠状动脉造影证明,两组均未见桥血管吻合口狭窄、闭塞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BITA用于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即可对左冠状动脉系统再血管化中实现全动脉化,也相应减少支架的应用,避免了大隐静脉桥的使用,其早期的临床结果显示安全性和可行性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左前外侧小切口获取双乳内动脉结合“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5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双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冠脉)血运杂交重建术(HCR)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 2017-05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HCR治疗的6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全组无手术死亡.小切口冠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外科手术时间为(204.6±28.7) min,冠脉搭桥数(2.6±0.5)支,术后总引流量(520.1±120.3) ml,输红细胞5例(7.7%),机械通气时间(10.5±5.0)h,MIDCAB与PCI间隔时间(6.0±1.37)d.PCI前复查冠脉造影未见桥血管吻合口狭窄、闭塞情况,PCI植入支架(1.90±0.67)枚.术后平均随访1个月,65例患者无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早期临床结果显示可行性和安全性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中期预后及血管通畅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入选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冠状动脉杂交术组(HCR组),前降支病变行微创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处理,其余冠状动脉分支病变于术后7天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匹配临床基线特征,入选10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PCI组,冠状动脉病变单纯行PCI处理.术后1、3、6、9、12月及2年各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事件.使用SYNTAX评分、EuroSCORE评估术后2年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风险程度;评估2年靶血管通畅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及靶血管通畅生存时间;术后2年评估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超声参数、B型脑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8.2±8.3个月.HCR组和PCI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5%和25.9% (P=0.035);HC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4.8%比11.5%,P=0.038),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死亡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CR组全因死亡率为0.9%,PCI组全因死亡率为4.8% (P=0.104);HCR组2年生存率为99.1%,PCI组为95.2%(P=0.532).HCR组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P=0.048和P=0.011);术后2年HCR组MACCE的发生率低于PCI组(P=0.003);2年随访结束,两组总造影复查率为90.1%;HCR组术后2年随访中期靶血管通畅率为94.6%,高于PCI组的84.5%(P=0.037).术后2年HCR组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CI组(P=0.042),HCR组SYNTAX评分低于PCI组(12.2±3.1比19.6±4.8,P<0.001),HCR组EuroSCORE低于PCI组(2.2±1.1比2.7±1.3,P=0.031),HCR组LVEF高于PCI组(63.3%±9.4%比60.1%±8.5%,P=0.029),HCR组LVEDD、LVESD均低于PCI组(P=0.043和P=0.037),HCR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PCI组(496±57 m比413±68 m,P=0.042).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年中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靶血管通畅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YNTAX Ⅱ评分系统指导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分站式HCR的患者共50例,计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前总SYNTAXⅠ评分,据此计算术后SYNTAXⅠ评分及预估SYNTAXⅡ评分,比较预估的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与实际SYNTAX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在MIDCAB术前SYNTAXⅠ评分为36.00(13.00,70.50)分,SYNTAXⅠ评分>33分患者29例(58.0%),MIDCAB术后残余病变SYNTAXⅠ评分为11.50(7.00,18.50)分,较术前SYNTAXⅠ评分降低21.50(9.0,27.50)分.MIDCAB术前肌酐清除率(Ccr)为72.53(32.00,137.03)ml/min,术后复查Ccr为82.48(33.05,145.00)ml/min,较MIDCAB术前增加了8.87(–20.12,41.73)ml/min(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分为27.25(15.80,45.90)分,实际评分为27.20(15.90,52.30)分,增加了1.60(–4.80,1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预测行PCI的4年死亡率为5.45%(2.00%,23.50%),实际死亡率为5.40%(2.10%,36.90%),增加了0.6%(–5.4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评分为23.20(5.20,43.70)分,实际评分为23.65(4.20,40.70)分,增加了0.60(–6.3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前预测行CABG的4年死亡率为3.90%(0.90%,20.10%),实际死亡率为4.05%(0.80%,15.90%),增加了0.20%(–7.6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根据MIDCAB术前预估的SYNTAXⅡ评分,10.0%(5/50)患者行PCI术后4年死亡率低于CABG;对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进行预测,该比例为38.0%(19/50),而实际比例为42.0%(21/50),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比例为90%(45/50,P=0.125).结论 预估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指导手术策略的尝试是可行的.MIDCAB术前、术后SYNTAXⅡ评分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术后Ccr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MVD患者先行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间隔时间为(7.25±1.89)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引流量(461.87±87.45)ml,10例输血,机械通气时间为(9.36±3.25)d,ICU住院时间为(24.12±10.69)d;CABG中超声血流仪检测静脉桥血流值(24.01±15.08)ml/min,平均吻合口数(2.47±0.58)个;PCI术中共置入支架97个,植入支架长度(31.64±17.36)mm,其中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时冠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桥通畅率100.00%;5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为10.45%(7/67),5年无MACCE累积生存函数89.60%;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期、收缩压、体质指数(BMI)、完全血管化是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站式HCR治疗MV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NYHAⅢ~Ⅳ期、BMI、完全血管化为分站式HCR治疗MVD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行HCR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血管通畅率.结果 ①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DA、CK-MB和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PV)、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O、FPV、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 应用HCR对MV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近中期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 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R患者27例(HCR组)和行CABG患者34例(CABG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术前SYNTAX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手术资料、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花费、术后院内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 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HCR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明显小于CABG组(P<0.05),2组最终再血管化的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R组的24 h和48 h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CABG组(P<0.05).CABG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CR组(P<0.05),2组均无院内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最长随访1年,两组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HCR有更好的围术期表现,以及不劣于CABG的花费及早期随访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杂交手术与OP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远期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行分站式杂交技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术后5年的远期疗效,对比观察同时期行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手术患者,评价两种方法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37例患者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行择期分站式HCR手术(HCR组),治疗顺序均为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行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同组医师完成的148例OPCABG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OPCABG组),随访截至2018年6月.研究终点目标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MAC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术后新发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二次血运重建和脑血管意外等.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基本匹配.HCR组患者共置入72枚药物洗脱支架,均顺利完成左乳内动脉-前降支(LIMA-LAD)旁路移植手术,平均每例患者血管化支数2.9支.OPCABG组患者均完成LIMA-LAD旁路移植术,其他靶血管以大隐静脉为移植物行序贯吻合完成手术,共移植504支旁路血管,平均每例患者血管化支数3.4支.患者平均随访6.3年(5.1~8.2年).HCR组完成随访33例(89%),6例(18%)发生MACCE事件.OPCABG组完成随访130例(88%),19例(15%)发生MACCE事件.两组免除MAC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R组81.8%对OPCABG组73.8%,P>0.05).结论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远期疗效与OPCABG手术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恢复快、血制品使用少,可在择期、选择性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