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0月成立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管理团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救护流程关键失效环节,构建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并于2021年11月应用于临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关键节点管控救护模式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由(81.9±6.54)min降低到(56.2±4.23)min、首次医疗接触至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由(47.3±5.68)min降低到(30.69±5.21)min,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由(49.79±13.84)min降低到(28.63±15.71)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由(28.38±3.79)min 降低到(19.26±2.17)min,心电图报告时间由(5.82±2.01)min 降低到(5.14±1.89)min,住院时间由(7.25±2.18)min降低到(6.14±1.27)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肌钙蛋白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键节点控制护理模式可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架植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0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诊断冠脉痉挛综合征(CASS)的患者44例,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中,痉挛冠脉是否存在直径≥50%的狭窄,分为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n=24)和冠脉痉挛无阻塞性狭窄组(n=20),观察药物治疗或联合支架植入的疗效,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或死亡情况.结果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与不合并阻塞性狭窄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吸烟)、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EF)、心电图下壁ST段抬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24例中,5例(20.83%)药物治疗,19例(79.17%)行PCI[其中15例(78.95%)在痉挛伴狭窄冠脉实施,4例(21.05%)在非痉挛冠脉实施].痉挛冠脉无狭窄20例中,16例右冠脉(RCA)痉挛(其中13例RCA完全正常伴痉挛,3例伴20%~30%狭窄),4例左前降支(LAD)痉挛(2例完全正常,2例伴30%~40%狭窄),仅1例(5.00%)在非痉挛冠脉行PCI.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随访24~129(64.13±29.80)个月,心绞痛复发4例,支架内狭窄1例,1例支架极晚期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CI.冠脉痉挛无狭窄组随访30~168(64.75±32.54)个月,心绞痛复发7例,死亡1例,两组MACE的发生率(25.00%vs 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可选择药物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能取得良好预后,但应在腔内影像指导下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临床上常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异常数值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作为心肌损伤(异常)的筛查、诊断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并综述了基于MOF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蛋白质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敏肌钙蛋白作为健康人群选择标准对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参考值范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是否异常作为表观健康人群入选标准对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参考值上限(URL)的影响,并建立以hs-cTn异常作为表观健康人排除标准后北京地区人群NT-proBNP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依据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小组发布的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检测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标准,首先收集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病史等无异常的表观健康体检者1 635名。再根据hs-cTnI和/或hs-cTnT浓度大于第99百分位URL排除潜在心肌损伤者后,采用非参数检验建立21~40岁(205名)、41~50岁(535名)、51~60岁(556名)和>60岁(339名)不同年龄段表观健康人NT-proBNP的第97.5百分位URL(97.5th URL)。结果:NT-proBNP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54, P<0.001)。男性hs-cTnI、hs-cTnT与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 r=0.377、0.429,均 P<0.001);女性hs-cTnI、hs-cTnT与NT-proBNP水平也呈正相关( r=0.132、0.296,均 P<0.001)。以hs-cTn均>99th URL为标准排除潜在心肌损伤者后,在21~40、41~50、51~60和>60岁不同年龄段的表观健康人群中,男性NT-proBNP 97.5th URL分别为81.9(90% CI 60.0~588.8)、141.2(90% CI 100.0~263.6)、272.0(90% CI 193.0~494.0)和547.9(90% CI 311.2~738.6)ng/L,女性97.5th URL分别为227.5(90% CI 81.9~360.8)、153.2(90% CI 128.2~239.5)、300.6(90% CI 211.0~376.4)和395.8(90% CI 242.3~543.5)ng/L。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hs-cTn>99th URL可作为NT-proBNP参考值范围研究的表观人群筛选标准,有助于去除常规手段纳入表观健康患者中隐匿性心肌损伤个体,以建立更严格的健康队列及其相应的NT-proBNP参考值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肌损伤与高凝状态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OVID-19患者67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 n=20)、重型组( n=20)及危重组( n=27),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危重组分为治愈( n=12)和死亡( n=15)。以患者好转出院或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液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水平,比较3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3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PLT)、FIB、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普通组、重型组和危重组的WBC、hs-CRP、铁蛋白、PT、APP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危重组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 P<0.05)。危重组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明显高于普通组及重型组,且危重型组中死亡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高于治愈患者( P均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I( OR=1.053,95% CI 1.010~1.098, P=0.016)、D-二聚体( OR=1.253,95% CI 1.026~1.531, P=0.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hs-cTnI、D-二聚体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4)和观察组( n=44)。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循环状态,并检测2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及hs-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酸激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为(429.09±75.49)pg/ml、(17.79±3.37)IU/L及(1.07±0.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41.59±103.57) pg/ml,(19.18±3.37)IU/L,(1.22±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P<0.05),一氧化氮(NO)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凝血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 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APTT、PT及 D-二聚体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可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障碍,并降低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诱发的重症心肌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44岁女性患者,因梭形细胞肉瘤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50d左右出现心悸、胸痛症状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复律后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下壁异常Q波及ST段抬高,心肌损伤标志物持续升高,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炎、视乳头水肿,结合心脏彩超检查,临床诊断PD-1单抗相关心肌炎,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后临床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呃逆为主诉的心肌梗死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未能明确诊断,而就诊于其他科室,甚至拟行有创操作,在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显著抬高或压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均 ≥ 80%,其中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旋支3例、前降支远端1例,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呃逆均在冠状动脉开通后24 h内停止,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心肌梗死发生时,有时因各种原因,特征性表现不明显,而单纯表现为呃逆,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开拓诊断思路,形成发散性诊断思维,合理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分析和生命质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8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逆向调强放疗(IMRT)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放疗是否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分为研究组(含内乳,55例)和对照组(不含内乳,53例)。比较两组计划靶区(PTV)剂量学指标、心脏受量、放疗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PTV剂量学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3±0.07、0.75±0.08,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17±0.03、0.17±0.02,D max分别为(55.69±1.02)Gy、(55.46±1.13)Gy,D mean分别为(50.54±0.23)Gy、(50.48±0.21)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8, P=0.169; t<0.01, P>0.999; t=1.11, P=0.269; t=1.41, P=0.160)。心脏受量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 mean分别为(5.93±0.32)Gy、(5.64±0.30)Gy,V 40分别为(0.47±0.10)%、(0.41±0.11)%,V 30分别为(2.48±0.51)%、(2.06±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6, P<0.001; t=2.97, P=0.004; t=4.36, 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放疗前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2)ng/ml、(0.09±0.0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0.27±0.08)U/L、(0.25±0.08)U/L,肌红蛋白(MYo)水平分别为(3.84±1.02)μg/L、(3.69±0.97)μg/L,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172.35±16.24)pg/ml、(169.81±15.93)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1.30, P=0.197; t=0.78, P=0.436; t=0.82, P=0.414);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3)ng/ml、(0.09±0.02)ng/ml,CK-MB水平分别为(0.29±0.09)U/L、(0.28±0.08)U/L,MYo水平分别为(4.06±1.08)μg/L、(4.01±1.03)μg/L,BNP水平分别为(175.13±17.09)pg/ml、(172.47±16.28)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0.61, P=0.544; t=0.25, P=0.806; t=0.83, P=0.41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放疗前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命质量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60.24±5.13)分、(61.19±5.46)分,放疗后1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4.12±7.20)分、(75.35±7.88)分,放疗后6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7.53±7.14)分、(78.95±7.08)分,放疗后1年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5.02±6.93)分、(76.68±6.7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353; t=0.85, P=0.399; t=1.04, P=0.302; t=1.26, P=0.210);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6个月、1年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IMRT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脏剂量增加,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短期内对患者心脏功能、生命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剂量抗凝成功治疗高危肺栓塞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再灌注治疗被认为是治疗高危肺栓塞的基石,然而当合并溶栓禁忌且无法进行外科或介入干预时,高危肺栓塞的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目前尚未见关于使用低剂量抗凝成功救治高危肺栓塞的报道。2021年11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例56岁男性自发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存在手术指征转入神经外科。入院第2天,在进行动脉瘤夹闭术过程中患者突发休克,完善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等检查后考虑高危肺栓塞。因患者合并溶栓禁忌,且拒绝行介入治疗,最终通过低剂量抗凝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成功将其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