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溃疡"毒损络脉"病机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常因肉芽组织生成不良与有效微循环无法建立而难以愈合.过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炎性因子释放、代谢废物蓄积、细菌感染等可能是引起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在中医理论中,上述物质均可视作"痈疽之毒".消渴所致痈疽之毒,因脏腑久伤而起,因气血经络瘀滞壅塞而加剧,毒聚络脉,足跗又为肢体末节,络脉交叠,最易中伤,易发为消渴后足跗痈疽.故而治法当以拔毒提脓祛腐为首,脓出腐去,痈疽之毒可尽,新肉可生,创口可敛.因此,"毒损络脉"或为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病机,明确病机,对临床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络病理论的妇科癥瘕的诊治思路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基于络病理论,妇科癥瘕病变特点与络病相应,其本质属络病.络气瘀滞是其发生的初步阶段,痰、寒、瘀瘀滞于胞络是其临床常见病机,毒损络脉是其加剧发展的原因,络脉空虚是其发生之本.治疗时,应注意"通""补"兼顾.通过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络病学说"在妇科生殖领域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内涵,为临床妇科癥瘕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辛润通络法论治神经病理性疼痛
编辑人员丨2024/2/3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敏化或中枢敏化引起的痛觉传导异常,临床表现为剧烈的电击样、撕裂样疼痛.本病归属于中医"络病"的范畴,病机为络脉不通引起的络脉功能或(和)结构的失常.本文首先从辛润通络法的理论渊源和当代发展入手,在梳理络脉理论源流的同时阐述当代对于辛润通络法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结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络气郁滞、络瘀痰阻、毒损络脉的病变过程,从病位在络、病机在络以及病机在络的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支撑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络病的相关性;最后,基于以上理论,笔者提出以"辛润通络法"为治疗思路来医治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并阐述辛润通络法医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基础,以期为辛润通络法治疗神经病理学疼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从络论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痛,属中医络病范畴.其发病部位与络病相符,病程与络病病程相似,疼痛形式多样的发病机制与络病病机相似.络损不复为其病机关键,治疗采用三期辨证、从络论治的方法.初期为毒损络脉,予自拟清毒舒络方以清热解毒、舒络止痛;中期为络脉瘀阻,予自拟活血通络方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晚期为络虚不复,予自拟补虚护络方以益气养阴、护络止痛.同时根据疼痛不同部位及性质选用相应的止痛药对及引经药;局部疼痛迁延难愈时,采用刺络放血以祛瘀生新、畅达络脉,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升阳解毒”治疗慢性湿疹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姚乃礼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均有“毒损络脉”的传变规律,符合络病理论中由经入络、由气到血的致病特点,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对络病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米建平治疗慢性湿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米建平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湿疹的治验处方155首,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频次在10次以上的中药27味,主要有附子、炙麻黄、细辛等,得出中药核心组合10个,新方5首.结论:米建平治疗慢性湿疹以升阳活血、宣发透毒为法,初步构建“心火脾虚-阳虚不运-湿毒蕴积-毒损络脉-气血瘀滞-贼邪袭肺”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与温阳、渗湿、化瘀、行气通滞、透疹毒、发汗解表“六位一体”的慢性湿疹综合性治疗网络,用药以辛甘温性中药为主,擅用“附子-炙麻黄-细辛”、巧用虫类药等,为其治疗慢性湿疹的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毒邪学说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毒邪学说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一种,其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又经后世医家不断充实,近年来,随着对毒邪理论研究的深入及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浊毒”“瘀毒”“糖毒”“脂毒”“癌毒”“毒损络脉”等概念及致病机制,使毒邪学说愈加丰富.文章分别从理论发展、涵义及分类、致病特点及传变规律、所致病证、问题与展望5个方面,对近10年毒邪学说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毒论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tic Fracture,OPF),亦称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可发生的骨折[1],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2],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传承创新中医经典理论在防治骨质疏松性症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阴火论探析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阴火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继发的邪火.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脾胃气虚日久,元气不足,血中伏火,消灼阴津所致,日久它脏受累,浊瘀酿毒,毒损络脉而形成诸慢性并发症.同时,阴火论可被视作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炎症发病学说沟通的桥梁,基于本论推导出的种种理论衍说已经当代证素学研究验证.东垣治消法可细分为甘温补中、甘寒泻火、升阳散火、活血化瘀通络、调畅情志等,当代医家运用本法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多有验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