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耳"畸形发生机制及手术矫正方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猫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后的皮肤组织凸起缺陷。未能自行消失的"猫耳"可能影响术后美观及患者生活质量,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矫正。了解"猫耳"畸形的发生机制及掌握其适合的处理技巧对于整形外科医生及皮肤外科医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该文对"猫耳"畸形形成的机制作了归纳总结,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如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猫耳"畸形的治疗和适应症进行了分类表述并配有手术示意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眶周形态及组织特点设计毛发移植治疗烧伤后眉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基于眶周形态及组织特点设计毛发移植治疗烧伤后眉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治疗的烧伤后眉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烧伤后患者眶周形态和组织特点对眉毛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设计:以枕部靠近后发际线处或耳后发际处为供区,使用头皮条切取法或毛囊单位切取术(FUE)获取毛囊,有头皮瘢痕需要切除或曾行头皮扩张手术有"猫耳"畸形需要修整的头皮也可以作为供区,将毛囊分为含单根毛发的毛囊单位(FUs);用规格为21或22 G针头在受区穿刺打孔直至皮下浅层,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受区,以修复眉毛形态。术后对患者眉毛密度、形态和方向以及供区瘢痕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97例患者(282条眉毛),其中男133例,女64例;年龄9~62岁,平均33.7岁;眉弓区皮片移植术后17例,皮瓣及扩张皮瓣修复术后33例,眼睑部皮片移植术后36例,烧伤创面瘢痕愈合111例;双侧眉完全缺失51例、部分缺损34例,单侧眉完全缺失65例、部分缺损47例。282条眉毛的植发量为53~600 FUs,其中采用头皮条切取分离法75例,FUE法122例。术后随访9个月至10年,有17例患者出现毛囊炎,经75%乙醇涂擦后痊愈;9例眉毛密度不足,1年后再次通过毛发移植进行加密;其余患者植入毛发生长良好,接近正常眉毛的形态及方向,效果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毛发移植治疗烧伤后眉缺损时,首先要根据眶周形态及组织特点设计眉形,再考虑眉毛的整体位置和双侧的对称性。只有充分考虑烧伤后受区的特点,才能获得理想的眉毛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毛发移植应用前景及病例讨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前烧伤、创伤、手术等形成的瘢痕需要临床医生给予全面多方位的综合治疗,而位于头部或眉部瘢痕的毛发管理也逐步引起重视。瘢痕性毛发缺损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瘢痕导致毛囊破坏,毛囊周期不可逆性停滞,从而产生永久性毛发缺损。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皮瓣转移术、瘢痕缩小术、组织扩张术以及毛发移植术。毛发移植术作为瘢痕性毛发缺损的重要治疗方式,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游离毛发组织块移植、4 mm打孔移植、头皮条切取移植及毛囊单位移植(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FUT)4个发展阶段。与FUT相比,毛囊单位提取(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具有无供区瘢痕和无术后疼痛等优势。FUE主要手术步骤包括供区头皮钻取、毛囊单位制备及毛囊单位植入。自2019年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11例瘢痕性毛发缺损行毛发移植患儿,结果显示,毛发移植患儿术后平均毛发成活率为89.1%,其中植发成活率为86.5%,植眉成活率为94.3%。除1例患儿出现毛囊炎外,其他患儿无并发症。与术前相比,移植毛发形状较自然,且供区瘢痕不明显。在疗效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2例,基本满意9例,其中1例第1次疗效不满意,行再次治疗后非常满意。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头皮手术遗留的猫耳畸形可作为后期毛发移植的良好供区。然而,毛发移植技术仍存在供区不足及移植毛发存活率较低等临床问题,初步研究已证实脂肪、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激光等联合治疗可改善毛发移植的局部微环境。综上,毛发移植术是儿童瘢痕性毛发缺损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其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下睑缘滑行皮瓣在鼻侧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沿下睑缘行滑行皮瓣在鼻侧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2017年9月应用下睑缘滑行皮瓣修复鼻侧部皮肤癌术中缺损创面34例,于缺损临近部位,平行于下睑缘设计滑行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向下及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推进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本组3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鼻唇沟及下睑缘处形态满意,切口处瘢痕不明显,无"猫耳"畸形形成.结论:应用下睑缘滑行皮瓣修复鼻侧部皮肤癌术中缺损创面,简单易行,效果可靠,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次切除联合改形治疗面部瘢痕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颜面部瘢痕会影响患者心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类圆型瘢痕直接切除缝合易造成周围器官移位变形,患者难以接受.传统分次切除方法是在病变区域中央沿长轴切除一梭形瘢痕,利用短轴方向上皮肤延展性拉伸增加正常皮肤,最终遗留下一直线瘢痕.为了缝合后皮肤平整没有猫耳畸形,要求设计梭形切除时,尖端夹角≤30°.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适度延长切口长度,从而导致最终瘢痕长度的延长.我们采用分次治疗能够兼顾瘢痕长度和控制猫耳,使最终瘢痕出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此,我们对传统分次切除方法进行改进,对面部类圆形瘢痕联合几何分解线闭合改形[1-2]分次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修复耳垂前侧缺损患者1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距离等,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SMAS筋膜浅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皮瓣,转移覆盖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皮瓣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未发生皮瓣臃肿、明显瘢痕、面部“猫耳”畸形等并发症,形态功能效果均满意.结论 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的缺损,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操作方便,供区切口隐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脂肪抽吸修整皮瓣法乳房再造术后“猫耳”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脂肪抽吸法在修整自体皮瓣法乳房再造术后皮瓣供区“猫耳”畸形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16例自体皮瓣法乳房再造术后的患者,采用脂肪抽吸法对供区皮瓣处遗留“猫耳”畸形行二期修整,术后局部加压1个月,定期随访观察“猫耳”畸形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8个月,“猫耳”畸形隆起外观消失,局部皮肤平整,未发现局部凹陷、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均对局部外形满意.结论 选择性应用脂肪抽吸法对自体皮瓣法乳房再造术后供区皮瓣遗留的“猫耳”畸形进行修整,具有无附加切口瘢痕、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修整自体乳房再造术后供区“猫耳”畸形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辩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倒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直短瘢痕缩乳技术在中重度下垂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垂直短瘢痕技术是较常用的乳房肥大缩小技术,而随着乳房整形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该技术也用于治疗中重度下垂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以下简称“我科”)采用Lejour和SPAIR技术进行手术设计,根据疾病需要切除的范围,选择保留合适的腺体蒂,并进行乳房塑性,留下环乳晕及短纵行瘢痕.我科运用该技术治疗乳腺良恶性病变15例,对30只乳房进行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猫耳”畸形.本文重点介绍该方法在乳腺癌保乳、多发纤维腺瘤、乳腺炎3个病例中的运用,结果可见运用垂直短瘢痕技术对中重度下垂患者良恶性肿瘤疾病进行治疗,病灶切除完整,乳房外形满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