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量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丙泊酚+依托咪酯不同配比分为高剂量组(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n=32)、中剂量组(1.0 mg/kg丙泊酚+0.15 mg/kg依托咪酯,n=23)和低剂量组(0.5 mg/kg丙泊酚+0.225 mg/kg依托咪酯,n=25).比较麻醉后3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麻醉诱导前1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眼睑反射消失时间(1.94±0.28 min)长于高剂量组(1.70±0.24 min)和中剂量组(1.94±0.28 min)(P<0.05);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HR无差异(P>0.05);T2、T3时MAP高剂量组(84.80±9.17 mmHg、69.94±6.52 mmHg)低于低剂量组(93.46±8.12 mmHg、76.05±6.44 mmHg)(P<0.05),其他时点 3 组 MAP 无差异(P>0.05);T0、T1 时 3 组 BIS 无差异(P>0.05),T2~T4时高剂量组BIS最高(P<0.05);肌阵挛发生率高剂量组(25.0%)低于低剂量组(60.0%)(P<0.05),其他不良事件3组无差异(P>0.05).结论:1.5 mg/kg丙泊酚+0.075 mg/kg依托咪酯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眼泪腺导管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性,13岁.因左眼红3个月,疼痛、畏光1 d入院.眼科情况:右眼视力0.15 (-4.00 DS=1.0),左眼0.4(-2.75 DS/-1.50 DC×104=1.0),右眼眼压 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1 mmHg.双眼上睑外侧压痛明显,双眼上下泪小点未见明显异常,挤压泪小管及泪囊区均无分泌物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术前评估先天性上睑下垂眼睑解剖结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初步探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作为先天性上睑下垂(CP)术前眼睑解剖结构评估工具的可行性,并分析患侧眼提上睑肌及腱膜的病理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10例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初诊患者入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5例)和重度组(5例).利用UBM(SW-3200L,35MHz)对患者双侧上眼睑进行观察并成像.将患侧眼的UBM图像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相对照,进一步比较患侧眼提上睑肌(提肌)及腱膜的免疫组化结果并作初步定量分析.结果 UBM能对包括眼轮匝肌、腱膜、睑板和提上睑肌-Müller肌复合体在内的眼睑结构清晰成像.术前UBM成像发现的腱膜变薄、腱膜后退及腱膜劈裂在术中观察得以印证;术前UBM成像发现的脂肪浸润在术中观察和术后病理中均得以证实.关于脂肪的浸润,中度组中,脂肪组织在腱膜中的浸润密度高于在提肌中(P<0.05),重度组中亦然(P<0.01);脂肪组织在重度组提肌中的浸润密度稍高于中度组提肌(P<0.05),而重度组腱膜中脂肪组织的浸润密度显著高于中度组腱膜(P<0.01).关于胶原纤维的增生,中度组中,胶原纤维在提肌和腱膜中的增生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中,胶原纤维在腱膜中的增生相比于提肌显著增高(P<0.01);此外,重度组提肌中胶原纤维的增生程度稍高于中度组提肌(P<0.05),而重度组腱膜中胶原纤维的增生程度显著高于中度组腱膜(P<0.01).结论 UBM可作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前眼睑解剖结构评估的有效无创检查,重度患者腱膜的组织结构比提肌更为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122只眼)为病例组,年龄(61.44±7.14)岁;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为对照组61例(122只眼),年龄(64.52±6.93)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Keratograph 5M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TBUT)、泪河高度(TMH)及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液分泌检测滤纸条行基础泪液分泌检查(s I t),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行角膜染色检查(FL),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主观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程,并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根据患者年龄及HbA1c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以上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TBUT、TMH、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s I t、FL、OS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5%患者的ATBUT、sIt、TMH、FL、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与HbA1c<7.5%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TBUT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HbA1c(P<0.001)、睑板腺缺失评分(P=0.014)对ATBUT具有影响,HbA1c值每增加1%,ATBUT减小1.635 s,而睑板腺缺失评分每增加1分,ATBUT减少0.747 s.结论 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ATBUT缩短、泪液分泌量下降、泪河高度降低、睑板腺缺失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且血糖控制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睑成形术对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眼睑成形术对患者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6在我院眼科行眼睑成形术的患者70例108眼.其中诊断为上睑下垂的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40例48眼,诊断为眼睑皮肤松弛/单睑的患者行双眼重睑成形术30例60眼.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术眼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平均曲率(Km)、总散光值(C).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TMH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 1 mo,OSDI 评分、BUT、S Ⅰt、FL 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TMH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提上睑肌缩短手术组和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Cyl、SRI、SAI、Km、C 比较均无差异(均 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对于上睑下垂患者早期眼表有所影响,早期应予以保护角膜的措施,而重睑成形术对患者早期眼表无明显影响;眼睑成形术对于所有患者屈光状态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WNK基因突变致慢性眼外肌麻痹一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线粒体病的一种表型,以上睑下垂或眼球活动障碍为特征.该文报道一个TWNK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先证者为32岁女性,因"双眼睑下垂10余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仅表现为眼睑下垂、轻度眼外肌麻痹.临床诊断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其家族中也存在类似病例.为明确致病基因,对先证者进行高通量测序及致病变异筛查.根据临床表型与基因测序结果,确定了TWNK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位点(c.1411T>G,p.Y417D)作为候选致病基因.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确认了该突变位点的存在.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判定为致病变异(PVS1+PM2+PP3),且该位点在国内尚无报道.该研究不仅拓展了TWNK基因的变异谱,还为线粒体病家系的遗传咨询与分子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眶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 696-69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A字法行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生命树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对内眦赘皮过度矫正患者100例进行A字法修复术治疗,男2例、女98例;年龄19~43( 28.0±5.7)岁。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通过手术祛除内眦部三角形皮瓣,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深面进行广泛的分离松解。眼轮匝肌瓣折叠缝合覆盖内眦韧带表面,缝合泪阜段皮肤及切口鼻侧上下缘皮肤。术后随访6~22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泪阜过度暴露、双侧内眼角角度过尖、不对称、内眦部陈旧瘢痕等问题得到了改善。术前内眦角间距为(33.64±3.51) mm,术后为(35.92±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左侧眼裂长度为(28.92±1.07) mm,右侧为(28.94±1.04) mm],术后分别为(27.78±1.03)、(27.79±1.0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非常满意69例,占69%;满意19例,占19%;较不满意7例,占7%;不满意5例,占5%。5例不满意患者中3例是因泪阜暴露矫正不足,2例因内眦角度形态不对称,重新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祛除部分上睑瘢痕,恢复眼轮匝肌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内眦赘皮,调整眼角角度和形态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双眼丝状睑缘粘连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出生时双眼无法睁开男性患儿,双眼上、下睑缘粘连,临床初步诊断为双眼丝状睑缘粘连。全身麻醉下行双眼睑裂切开术,术后患儿双眼眼睑位置正,可正常睁眼和闭眼,眼球运动正常,可追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填充胶原蛋白植入剂改善泪槽畸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植入剂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收治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泪槽畸形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下,用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泪槽注射,评估注射后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注射胶原蛋白植入剂后泪槽凹陷明显改善,下睑到颧颊区域呈现自然流畅、年轻化的轮廓曲线,泪槽凹陷形成的阴影及下眼睑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5例患者注射即刻均有轻度肿胀、2例局部瘀斑,1例患者注射后局部出现条形小凸起。有效22例,占88.00%,满意23例,占92.00%。术后随访3个月,1个月内效果维持满意。结论:胶原蛋白植入剂注射填充可改变泪槽畸形,可达到面部年轻化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