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角膜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对于维持角膜透明性极为重要,但在胚胎发育后便不能增殖和再生,其密度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减少。全身性因素和眼部疾病均可引起HCEC大量缺失,造成角膜水肿和混浊,最终导致失明。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眼唯一有效的复明方法,但供体角膜极度匮乏且其保存技术有限,这使HCEC再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HCEC再生的策略、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院校新体制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外部动力因素探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医学院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构适应现代大学组织的新型教师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新体制教师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方式了解新体制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动力因素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体制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环境、制度、培训等外在因素总体上基本满意,提出了学院整体学术研究方向聚焦不足,部分学科团队建设薄弱,社会各层面对医学人文学科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以及新体制评价体系有待改善等问题。建议学校从提高医学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破解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完善相关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方面,为新体制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综述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从涉老专业种类偏少、专业生源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出发,分析专业师资队伍年轻数量不足,涉老专业毕业生岗位薪酬偏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拓宽招生途径,扩大证书教育;建立学分银行,实现护理类专业发展有梯度可持续;内外兼修,培养师资队伍3个方面,探讨解决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囊癌临床诊疗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亟需高质量研究突破诊疗瓶颈。本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胆囊癌研究相关文献,对临床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胆囊癌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新兴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学类型新分类、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及系统性综合治疗动态。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更有效的胆囊癌诊治方法,为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带来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零/低负荷睡眠监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筛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被低估的上气道疾病,是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慢病的危险因素,实施OSA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道睡眠监测(PSG)是OSA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流程繁琐、测试环境受限、使用成本高,是临床诊断OSA的限速瓶颈。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ome sleep apnea test,HSAT)虽解除监测场景的限制,但胸腹带束缚仍会影响患者睡眠。零/低负荷睡眠监测具有舒适、可重复性好、缩短疾病确诊的时间窗等优势,成为提升OSA患者检出的重要补充途径。本文从零/低负荷睡眠监测技术的种类、基本工作原理、适用场景及人群、评估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OSA在家庭级别的早期预防及检出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把握肠脑互动靶点 提升疑难消化病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与精神心理应激、饮食行为和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如胃肠功能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如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与疑难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如胃轻瘫和反复发作的非器质性不完全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日益成为临床实践中难以突破的瓶颈。肠脑互动、胃肠道本身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揭示出若干有望提升疗效的新靶点。现针对这些新靶点,叙述针对肠脑互动紊乱的神经调节剂的应用和针对胃肠病理生理学机制新靶点的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膜透析早期技术失败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PD患者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然而技术失败仍然是制约PD发展的瓶颈。多项研究表明,PD患者初始12个月内技术失败风险最高。提高对这一时期技术失败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降低PD技术失败发生率,提高PD的使用率。本文综述了PD早期技术失败的定义、发生率、原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头颈局部皮瓣“岛状”设计技术的推广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耳鼻咽喉科学中逐渐出现三级学科——头颈外科,历经30年的发展,该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制约头颈外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包括如何合理运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推广头颈部修复重建的可及性技术。尤其是后者,仍然是束缚着我国头颈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颈局部皮瓣的“岛状”改良设计是基层或地方中心医院一项可及性的实用修复技术,本文将就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19年4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现对该共识进行解读,包括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早发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关于白细胞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目前存在的瓶颈及未来展望等关键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从事牙周疾病诊疗的人力资源概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地区从事牙周疾病诊疗人员的现状,为行政部门的决策、牙周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北京地区每周至少累计从事牙周诊疗工作0.5 d的口腔医师。由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执业单位性质、职称和职务、会员和委员情况、牙周诊疗时间和诊疗内容、近1年是否开展应用牙周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所在地区公众接受牙周治疗的情况及原因、对牙周专业发展的认识以及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结果:共计1 255名医师填写了调查问卷,年龄(36.1±8.3)岁,71.1%(892/1 255)为女性;调查对象来自北京16个辖区,四大主城区(海淀、朝阳、东城及西城)总占比达70.3%(882/1 25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8.1%(1 106/1 255);35.4%(444/1 255)接受过牙周专业的规范化培训;近1年开展新技术的医师比例达68.1%(855/1 255)。1 255名医师中163名(13.0%)为牙周专科医师;200名(15.9%)医师常规开展牙周手术;1 039名(82.8%)医师来自公立医院。54.7%(686/1 255)的医师认为公众不能接受牙周治疗的原因是缺乏牙周病相关知识;51.0%(640/1 255)的医师认为公众不重视是影响牙周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结论:北京市牙周从业人员女性多、年龄轻、学历高、辖区分布不均衡;公立口腔卫生机构是北京市牙周诊疗服务的重要力量;牙周专科医师数量有待提升;应继续推广规范化牙周手术治疗并开展牙周病科普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