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菌群治疗或预防脊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关系密切,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最近的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可影响脊髓损伤的病程进展。同时,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肠-肺轴以及口腔-肺轴与脊髓损伤并发症如焦虑、抑郁、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便秘、神经性膀胱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密切相关。本文将以肠道菌群为出发点,深入探讨脊髓损伤、肠道菌群、脊髓损伤并发症三者之间的联系,为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生态与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微生物群在维持人类健康中有重要作用。以往有很多研究关注的是肠道微生物群。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的进程以及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形成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奠定了微生物群导向疗法治疗或预防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基础。目前已明确屋内粉尘、宠物以及农场动物的环境微生物群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主要与其产生的脂多糖等生物活性分子有关。其次,呼吸道微生物群,包括新近发现的肺部微生物群与过敏性气道炎症有关。已有证据表明,在气道内存在的特定微生物群,尤其是链球菌、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可形成局部免疫反应并改变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第三,肠道菌群在诱发哮喘的试验模型及临床研究中已有报道。本文从3个不同的微生物群来探讨宿主与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病死率排名全球第三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肠-肺轴"学说的提出及深化,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现阶段肠道菌群与COPD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研究肠道菌群对COPD发病以及疾病进展的影响,并提出调整肠道菌群对COPD防治的潜在作用,以期进一步深化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识,为COPD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呼吸道和肠道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相互影响,被称为"肠-肺"轴,与气道免疫功能相关。气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和通透性增加有助于抗原致敏和支气管哮喘(哮喘)疾病的进展。同时肠道菌群紊乱,可增加哮喘患病风险。因此,本综述通过总结支气管上皮屏障正常结构与功能、上皮屏障损害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围绕"肠-肺"轴失衡对气道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揭示其与哮喘之间关系。增加对"肠-肺"轴失衡导致气道屏障和气道免疫功能改变的认识,有助于阐明微生态与哮喘之间的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生物群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关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呈进行性进展,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2~3年,并且由于其发病率的增加,它正在成为全球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但仅有2种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可用于减缓疾病的进展。然而,IPF仍无法治愈。这使得IPF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重点,目前没有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在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验证肺纤维化。因此,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微生物群生态失调参与IPF的发生及进展。本文探讨了目前肺部及肠道微生物群与IPF的潜在关联以及改善微生物群对IPF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呼吸道及肠道微生物群对小儿呼吸道健康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类呼吸道定植着微生物群落,近年高通量DNA测序技术颠覆了肺部无菌的传统认识,实际上肺部是有细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与呼吸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称为"肠-肺轴"。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肺部免疫,肺部炎症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并引起疾病。对"肠-肺轴"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宿主呼吸道结构成熟、局部免疫形成和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近年围绕呼吸道疾病方面,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人们试图应用微生物导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抗生素甚至疫苗)恢复疾病状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动态平衡,这可能是未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靶点。进一步设想应用"组学"如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更深入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对呼吸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和因果关系。积极寻找具有抗炎特性的新型益生菌或微生物群将是未来改善呼吸道炎症的潜在候选方法;进一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潜力的新型代谢物,纯化微生物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本文就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长新冠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长新冠综合征(long-COVID-19 syndrome,LC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系统长期综合征,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是其病因之一。LC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不同于健康者,且菌群变化持续时间长,菌群分布差异大。影响LCS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与肠-肺轴(gut-lung axis,GLA)、肠-脑轴(gut-brain axis,GBA)、潜在致病菌、菌群代谢产物等有关。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LCS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等。阐明肠道微生物群参与LCS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肺轴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远期预后欠佳。肠道与肺部之间存在菌群等介导的双向通讯,称为肠-肺轴。近年来,已有许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许多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肠-肺轴通过菌群易位及调控免疫途径等方式影响BPD的发生发展。目前,肠-肺轴与BPD的关系仍处于研究阶段,而深入了解两者的潜在关联,可能有助于探索BPD的早期预警标志物及新疗法。该文就肠-肺轴和BPD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BPD开拓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肺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统构建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包括其在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时,解析肠-肺轴之间的免疫联系,对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探索新的疾病诊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高压氧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基于肺肠相表里中医药经典腑脏理论,观察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高压氧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40只,32只构建ARDS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模型对照组、中药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联合中药组,模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干预,高压氧联合中药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中药进行干预,剩余8只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并监测各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值,检测大鼠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同时光镜下观察肺、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分析和计算肺湿/干重比(W/D),并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高压氧组和高压氧联合中药组存活率为100%,模型对照组存活率为50%,中药组存活率为75%.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存在大量炎症细胞,高压氧联合中药组大鼠肺肠组织炎症水平显著低于中药组和高压氧组,其D-乳酸、内毒素、DAO水平、肺W/D、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中药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PaO2/FiO2)、PaO2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中药组大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组,而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组,高压氧联合中药组大鼠肺灌洗液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中药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联合中药组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千金苇茎汤联合高压氧能有效减轻ARDS大鼠的肺肠组织病理损伤,高压氧干预可以提高大鼠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局部黏膜免疫和黏膜屏障功能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中药联合高压氧在ARD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