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90例围生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或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是目前临床关注及研究的重点.剖宫产率是衡量产科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若继续行重复剖宫产,则导致总剖宫产率上升;多个国家临床指南建议,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若评估其具有阴道试产的条件,应充分鼓励进行阴道试产.本文分析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90例的围生结局,旨在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组90例第一产程(5.80±3.50)h,第二产程(37.0±26.0) min,第三产程(8.0±4.0)min;总产程(6.54±3.58)h.产时出血(116.4±54.6)ml;产后1h出血(99.3±13.4)ml,产后2h出血(61.1±25.4)ml,产后24 h出血(306.6±76.9)ml.住院时间(3.7±1.6)天.无一例出现产伤、产褥感染、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本组新生儿90例中,1 minApgar评分≥8分89例,占98.9;5 min Apgar评分、10minApgar评分均≥8分.转新生儿科12例,占13.3%;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077±577)g.母儿均无一例病死.提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宁波地区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NIPT结果为高风险孕妇建议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核型分析,并对所有临界风险孕妇进行妊娠结局随访.结果 5381例临界风险孕妇中,NIPT检测失败2例,成功率为99.96%;提示高风险孕妇共31例,其中21-三体22例,18-三体3例,13-三体6例,日性率为0.58%(31/5379);28例高风险孕妇接受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15例,18-三体1例,13-三体高风险0例.临界风险孕妇中NIPT检测21-、18-、13-三体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33.3%及0%.所有NIPT低风险孕妇经妊娠结局随访,均未发现21-、18-、13-三-体患儿.此外,NIPT提示其他染色体异常21例,其中15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6例.结论 NIPT联合常规产前血清学筛查,可有效提高临界风险漏诊率,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子形态学与IVF-ET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精子形态学与IVF-ET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患者,按精子形态学分为三组:正常精子形态学<4%组;正常精子形态学为4-15%组;正常精子形态学≥15%组.比较三组受精率、2PN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妊娠率、出生率、流产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为:受精率(75.5%vs78.3%vs80.4%),2PN受精率(68.2%vs70.2%vs70.7%),可用胚胎率(80.1% vs 83.1% vs 83.2%),妊娠率(40.6%vs40.5%vs40.4%),出生率(34.8%vs32.7%vs32.1%)、流产率(14.3%vs19.3%vs19.4%).结论 三组最重要的指标2PN受精率、妊娠率、出生率、流产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单纯精子形态学对临床IVF实验室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局限性,需结合其他参考指标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孕中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对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6515例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β-HCG,追踪受检孕妇妊娠结局.按AFP和β-HCG结果分成:不升高组、一项升高组(AFP组和β-HCG)和两项升高组(定义为大于2MoM为升高),分析每个组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异常,和低出生体重等的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结果 1项升高组比不升高组不良妊娠结局比例都有少量增加,而两项升高组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则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孕中期血清AFP和(a)-HCG的异常预示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期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的管理指南》2017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芬吗通对IVF-ET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生育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芬吗通对IVF-ET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生育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232例准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和宫内置入宫型节育环,观察组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两组患者术后接受IVF-ET.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的疗效,比较两组还生育结局.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的MMP-9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和抱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宫腔粘连的患者在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可以显著的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的修复.提高宫腔粘连的治愈率.提高IVF-ET的生育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延续精准护理对高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讨NT增厚经腹行绒毛活检的适应证-附30例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因孕早期超声NT增厚行经腹绒毛活检(transabdominal-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TACVS)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因NT增厚的单胎孕妇30例,经知情同意后行经腹绒毛活检,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30例绒毛活检1例母源污染失败,29例成功;29例活检成功病例中l例绒毛结果正常但羊水穿刺证实为21-三体,余28例中21例因绒毛检测结果异常终止妊娠,另7例绒毛结果正常但3例孕期超声异常终止妊娠,仅4例最终自然分娩健康活婴.结论 孕早期结合超声软指标筛查对NT增厚患者选择性行经腹绒毛活检能够提高绒毛穿刺阳性率,可早期确诊胎儿异常并及时终止妊娠,避免缺陷患儿出生同时也减轻孕中期引产对孕妇身心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胎不同绒毛膜性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双胎不同绒毛膜性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早期超声监测的1 5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性质的不同分为研究1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研究2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研究3组(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确定绒毛膜性质后均对三组孕妇实施孕期管理,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三组孕妇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围产儿的预后状况.结果 研究3组共4例孕妇,由于样本量较少,故未将围产期并发症情况及围产儿预后情况与其他两组比较.本组4例孕妇于孕32 ~ 34周终止妊娠,8例围产儿中,6例围产儿存活.研究2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1.26%,高于研究1组孕妇的13.26%、15.81% (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绒毛膜性质可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产生明显影响.孕早期通过超声确定双胎妊娠孕妇的绒毛膜性质,加强监护及干预是改善围产儿结局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