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与辐射应急情况下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控制水平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发布的多个国家标准阐述的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水平,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协调,给应用者造成困惑。因此,拟对相关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进行比对,并结合类似的临床核医学标准中的防护内容,给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情况下应正确应用的污染控制水平以及使用建议,供应急人员参考使用。对争议较多的0.04~10 Bq/cm 2的α污染和0.4~100 Bq/cm 2的β污染人员,根据对类似标准的讨论,建议在二级以上医疗救治机构,有条件充分洗消,可以到达α污染< 0.04 Bq/cm 2和β污染< 0.4 Bq/cm 2的污染控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新型伤口污染检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最大程度提高表面污染检测仪对α射线的探测效率,弥补检测仪防护措施不足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伤口污染检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该装置由防护膜和固定边框套筒组成,防护膜由透明平面迈拉膜制成,厚度≤2.5μm,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与伤口辐射测量仪探头的探测面直径相互匹配,可与适配型号的伤口辐射测量仪探头配合使用.套筒设有封闭端和开放端,防护膜固定于套筒封闭端的内侧,套筒的开放端设有环形固定卡扣,可将套筒牢靠安装在一次性伤口辐射测量仪的探头上,安装后防护膜能够紧贴伤口辐射测量仪探头的探测面.选取2款常用伤口污染检测仪,在无膜防护、保鲜膜防护和新型防护装置3种防护状态下测量人工放射源,检验新型伤口污染检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检测效率及可操作性.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保鲜膜防护措施,研制的新型装置能够显著提高伤口放射性污染,尤其是α污染的探测效率,并可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提高伤口污染操作者的检测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2-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阳性及分布情况,为防控辖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集2012-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外环境4种场所的5种类型外环境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甲型通用、H5、H7和H9亚型流感病毒检测.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标本1074份,检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02份,阳性率为18.81%,各年度均有阳性标本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35,P=0.650);阳性样本中H5亚型占30.69%,H9亚型占51.98%、H5+H9混合型占13.37%,其他型别(甲型非H5、非H9、非H7型别)占3.96%;4类场所中仅城乡活禽市场中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9.28%;5种类型外环境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561,P<0.001),其中清洗禽类污水禽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35.09%),其次为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擦拭(30.20%);不同季度采集的标本均可检测到阳性,各季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12,P<0.001),第3季度标本阳性率最高(25.00%),其次为第1季度(20.24%).结论 现有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重庆市长寿区活禽市场外环境有长期被甲型流感病毒污染的风险,应警惕活禽市场外环境长期阳性引起禽流感病毒传人的情况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新型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并验证其测试效果.方法: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膜和固定边框,为一体化设计,一次性生产.防护膜由透明的平面迈拉膜制成,厚度≤2.5 μm,固定边框是由4条边围成的矩形中空结构,设有工作面和安装面.防护膜通过胶粘剂粘贴于固定边框工作面的内侧壁,防护膜及固定边框借助弹性固定卡扣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选取RDa150型和Como170型两款常用的表面污染检测仪,在无膜防护、保鲜膜防护和新型防护装置3种防护状态下测量人工放射源,以验证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测试效率及可操作性.结果: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相较于传统的保鲜膜防护措施,可更有效地保证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效率,α射线的检测效率由40%左右提高至70%左右.结论: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性污染尤其是α射线污染的探测效率,并可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提高表面污染检测操作者的检测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低能量密度下多孔钛的选区激光熔化制备及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目前传统粉末烧结法在制备多孔钛的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多孔钛制造仍面临杂质污染和材料成形过程难以调控两大难题.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纯净多孔钛,并分析成形的多孔钛微观形貌演变及性能.方法: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低能量密度下制备多孔钛,通过对成形的试件孔隙率测定得出能成形较大孔隙率多孔钛的参数区间,并分析该区间下试件微观形貌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多孔钛试件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之间时,能成形孔隙率11.23%-33.67%的多孔钛;在能量密度27.78-37.88 J/mm3之间时,成形件较为致密;②成形的多孔钛物相主要为α钛,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降低,孔隙形貌由不规则连通孔向封闭近球形孔转变,粉末颗粒间由轻微烧结颈变为连续熔道;CT扫描结果显示,在能量密度10.61 J/mm3下,成形试件内部存在大量连通孔隙且孔隙半径大致分布在2-6 μ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区间下能得到抗压强度值188-1 000 MPa的多孔钛,满足生物医疗领域应用需求;③结果表明,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克服了传统制备工艺带来的杂质污染、成形过程难以调控等问题,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钛提供了有效解决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性能检定与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国家标准对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校准,分析在用测量仪的性能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辐射防护工作的建议.方法:选取18台医院核医学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卫生监督所以及具有辐射卫生检测资质的企业机构的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型号不做特殊筛选,依据国家标准GB/T 5202-2008/IEC 60325:2002"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60 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进行校准,校准中采用两组镅-241(241Am)α平面源和两组铊-204(204Tl)β平面源作为标准源,利用支架固定测量距离,根据标准程序完成仪器效率、统计涨落和相对固有误差3项指标的测量.结果:18台测量仪测量α射线的仪器效率主要集中在20%~40%,测量β射线的仪器效率主要集中在20%~60%;18台测量仪测量α射线的统计涨落均<10%,β射线的统计涨落有14台<10%,4台集中在10%~20%;在测量仪的相对固有误差的测量中,大部分仪器测量结果<6%.结论:18台在用的测量仪性能符合国家标准,但仍有个别仪器的个别指标性能低于同类仪器水平,建议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功能和测量准确性,为辐射防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大学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某大学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该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62.8~ 10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该32P应用项目工作间,控制区β表面污染监测结果为0.057 ~0.235 Bq/cm2,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该32P应用项目衰变池水中总α放射性为0.039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 Bq/L的标准限值;总β放射性为9.37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0 Bq/L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高温气冷堆(HTGCR)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辐射危害特点,并提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辐射防护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确定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0.11~6.26 μSv/h),α表面污染(最高0.02 Bq/cm2)、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0.009~0.810 μg/m3)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结论 化工转化、核芯制备等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焙烧、还原、烧结工序应合理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在生产线达到设计指标运行后,需进一步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西省某大型超市自动扶梯扶手表面细菌污染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大型超市自动扶梯扶手表面细菌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7年8-10月分层随机抽取某大型超市内6个扶梯,以拭子涂抹法采集细菌并检测菌落总数,以16SrDNA测序技术及聚类分析检测微生物种类,以PCR扩增mecA基因及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菌.结果 扶梯人流量峰值2h后,扶手表面菌落总数达到峰值,左、右扶手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176份样品中,有50份样品细菌菌落总数高于10CFU/cm2(占28.4%),8份样品高于100 CFU/cm2(占4.5%).6份样品mecA基因检测呈阳性(占3.4%).扶手表面检出19株菌,属于4门5纲(芽孢杆菌纲、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放线菌纲、散囊菌纲)7属共12种菌株,其中芽孢杆菌纲占50%(6/12),0α变形菌纲占25%(3/12),并检出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和黄曲霉菌.在检出的6株葡萄球菌中,有3株携带mecA基因,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耐药,对氧氟沙星敏感.结论 大型超市扶梯扶手表面微生物物种丰富,存在细菌包括耐药葡萄球菌污染,扶手表面污染程度受人流量影响,提示大型超市扶梯扶手存在致病菌传播的潜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工细颗粒物(PM2.5)所致大鼠心血管损伤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一种以成分可控人工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染毒的大鼠心血管损伤模型,为PM2.5所致心血管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颗粒,检测其粒径及表面形貌;以上述HA颗粒为主要成分,混合苯并芘和硫酸镍,制备人工PM2.5;大鼠尾静脉注射人工PM2.5混悬液染毒,每周1次,染毒第28天、56天及84天分别取材,测定染毒及空白对照组动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心、肺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第28天、56天及84天动物血浆PT显著缩短,APTT无统计学差异;IL-6、ET-1、TNF-α、CRP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染毒第28天,血管内皮即显示轻微损伤,第56天和84天能看到血管内皮缺损、脱落等严重损伤.结论:本研究制备的人工PM2.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大气PM2.5对心血管的损伤,且其颗粒浓度、重金属,有机物种类、含量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配制,可提高相关研究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但其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解吸附的过程、方式,以及应用中染毒方式、检测指标等,均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