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检查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及辐射安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CT是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影像学工具,因此既需要严格把控CT检查场所及设备的消毒防护及生物安全等卫生管理措施,避免该部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还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减少CT扫描剂量,较大幅度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危害。根据国内外有关CT场所和设备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测研究结果以及CT低剂量扫描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现状、应急医院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状,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提出CT检查场所感染控制及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建议,筑牢新冠疫情防控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医疗设备课程中应用虚拟仿真教学仪器的思路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科院校大型医疗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机会少、教学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都处在病源环境中、CT与DR等设备存在辐射危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关课程可利用虚拟仿真教学仪器的实体结构、操控系统及功能软件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设置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新医科"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心脏疾病介入诊疗的辐射防护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介入诊疗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解剖和生理的金标准,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但是介入诊疗不可避免地产生电离辐射,对患儿及手术操作者的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儿童自身的特殊性,防护意识与防护技巧在减少电离辐射损害方面越来越受到手术者的重视。该文总结了近年来介入手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辐射危害、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电离辐射防护策略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电焊岗位噪声和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强度,了解焊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类型岗位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某制冷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中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6人。对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测量,对测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力容器车间个体8 h等效声级(L EX,8h)超标率为82.2%(37/45),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焊接工人的个体L EX,8h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3, P<0.05);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焊接作业人员罩内眼部有效辐照度超标率分别为33.3%(4/12)、25.0%(3/12),罩内面部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与机组总装车间工人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噪声聋检出率1.5%(5/336)和听力损失者检出率20.5%(69/3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22.42, P<0.01);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晶体浑浊、角膜云翳、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45、14.80、55.99, P<0.01)。 结论:焊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和紫外辐射危害容易被忽视,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保障措施,保护电焊人群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斑马鱼计算模型构建与相关剂量系数的计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为了评估核电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通过模式动物精细化建模,构建剂量评估模型并确定相关剂量系数。方法:针对核电液态流出物辐射危害评估中的重要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用以剂量估算的斑马鱼含有内部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几何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以核电液态流出物及周围环境监测中常见的 3H、 40K、 58Co、 60Co、 110Ag、 134Cs、 137Cs 7种核素为源项,计算斑马鱼模型的内外照射剂量系数(DC)。 结果:核素γ能量的高低决定了外照射剂量系数的大小。对内脏器官、骨骼和全身的外照射剂量系数比较显示,大部分核素内脏器官剂量系数高于全身剂量系数, 58Co的内脏器官剂量系数比全身高165%。本研究建立模型内照射剂量系数较大, 60Co造成的内照射剂量系数是已有椭球模型剂量系数的2.6倍,说明内部材料的不同和粒子种类不同的选择会影响能量沉积。 结论:对模式生物进行精细化建模比较重要。精确评估模式生物器官剂量系数,有助于评估非人类物种的辐射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氚的辐射危害与防护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氚既是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也是核裂变反应堆的中子俘获反应产物,加强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其毒理学及辐射防护体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期专刊重点介绍了氚的环境迁移与监测、氚的辐射危害与评价、氚的辐射防护与管理,并提出了今后深入开展氚研究的主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通识课程形式推动高校学生辐射安全知识普及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评价通识课程《辐射防护基础》在构建与强化高校学生辐射安全意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策略。方法:2021—2022年度山东大学各学院选修通识课程《辐射防护基础》本科生总人数为127人,为对比医学、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效果,选取医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选课学生101人(79.5%)作为参与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课程学习前后大学生对辐射安全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了解,以及对辐射危害科学防护意识的改变,从而评价该课程教学效果及意义。结果:2021—2022年度山东大学医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中,接受邀请并全程自愿完成两次问卷调查的94人,占各校区总选课人数74.0%。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课程学习,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对辐射科学防护的认知水平,对6个方面的认知李克特量化分值从学习前的3.59±1.35、3.81±1.17、3.45±1.16、4.11±1.13、3.62±1.05、3.98±1.24分别增加到学习后的4.94±0.32、4.87±0.32、4.96±0.21、4.98±0.15、4.81±0.39、4.98±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6.55、5.50、9.10、5.36、7.60、5.34, 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专业背景影响学生对辐射安全防护的了解:在学习本课程前,对电离辐射5个方面知识认知评分,医学院学生优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9、4.06、6.46、6.27、7.78, P< 0.001);而学习本课程后,两个专业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程度均明显提升,无明显差异( P > 0.05)。对课程学习收获的反馈结果显示:通过通识课程学习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日常辐射防护"意识(96.8%),鉴别伪科学、伪信息(93.6%),打消对"核"的恐惧(95.7%),并有效引导他们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91.5%)。 结论:《辐射防护基础》通识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辐射安全意识,强化了辐射安全防护知识体系,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途径,值得在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课程教育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离辐射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存在,客观准确地对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进行评价对于降低辐射暴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证据已经愈加明晰.本文从心脏、血压、血管3个方面对电离辐射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探讨目前研究的进展和可提供的启示,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和干预措施、减少电离辐射危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单纯输送鞘法经胸超声引导封堵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单纯输送鞘法行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卵圆孔封堵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 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介入封堵手术或单纯输送鞘法经胸超声引导经皮卵圆孔封堵手术的卵圆孔未闭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设为介入封堵组(40例)和单纯输送鞘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术后超声评价封堵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单纯输送鞘组手术成功率(100%)高于介入封堵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输送鞘组手术时间长于介入封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1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单纯输送鞘组2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封堵伞位置良好,无残余漏;介入封堵组28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8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单纯输送鞘组30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9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单纯输送鞘法经胸超声引导经皮卵圆孔封堵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手术成功率高,无辐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低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60例疑似早期肺癌患者,均行常规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及靶扫、低剂量双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及靶扫描、穿刺活检.统计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并行组间比较,以穿刺活检为金标准,采用诊断四格表计算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案诊断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指标并比较.结果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检查检出混合磨玻璃结节影、磨玻璃结节影、实性结节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小片状空洞、边缘分叶征、边缘毛刺征、支气管扩张、胸部积水率均无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查和常规剂量CT检查方案对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漏诊率基本一致.结论 低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检查方案对早期肺癌诊断可达到同常规剂量双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检查方案基本一致的诊断效能,且可有效降低辐射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